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234章 这事江山说了算

正文 第234章 这事江山说了算

  第234章 这事江山说了算


  第二天,当小院中传来嘀嘀咕咕的说话声时,江山向桌上的闹钟瞥了一眼。


  七点还没到,江妈和李怀英已经从菜市场回来了。


  “一会咱们上哪填?”江妈的菜篮子里挤了份《工商报》。


  “就去你家吧,”李怀英笑道:“有不懂的就问老三,他肯定知道。”


  江妈立马笑开了花:“没错,我家小三知道的可多了。“


  一听这话,江山赶紧蒙起被子翻了个身。


  这些有奖问答的题目,又不是《东方都市报》出的,他上哪知道去。


  浦江译制厂的传达室里,老师傅头也不抬的坐在那儿。


  手上的一支笔,时不时还挥个几下。


  双手背后的胡啸,向平时一样缓缓走过。


  却没听见一如既往的招呼声。


  “老张?”他伸头向窗口看了眼:“大清早忙什么呢?不看门了?”


  张师傅抬头一看:“呦,是胡厂长呀,您好您好。”


  一边笑着补招呼,一边悄悄把一份报纸收了起来。


  胡啸没多在意,提醒了对方一声便继续往厂里去了。


  路过配音间的时候,里面的动静令他忍不住停了下来。


  丁建华操着真由美的嗓音:“幸福可乐究竟是哪个厂生产的?”


  一旁的毕克,可没有高仓健看着沉稳,想都不想就开口道:“幸福可乐厂呗。”


  丁建华刚准备落笔,吕一赶紧拦道:“尽瞎说,明明是浦江汽水厂。”


  和简爱一样不大漂亮的李梓,抓着笔问道:“究竟是哪个厂呀?”


  “是浦江汽水厂,”胡啸大步走了进来:“你们都在干嘛,不准备干了。”


  “厂长早上好,”岁数最小的丁建华,嘿嘿笑道:“我们马上就好,还有几题就填完了。”


  “五分钟,”此时,连邱岳峰都捧着一份《工商报》:“再给我们五分钟就行。”


  他想要的不多,能得台电视机就成。


  “你这是……买了多少报纸呀?”


  胡啸定眼一看,邱岳峰不但手里捧着一份,面前的桌上还铺着几份《工商报》。


  “呵呵,”邱岳峰不好意思的笑了:“买了10份,可惜被他们抢走了5份。”


  胡啸笑着摇摇头,他知道老邱家是厂里唯一还没买电视的职工。


  虽然老邱的工资不低,但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都指着他一人。


  除此之外,也就他爱人能在里弄办的小作坊间挣上一点。


  想到这,再看着桌上的几份《工商报》,胡啸特慈祥的笑了。


  正准备离开时,却发现童自荣的面前也搁着好几份《工商报》。


  他这会,正一脸认真的填写着“有奖问答”的答题卷。


  “我说怎么一路都没买到《工商报》呢,”胡啸不由分说就抽走了一份:“都被你们买光了呀。”


  “佐罗买得最多,”毕克指了指童自荣:“还侠盗呢,就知道剥削人民群众。”


  童自荣谁都不理,盯着报纸比考试还要认真:“快看这道题……浦江市电视台播放的第一支广告是什么?”


  大家一听,一块看向了胡厂长。


  “都看我干嘛,”嘴上虽硬,但他还是拿起了电话:


  “老古,你们台的第一个广告是……”


  远在浦江电视台的古铮铮,此时无奈的摇了摇头。


  打今天走进办公室到现在,他什么事都没干,光在这接电话了。


  同样的情况,正在浦江市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浦江市民都成了做题家。


  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还搁一块虚心商量研究。


  人民群众的学习气氛,前所未有的空前高涨。


  到了下午三点,连上三批的《工商报》居然全部买光了。


  浦江市的工商局里,在听见下属的汇报后,戴局直接就怔住了。


  “全都卖光了?‘他还是不敢相信:“那可是足足20万份呀!”


