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 222.焦急的等待

222.焦急的等待

“跟咱去民技院!”听罢,朱元璋满脸笑容,一双有力如鹰爪般的手,直接紧紧抓住朱,便往外走去。“父皇,去哪?”对于朱元璋,朱也没敢用力,只能小心翼翼的配合往外走着,生怕走快了或者慢了,被自己父皇责骂。“去看他们造炉子!”朱元璋急吼吼道。“陛下,臣妾刚给你准备了药水泡脚呢!”郭宁妃道。“明日再泡也不迟!”朱元璋仍是不为所动。“那到底去民技院干什么?”朱满脸疑惑。“咱要看你大侄子怎么造炉子,怎么炼铁的!”朱道。“炼铁?大侄子不是在太平府和凤阳府炼吗。”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即一脸无奈。“炼铁,咱要看他当着咱面炼。”“父皇,炼铁之事,不急。”“混小子,咱急,咱就不信他的方法有不一样的。”朱元璋瞪了一眼朱,便连声催促道:“快走,快走!”这让朱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没想到父皇竟然急了!“父皇,雄英炼铁之事,儿臣总是有些不信,但炉子又在眼前!”身后,朱标不知什么时候,从后面跟了过来。而且,身旁还跟着几个翰林院的学士。“父皇,您走太快了,您……把我松开,这样儿臣好走一些!”见此,朱无奈的轻叹一声,对着朱元璋说道。“嗯?”这下,朱元璋才反应过来,朱年纪还很小,随后手才松掉。朱立刻揉揉胳膊,这才缓缓呼了一口气,跟着朱标走。“要是父皇见到雄英的炼铁之法会如何?帮他造铁炉子?”朱标问道。“只要按照他的方法,真的可以炼出更多生铁,别说暖炉子,咱就从国库里拨银子给他,支持他把江北制造总局也一起建造起来。”朱元璋回道。同时,他脚步飞快。一把年纪,做事却不输年轻人。见此,朱标也不在多说话,不由得加快脚步。很快,几人便到了民技院。“见过陛下,太子殿下。”民技院内,两个工匠,正在准备一种器具。见到朱元璋和朱标,他们急匆匆的站起来,连忙行礼。随后,朱元璋便是疑惑的看向朱标说道:“雄英不是在这里吗?”“皇太孙呢?!”朱元璋问道。“太孙在城郊工部冶铁的地方做鼓风机。不在民技院。”听罢,朱元璋与朱标俩人,连忙转身,坐了马车,往工部最近在城郊冶铁地方而去。…………同时,夏原吉和周乾两人,早已经推着两个推车进来,将推车内,装满的铁矿石倒下。这是他亲自去挑的。至于其他的工匠,有的按照周乾的图纸做鼓风机,有的则是将焦炭准备。各干各的,井井有条。只有周乾放下矿石,站在一旁,指挥着他们。朱元璋瞅着旁边的木制鼓风机,看了半天,眼中满是疑惑。古代高炉的鼓风机叫橐,是一只皮做的鼓风机,这种橐,在汉代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造,由皮革制作的风囊和木架构成。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把几个橐连在一起的称为排橐或者排,它可以增大进风量,增强燃烧的火力,把炉温迅速提高到冶铁所需要的一千二百多度。周乾按照王祯在《农书》中的详细记载了水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有绘图说明。水排是在湍急的水流之滨竖立起的巨大的木轮,靠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木轮转动……古代的水力鼓风机的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工作机构已经相当完善。之前修的大渠引入江水,利用水的动力建了小型水排,但是改进了很多。朱元璋和朱标看到时,心里又气又好笑,你是大明皇太孙,还是造水排冶铁的工匠啊。不过,这水排还不错。“爹?皇爷爷,炼铁这法子,我已经在凤阳和太平练过好几次。因此,我只需看着动动嘴,别让他们出现程序错误就行。”周乾笑了笑,大声解释道。因为这会功夫,炼铁的炉已经开始在工作。一侧,鼓风机不断在提高炉内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冶铁的地方,很热,而且离的远都能感受到烫热。至于夏原吉和几个工匠,也早就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放在不远处。夏原吉现在就是润滑油,哪里需要去哪里。同样,朱元璋和朱标也觉得特别的热,被周乾劝到远处,侍卫立刻层层跟上去。“冶炼一时半会儿不行,要不皇爷爷您先回去休息一会,到时候让工部的过来,到那时就差不多好了!”看到一旁朱元璋大冬天就热的满头大汗,周乾提议道。“不用,咱就在这里等着!”朱元璋挥衣袖,满脸坚定。随即,仍是瞪着双眼,紧紧盯着那个不远处的炼铁炉。见此,周乾扭头瞅了一眼一旁的朱标,连忙跑过去拿了椅子。随后,往朱标和朱元璋的屁股下塞上一个。朱标直接坐了下来。一旁跟着来的侍卫,则是直接坐在地上。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以及喷吹物中的灰粉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溶剂结合生成炉渣……皇帝不走,其他侍卫再热也自然不好意思离去,工匠也是卖力的干。以往,他们都是轮流派人冶炼。但是,今日他们也只能像是蒸桑拿一般,守着。附近不断的有工人将选好的铁矿石破碎,吵闹声很大。古代传统熔炉是很难达到融化铁的温度,但是工匠们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生产出铁,都是有法子的。周乾将这些步骤总结,造炉,选矿石,熔炼,锻造,再进行改进,缩短了很多时间。从夕阳时,到入夜。朱元璋跟朱标坐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朱坐的袍子和屁股粘在一起,但又怕挨揍,规规矩矩坐下。他只怨恨大侄子为啥要炼铁。“太孙,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炉了!”太阳落入地平线后,夏原吉对周乾说道。听罢,朱元璋精神一振,但很快便有些疑惑的看向周乾,大孙冶炼,怎么这么快就炼好了?“开炉!”周乾并没去回答朱元璋眼神里露出来的询问,而是径直站起来,说道。“比工部的快了数倍。”明朝冶炼技术已经很先进,中型的炼铁炉烧铁水需要四到六个时辰,从开始炼到出炉在五到七个时辰。夏原吉对着一旁的两个匠人示意一番。他们便来到炼铁炉旁,熟练的开始干活。随即,火红的铁汁便缓缓从炼铁炉中流了出来。等到铁汁流了许久,准备好装铁水的容器,才装了一点儿。周乾回答道:“皇爷爷,因为这个炉子是新炉子不久,所以前几次出铁水的时间就长一些,明日才可以。”这个是前世老家附近铁厂见过,有些经验,新炉子铁水前几次不利索。见此,一旁的朱,朱标,朱元璋都不由瞪着大眼睛,原本期待的脸上露出了失望,原来还要等到明天。真是焦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