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重生蔷薇岁月之1979 > 261.程老的提议

261.程老的提议

上大学不到三个月时间,因为加入了两个社团,他感觉自已的能力有不少提升。
难怪夏臻说这个非常锻炼人,他总算体会到好处了。
“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做。”夏臻想了想,觉得这样宣传人家的事情,有些不道德,就阻止道。“可以在班级提一提,谁愿意捐款,可以交到你那里,到时把钱汇总,再交到祁中英这里。”
捐钱是个人行为,没必要道德绑架。
帮助别人同样不必搞得轰轰烈烈,免得那人难堪。
至于募捐,原本是为了帮助那位同学。
夏臻却觉得趁这个机会,把社团的组织搞得更严谨些,没有坏处。
如果社团有一些公款,到时不管是搞活动,还是组织大家娱乐,都会方便许多。
比如这时候最常见的集体看电影,就可以每个月都组织一场。
这时候的电影票不过一两毛钱一张,全部去看,也不过十来块钱。
多组织几场,效果会非常好。
“我认为夏臻的意见很中肯,得把它作为社团的纪律,写进规章制度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马万喜总结道。“接下来到了捐款环节,我个人捐五十元,暂时以社团活动经费的名义做帐,大家有钱可以捐,没有也不要有心里负担。”
到了这时候,需要商议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具体执行。
作为两个社团的社长,他肯定得以身作则,带个好头。
“我也捐五十块。”夏臻明白马万喜的心思,也积极响应。
他身上有钱,当然可以多捐一些。
只是不想盖过马老二的风头,所以还是别在这种场合乱来。
其它人听了,也纷纷捐款。
延敬飞和张跃进最近卖瓜子,赚了不少钱,于是各捐了二十块。
别的同学大多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这样做,只怕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一脸羞涩。
马万喜再次提醒他们,如果有心,捐一块两块意思一下就行。
其实已经不算少了,照以前的物价,相当于一百两百了。
最后总共得到一百八十多块资金,交给祁中英登记下来,写明这笔资金的来历。
活动结束,夏臻回到家里,意外地看到程老房间居然亮着灯。
他回家拿了些水果,去敲程老的门。
“回来了?”老爷子此时正在用热水泡脚,听到敲门声,光着脚过来开门,看到是夏臻,笑哈哈地问了一声。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个小伙子倒是很好地诠释这句老话的含义。
“在泡脚?”夏臻一看,忽然记起自已晒的艾叶,放下水果,让他等一下,自已匆匆回屋,从禅境空园拿了一包,过来交给他。“用这个泡脚,效果会更好。”
人老脚先老,长寿始于脚,老爷子的身体最近好了很多。
想长时间保持健康,还得继续养生。
“这是好东西啊!”看到是艾叶,程老有些激动。“以前在乡下时,经常去山坡采,可惜现在年纪大了,去一趟乡下也不方便。”
感慨之余,把洗脚水倒了,抓了一把艾叶进去,重新倒入热水。
等叶子泡开一些,再次伸脚进去。
“舒坦。”他不顾水温有些高,满足地呻吟一声。
大概是不好意思白白拿夏臻的好处,又问起他最近在学校的情况。
“我找了几个会做面食的北方人,打算开一家小吃店。”夏臻说出自已的计划。
这事其实已经在执行,就是想听听程老的意见。
“你这个思路没问题。”程家旺思考了一会,说了自已的想法。“只是小吃店和酒楼不一样,一个是做底层居民的生意,一个是做顶层有身份那些人的生意,所以装修方面,得注意才行。”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他的意见是,小吃店的规格做得太高了,会让一些本来想简单吃一些的工人,不敢进去。
这个很容易理解。
比如想吃一碗馄饨,如果是路边的小店,一毛多钱就能吃一碗。
但是装修上档次的店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得三四毛才行。
就算给的价格一样,人家也会自动这样猜测,等于是把一些客人拒在门外。
“这个倒不用担心。”夏臻承认这话有理,不过他有办法解决。
他决定在开业前三天,搞大促销。
到时店里食物的价格公开了,就不会有人担心吃不起。
但是确实会影响第一次来沪市的过路客,参考一下程老的意见没错。
沪市是国际大都市,今年还很难显现出来。
再过一两年,大家都以能买到这边的产品为荣,来这边购物和旅游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为了长久发展,有些问题必须提前做好应对。
当然也可以在门边的橱窗上,贴一张巨大的宣传海报,把所有商品的价格打出来,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看到。
这需要找一家正规的印刷厂,他们才有这个能力做出来。
回到家里,他拿纸笔写下一些想法,比如店里长年推出一些特价商品,吸引贪便宜的顾客进去消费。
这跟前世的饭店推出十元特价菜的道理一下。
通过这个增加人气,时间长了,大家就会习惯来你店里光顾。
如果需要请客,也会首选到你店里消费。
只要特价小吃不亏本,就等于赚到了。
他选择了几个商品,作为招牌来吸引顾客。
第一个是沙县小吃的拌面,这个成本比较低,只要准备好葱油和花生酱,就能大批量供应。
再来一款肉包和馒头,这个也是大家经常吃的东西。
最后免费供应番茄蛋花汤,可以提前煮好一大锅,有人要就直接舀一碗,非常方便。
把这些写好后,抽时间去正在装修的店里,交给肖阳。
同时说了自已的打算。
宣传海报必须交给马万喜去做。
前期可以先用手写一份,临时张贴一些日子。
等店开起来了,再拍些实物照片,做一张巨大的海报,再印几张a4纸大小的物价单,直接贴在桌子上,方便顾客点东西。
这些都是前世做生意的小技巧,现在的人,根本还没这样的意识。
所以肖阳看到后,佩服得不行。
不愧是大学生,想法就是多,这样一搞,还怕生意不好吗?