  “的确全卖光了,”低下办事的同志,比他还激动:


  “邮局的同志来回加班了三趟,原本还想着一周能卖光就不错了,没想到一天就没了。”


  “哎呀,”戴局激动的手心都在冒汗:“看来群众们对我们的有奖问答活动,很支持呀。”


  “太支持了。”


  “吩咐下去,”戴局忽然慎重了起来:“给宣传科加派人手,做好收信的统计工作,务必要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是!”


  和前几天保持联系一样,戴局长很快就将这个惊人的消息通知了江山。


  收到消息的江山,也吃惊不小。


  他原本就料到《工商报》这次的发行量将翻番,却没想到会翻翻番!


  整整20万份呀,那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一个月前,《工商报》的发行量只有区区五万份。


  《工商报》发行量大丰收的消息,很快就被市里的各家报刊打听到了。


  一时间,各家都开始关注起“有奖问答”这个创收利器。


  比如这一会的东方都市报社,总编江海正数落着自己的军师。


  “我说你究竟是怎么回事,”江海盯着面前的《工商报》:“这么好用的玩意,怎么不让咱们自己上呀?”


  江山啃着手里的糯米糍:“有奖问答不能天天干,根本不适合咱们报。”


  “我也没想天天干呀,偶尔玩一次就行,”江海看了眼桌对面的蔡文升:“市电视台的第一个广告是什么?”


  “问你弟呀,”蔡文升还没答到那呢:“你前面都写完了?快给我抄抄。”


  江海又看向老三,江山赶紧答道:“参桂酒。”


  面前的二位,立刻在“参桂养荣酒”前面画上了一个勾。


  “就算《工商报》抢先办了有奖问答的活动,”江山哄着老大道:“咱们报也照样可以办。”


  “怎么着……也得隔一阵子吧,”江海其实也有数:“咱们《东方都市报》还是要脸的。”


  “对啰,”江山给了大哥一个夸赞的眼神:“到时我再把活动形式稍微改改,保证效果更好。”


  据江山了解,如果这次的活动效果很好,戴局长有长期举办的打算。


  这想法换做江山也一样。


  半月一期的《工商报》,用来办“有奖问答”的活动,再适合不过了。


  至少这一年都不用担心活动的效果。


  等到全国各界一哄而上的时候,戴局估计已不在这个岗位上了。


  要说80年代举办有奖销售最疯狂的企业,还得是大名鼎鼎的“傻子瓜子”。


  1986年的春节前,“傻子瓜子”的年总,居然推出了头等奖为“上海牌小汽车”的全国有奖销售活动。


  一时间,“傻子瓜子”卖得连壳都没剩几颗。


  之后三个月就实现了上百万的利润。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年广久扩大生产,准备再创佳绩的时候。


  上层出台了一纸文书,禁止了一切有奖销售活动。


  想到这,江山赶紧在心里默念了几遍1986、1986……


  可别之后一兴奋,把宝贝时间点给忘了。


  这致富与致命,往往就是一个月头一个月尾的时间差。


  江山就一普通良民,绝不想撞在枪口上。


  “我说你们还有完没完,”没买着《工商报》的荣斌,敲了敲桌面:“我手里这条新闻,究竟能不能上呀?”


  “依我看就直接毙了,省的提心吊胆的,”江海已经看过荣斌口中的新闻:“可你又舍不得。”


  现如今的江海同志,自觉对新闻尺度拿捏的相当准确。


  遇上模棱两可的,直接就给否了。


  他始终记得老三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家单位的一把手,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一会,始作俑者江山却问道:“什么新闻?给我瞧一眼?”


  【前不久,《日-本,世界第一》的作者傅高依跑去了广-州,他发现在这里已经有一大批小工厂冒了出来。


  这些小工厂的创办人,竟然是多年前的偷渡客。可他们如今的身份却变成了政府欢迎的港商……】


  “嗯?”江山看得两眼放光:“你这新闻是上哪搞来的?”


  “我在广-州有一朋友,是他打听来的,”荣斌问道:“你感觉怎么样,能上报吗?”


