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 223.此要求,不是很情愿

223.此要求,不是很情愿

“竟是等一夜,咱一夜也不想。”“如此来说,大明今后岂不是不缺铁器,今后工部,兵部要多少,都可以给多少。”回去路上,朱元璋与朱标在旁边盘算,朱不满自己被忽略,夹在大哥和父亲中间,奈何个子小,总被忽略。周乾听完满脸激动,走在后面不时轻踢朱一脚,觉得肉感十足。朱元璋看眼远处火光冲天之地,心里感慨。“立刻回宫。”“是。”………………明朝制造军器,在工部管辖的军器局,专门负责制造京营军队用的常规武器和装备。军器局下分盔甲厂,火药厂,两个厂的工匠有千人。明后期火器制造属京城的兵仗局。洪武十九年,朱元璋规定,各都司卫所都要成立军器局,用来产兵器。“给咱把工部尚书赵渊叫来!”“是!陛下……”铜兽麒麟头嘴里缓缓喷出檀香。在谨身殿的大殿内,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朱标,朱桂,朱橚,周乾分别坐在两旁。工部尚书赵渊带着军器局的局使站在那里。前些日子,太孙突然从凤阳府回来要造炉子,拿了工部军器局和盔甲厂很多生铁。造铁炉子和铁筒,这件事他们都是知道。这两天工部的冶炼厂新造一个中型的冶炼炉,还用的是水排鼓风机,他们也都听说是太孙派人弄的。只是听工部的匠人说民技院的工匠和国税寺的夏寺卿在处理,因此特别的严格,其他的没听说。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去看这种冶炼快数倍的炉子,就被陛下叫到谨身殿。最重要的是,陛下,太子,太孙和两位王爷都在。难道是又要他们工部存的铁料?这个皇太孙自己搞什么鬼,之前都黑了那么多铁,自己还拿铁炉炼制,现在叫他们来,又是没好事?按照这几天觐见的经验,工部尚书赵渊觉得有必要准备。不行,不能再给了。“赵尚书,李局使,今天父皇找你们来,是为了生铁之事。”朱标一贯和气。朱元璋也满脸笑意。皇太孙更是一脸得意。工部尚书赵渊不由得身子一颤,和朱元璋他们对视一眼,飞快低头,连忙拱手说道:“回陛下,明年还有几千个犁头没有打制,盔甲厂还有几千幅新军的盔甲没有打造,去年更换的兵器文书,到现在还压着。臣最近和军器局,火药厂,盔甲厂的几位大人都在商量如何挺高产量。”赵渊都想问问,太孙不是把凤阳和太平府的矿产占了,还要搞江南和江北制造局吗。他不是看不上工部的材料,如今喊大家来作甚,怕不是搞不起来。肯定是没搞好,毕竟铁炉子还需要他们工部的铁和工匠帮忙。军器局李局使也道:“陛下,边军的兵器也还没打造。”不过话没说完,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赵尚书,你们二人跟咱哭穷?咱还没开口呢!”一句话,让赵渊不再找借口。“皇爷爷是问你们,工部今年的生铁够不够,不是问你们要生铁,怎么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太孙殿下见笑。”“陛下恕罪。”工部尚书赵渊跟军器局使顿时松了口气,只是问问倒还可以。但还是说道:“陛下,生铁工部都已经够了,没有多余的。今年只担心不够该如何。”“陛下,军器局也是。明年的生铁都已经提前预支出去了。这次还是为了明年司农寺和皇庄需要的农具,才节省了些。”听罢,朱元璋皱了皱眉,果然是量低,但还是道:“现在还差五十多个炉子的材料。太平府和凤阳府急需,先给那些工匠打了暖炉,随后过几天就给你们还回去。”过几天就还几千斤铁,甚至万斤的铁?这不是哄小孩吗。赵渊可不傻,立刻道:“陛下,工部是一斤多余的也没有了。”“嗯?”朱元璋叹了口气道:“太孙让民技院新制了炼铁炉子,今天咱和太子去看了,明天你们工部就去算算,都要还给你们。今天你们先拿出来些铁,让工匠把剩下的几十个炉子打造好,托一天,那边的工匠晚上就得冻一天。”“再冶炼几日,数倍还给你们!”赵渊正要反驳,听到明天可以去收回工部匀出去的铁,当下说道:“明日就能拿到匀出去的铁?太孙数倍还给我们?”见此,周乾神色一冷:“今晚铁炉还在冶炼,如果效果好,一个时辰就可以炼一炉所以工部不用担心。本宫说数倍就数倍,只少不多。”古代一个时辰两小时。“今晚工部负责三十个炉子,民技院那边也负责几十个,把铁炉和铁管子先做好,运到太平府和凤阳府去。”朱元璋又继续说道:“至于今后这种暖炉,图纸太孙会给你们留下,今后试着打造。还有件事,咱要宣布,今后,北方各都司卫所的军器局,统一合并成江北制造总局。至于南直隶这些,今后都统一由江南制造总局管辖,民技院的官员也会将太孙他们改进的技术给你们。”“这?陛下?工部管理军器局不是好好的吗?”包括朱橚,朱桂在内,以及军器局使也疑惑。就连当事人周乾也觉得,老朱这次真给力。“赵尚书,这工部和江南制造总局今后不是从属关系,是共生关系,今后我们要多多切磋。”周乾说道。皇太孙是个狠人,工部尚书赵渊可是知道杨靖的事,既然陛下他们都这么去说,自己也不好继续反驳。但心里总疑惑。怎么突然就决定了?这件事还需要六部商议啊,赵渊有些愣。明日早朝在说一说,让御史也跟着商议商议。朱元璋带着周乾他们离开。旁边的朱桂看到工部尚书微微的不满后,道:“赵尚书,这主意都是太孙和陛下说的。”随后一脸淡笑离开。军器局李局使看了眼工部尚书赵渊后,走了出去。第二天,早朝时,工部尚书赵渊又提了此事,当然他是换了种法子。结果朝廷都知道了,御史也弹劾太孙胡闹,不该蛊惑陛下将军器局从工部划分到江南江北总制造局去。至于江北制造总局,这还没有修建出来,户部也不愿意出钱,工部则表示工匠人手不够。朱元璋可不管这些,原本他也觉得自己孙子胡闹,但是看到这次工匠炼铁后,以及暖炉和铁筒真的很好用,也松了口。朱橚和朱标都表示,他们会跟在周乾身后辅助。散朝时,朱桂在千步廊又给官员火上浇油。周乾走过去道:“代王叔什么时候回大同啊?出来这么久,也不回去看看世子。”“大侄子,你又带着忠犬啊?本王还是觉得训练的军犬更合适你带。”身后的徐辉祖跟着周乾原本去算何各宫的炉子,见到朱桂,虽然心里很讨厌,但还是客气见礼。朱桂看见徐辉祖道:“魏国公?你就是这般行礼的?你如此藐视本王。说到底,你们徐家还不是我们朱家的走狗,别当了两天忠犬,就当自己是人上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