第二天早上,夏臻来到学校,找马万喜商量这事,看到班主任也在教室。
“那个学生的事,跟郑老师说了没有?”他压低声音问道。
想帮助别班的学生,最好跟班主任也说一声,免得他们的做法有不当之处。
就是不知道她如何看待这一类的事。
“没有。”马万喜摇摇头。“昨天我跟我爸提起这事,他说我们这样做,不是很合适。”
父亲的意思是,志愿者社团是学xx做好事,再高调也没关系。
这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不管谁挑刺,都抓不着错处。
而捐款这种事就得慎重,因为涉及到金钱。
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不好的后果。
“那这事就先放一放,让他们别急着去找那个同学。”夏臻觉得马爸爸的担心有道理,赞同他的做法。“反正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想来他老家的乡亲,不会放着老人不管。”
这时候的农村,还在吃大锅饭,所以集体意识非常强。
村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村领导肯定会出面处理,想办法帮人度过难关。
何况老人的孙子是名牌大学生,帮一帮也不吃亏。
等他毕业后分配工作,说不定会成为当地的领导,到时有的是机会打交道。
一旦他发达了,说不定还会求到他头上。
这是农村人最朴素的观念,愿意提前向有着美好未来的大学生示好。
“听张跃进说,那天他要不回钱,还想跳楼自杀,被大家拦住了。”马万喜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了这个消息。
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参与了互助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拉着他。
大家的想法很明确,不希望做会的事出现意外。
“这些人——”夏臻听后又是叹气又是摇头。“该说他们贪婪还是愚蠢呢!”
或者大家都做着这样的美梦。
如果自已运气好,提前抽到拿钱的资格,那就一切值了。
说到底跟前世买彩票一样,每个人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已肯定能中奖。
这也是八十年代摸奖推出来后,现场参与者会人山人海的原因。
国人都好赌,总以为自已就是最幸运的那个。
于是拼命拿钱出来,以小博大,最后输了个精光。
黄和平他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个心理,轻易就获得了大笔的钱,还被大家当成救世主拥护。
根本没有人怀疑里面有问题。
“是贪婪吧!”马万喜也是神色一暗。“能考上旦大的人,怎么可能是傻瓜?”
他经夏臻提醒,才发现这里面有问题。
如果自已没有这样的家世,说不定也会被他们蛊惑吧!
当天晚上,夏臻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留在宿舍,等田文刚把印好的校刊送过来。
大概八点左右,他从活动室回来,亲自把它分发到各位社员手里。
当然最先给的是夏臻和马万喜,这是对他们的尊重。
“不错,印得越来越精美了。”夏臻小心地接过,嘴里客气地夸了一句。
薄薄的一小册子,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稍不小心,就会把字抹掉。
但是对大学生们来说,能免费看到优美的诗歌,绝对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说得夸张一点,跟前世刷短视频差不多。
有的人甚至会放在床头一看再看,实在是能获得的杂志太少了。
“诗刊能受欢迎,主要还是你的诗写得好。”田文刚没想到他会这样夸奖自已,不好意思地笑道。
自已能力有限,只能做些辅助的工作。
不像马万喜和夏臻,刚进大学就干了几件大事,已经名声远扬。
现在整个旦大,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两人的名字。
“你们不要相互吹捧了。”马万喜翻了翻杂志,随手放在床上。
里面的内容他已经看过几遍,没什么新鲜感了。
倒是小吃店得用些心思,毕竟那个是自已赚钱的大头。
他相信正式开张后,每个月至少能给自已带来上千块收入,这样一来,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也能轻松完成了。
刚来旦大时,他只想好好学习,结交一些知己,为以后铺路。
有了夏臻这个诸葛军师,他的野心开始膨胀。
既然有钱有人脉,那他肯定得干几件大事出来,让沪市所有人都知道自已的名字。
“时间不早,我该回去了。”夏臻见没事了,就和舍友们告别。
又提醒马万喜,别忘了宣传海报的事。
这个需要好好设计一下,得找个能写能画的人来制作。
田文刚虽然能写能画,却不懂平面设计,所以不适合交给他。
回到家里,见仓库的瓜子和食材不多了,于是回家一趟,把这边的仓库装满。
又开始催熟各种蔬菜瓜果。
幸亏游戏世界可以穿梭,如果只能坐车来回,那他得买好几辆大货车运输才行。
这样真的会很头疼。
一直忙到十二点,他才上了床。
第二天早上,他刚起床,就听到有人敲门。
打开一看,是肖阳和吴大军几人,还有三张陌生的面孔。
心里忽然明白,是他们几人的兄弟过来报到了。
“夏同志,我们的人来了。”肖阳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对夏臻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本嘴臭的毛病,也改得差不多了,此时拘谨地介绍道。
这些人以后是他的手下,所以他来介绍更合适。
“进来坐。”夏臻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才上课,就打算先和他们谈一谈。
想了想,又让肖阳去给自已煮一碗面条,吃饭后再去学校。
“对了,你们吃了没有?”
几人同时摇摇头。
昨天几人到了后,挤在一间小小的房间里,所有人都没睡好。
加上担心夏臻看不上他们,早上哪里有心情吃东西?
“那给每人煮碗面条吧!”夏臻从抽屉拿出几筒挂面,放在桌上。“再弄个番茄炒蛋做浇头,这样味道好一些。”
给他十个鸡蛋,五个番茄,让他快点动手。
又问起几人的情况。
听说一直在乡下务农,还没出过县城,夏臻感觉几人都是老实人,就失去面谈的兴趣。
这几人都是干活的料,不能在其它方面帮自已。
或者时间长了,会有其它天赋表现出来,才值得自已花心思培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