  “就这还用考虑?”江山同意大哥的意见:“咱们总编都说不合适了,你就别再坚持了。”


  见荣斌还有点不甘心,总编江海又补充了一句:


  “我前不久和你们说得事都没忘吧?咱们是市级的报刊,一定要注意尺度。”


  “说得没错,”


  江山点了点头,现在还不是挖掘内幕的时候:“还是悠着点好。”


  仍舍不得放弃的荣斌,继续问道:


  “你们再听这条,东-莞县政府设立了一个对外加工办公室的机构,宣称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小时就能注册一家香江公司……”


  办公室里的其余三位,越听越认真。


  “这条新闻好,”江山直接就夸道:“荣编,你可得和那位朋友保持联系,他了解的情况都很不简单呀。”


  “那是,”总算没白费功夫的荣斌,终于笑了出来:“怎么样?这条新闻总行了吧。”


  “不错不错,”江总编直接拍板道:“看看明天的版面还有没有多余的,有就直接按上。”


  “那这周的《每周一星》呢?”蔡文升看着江山问道:“该轮到哪位同志了?”


  这栏目创办至今,基本都归江山管。


  “还是张瑜。”


  “连着两周都是她?”


  “对!”


  江山早想好了,为了自己的服装买卖,必须让张瑜感受到自己浓浓的诚意。


  ……


  很长一段时间,《东方都市报》上的“每周一星”栏目,早已是浦江电影厂职工们最爱看的栏目。


  在他们看来,《每周一星》的栏目有个特点,谁上谁火。


  不但“一星”会火,就连“一星”拍的电影也会火。


  今天是周末,刚拿到《东方都市报》的黄祖莫,直接就翻到了《每周一星》的版面上。


  “嘶,”


  一瞧见这期“每周一星”的照片,黄祖莫直接就愣住了:“怎么又是小张,这么说,我拍得电影要火了……”


  上一周,江山就特意给安排了一篇张瑜同志的采访稿。


  【原本只想做一位游泳运动员的张瑜,在自己16岁的时候,陪着同学去电影厂参加了一场面试,没想到同学没被留下,她却被导演谢晋留下了……】


  这条陪别人面试,自己却上位的新闻,一见报就引起了读者的热议。


  此类新闻在后世不足为奇,可在当下的读者眼中,绝对和“灰姑娘的上位史”有一拼。


  女同志们光听听,都觉得热血沸腾。


  一时间,都在询问“谁是张瑜?”


  光看着照片,也瞧不出什么印象。


  于是,这一周江山又给安排上了。


  相比上一周的生活照,这次却刊登了一张剧照。


  一张张瑜和演员祝希娟,身穿八路军军装的剧照。


  天知道,古台长为了这张照片,费了多大劲。


  【在电影《啊,摇篮》里,张瑜扮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的老师……】


  连着上了两周的《东方都市报》,直接令黄导演改变了对张瑜的工作态度。


  之前,由于张瑜并不是自己钟意的女主角,他就一直没给过对方好脸。


  此刻,同样捧着一份《东方都市报》的张瑜,满脸喜色的将关于自己的豆腐块剪了下来。


  “江记者,”她边剪边笑:“没想到你还真让我上了《每周一星》了。”


  一想到之前拍照时自己的不耐烦,张瑜恨不得立马跑去报社找江山。


  “日后他再让我摆什么姿势,我一定配合到底……”


  姑娘越想越美,笑得也越来越甜了。


  ……


  坐在工商局派来的小汽车里,江山被戴局长直接拖了过去。


  和他同行的,还有带着相机的蒋壮壮。


  就在小汽车开进工商局的时候,浦江电视台的小汽车也跟着开了进去。


  今天,是《工商报》“有奖问答活动”开奖的好日子。


  作为跟踪新闻报导的官方指定机构,《东方都市报》与浦江电视台都派来了现场记者。


  令江山没想到的是,古台长居然亲自来了。


  “古台,”江山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您也来了?”


  “小江,”古铮铮见到江山也很开心:“这事多好玩呀,我还从没见过抽奖活动呢。”


  “我也是,”江山脸不红心狂跳:“您知道一会怎么抽奖?”


  “这事我们插不了手,”古台长小声说道:“咱们市今年刚成立了公证处,这事得由他们来。”


  “噢!”


  两人边走边聊,原本特轻松的表情在踏进会议室后彻底变了。


  “我的老天,”


  看着堆满整圈会议桌的有奖问答卷,江山和古铮铮直接就看傻了!


  这一会,戴局倒稳如泰山的笑了:“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全都准备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