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221章 霸气的连载

正文 第221章 霸气的连载

  第221章 霸气的连载


  这么快?


  当江山一见到《解-放日报》上这篇文章的时候,立马就慌了。


  《飘到哪里去了》,在他的记忆里《解-放日报》的确发表过这篇文章。


  但记忆中的时间,应该是两个月后的事!


  难道就因为《浦-江日报》刊登了《飘》的小说连载,就加速了某些时间的进程。


  在江山对纸媒发展的记忆里,《飘》这部作品的出版发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然,这丝毫没影响《飘》的辉煌发行量。


  但,在国内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是一个人的出面干预,那这本《飘》的背后团队,就悬了!


  眼见D报指名道姓的提出了批评,作为过来人的胡啸当然明白其中的厉害。


  安稳日子才过上多久?对于某些局势的演变,胡啸甚至能给江山排演出来。


  按照平日里对江山的了解,他这会肯定是要赶回李若诚的身边了。


  “老邱,我和江山先出去一趟,剧本的事等我们回来再聊。”


  拿起一件外套,胡啸就准备和江山出门了。


  虽说自己和李老只见过几面,但每一次都聊得特别舒心。


  这一会,他也准备跟过去看看,即使帮不上什么忙,总归也能帮着说两句安慰话吧!


  对于这,胡啸自认为还是很有经验的。


  在那几年里,他尽忙活这些事了,厂长书记的活都给他一人干了。


  就在胡啸满怀信心准备出门的时候,却发现一旁的江山没急着挪步。


  那小子这一会正看着邱岳峰问道:“邱老师,要不要和我们一块去?”


  邱岳峰听得一愣:“你们要去哪儿?”


  其实,他心里隐约能猜出一些,小江和胡厂长要去的地方一定和报纸上这篇文章有关。


  听胡厂长刚刚那意思,难道他们认识这本书的译作者?


  “翻译《飘》这书的老先生,就和我住一个院,”江山解释道:


  “老爷子平时很随和,可就一点不好,做事太较真,咱们一块去陪着说说话,趁机也帮我劝一劝。”


  “我去合适嘛?”


  邱岳峰心想,就自己这泥菩萨难保的人,还跑去安慰别人?


  想到这,他看向了胡啸。


  “有什么不合适的,”胡啸大手一挥:“他是搞翻译的,说起来和我们差不多,肯定越聊越有。”


  最近的江山,干什么都想叫上邱岳峰。


  胡啸虽不知道他葫芦卖得什么药,但这小子这点倒和自己很像。


  在译制厂里,胡啸对邱岳峰的照顾是排在头一份的。


  不然,早被人欺负惨了。


  甭管什么单位,都会有些个喜欢看人下菜的玩意。


  而邱岳峰,只有当他站在录音棚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意气风发、独当一面的气概。


  “邱老师,一块去坐坐吧!”


  江山觉得,邱岳峰应该多接触接触外面的圈子。


  也需要让他了解,和他一样失意的人大有人在。


  但只要稍加坚持就会明白,事件是存在逆转性的。


  反正,他们正在经历这件事,不但会转危为安,还会越来越好。


  “好,我陪你们一块去。”


  这一次,邱岳峰痛快的点了点头。


  就在他们前往安和街的路上,浦江日报的魏远行正捧着一份《解-放日报》发懵。


  “把真正的奴隶主,写成了高尚的、不可屈服的……嘶,”


  越往下看,魏远行的牙根儿就越酸:“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站在一旁的吴主编,擦着汗问道:“总编,你看这事要紧吗?”


  “现在可说不准,”魏远行皱着眉说道:“这事可大可小,要是仅此一篇批判性的报道倒还好,怕就怕……”


  吴主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年底可是评先进的关键时候,您说这事出的,我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说得好像我有准备似的。”


  “那……这个周末的合刊怎么说?”


  “想都不要想了,”魏远行果断说道:“赶紧通知下去,把《飘》的合刊全部换成《小灵通漫游未来》。”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吴主编稍稍顿了一下:“魏总编,那平时的连载还照常刊登吗?”


  要说吴主编就这点好,有才能还听话,事事必来请教。


  绝对是一指哪打哪的好下属。


  不过这一会的他,也问得魏远行头疼了:“先照常出吧,等过两天再看看。”


  “好!”


  等吴主编离开办公室后,魏远行又看向了自家的报纸,迎面朝上的正是那篇连载《飘》。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翻译:李若诚,唉,”


  这一会,魏远行想起了自己亲自登门,拜托李若诚的情景。


  渐渐的,头更疼了!


  ……


  “李叔,”


  一踏进51号小院,江山就嚷上了:“快看看谁来了?”


  此时的李若诚,脑门上盖了块凉毛巾,正躺在竹躺椅上犯愁呢!


  在听见江山的声音后,就按着毛巾抬头看了一眼:“呦,伱们怎么来了?班不上了?”


  “不上了,”胡啸无所谓的说道:“上班哪有下班好玩。”


  江山上自己屋拎出了三张靠背椅,邱岳峰赶紧帮他接了过去。


  “李叔,”江山接过了胡啸递来的一支烟:“您知道他是谁吗?”


  李若诚看了邱岳峰一眼,笑了起来:“阿凡提、罗切斯特。”


  对于上半年刚上映的《简爱》,李若诚还很记忆犹新,正巧在江河的婚礼上见到了真人。


  邱岳峰笑着点点头:“都说对了,我上这来凑个热闹,您老欢迎吧?”


  “欢迎欢迎,”李若诚把躺椅靠背调直了些:“你一来,咱们这小院都跟着光荣了。”


  一听这话,胡啸忍不住笑了起来:“现如今连李老也会开玩笑了。”


  几个人说来说去,始终没提飘一个字。


  “李叔,”江山看似轻松的说道:“您平时看《解-放日报》吗?”


  李若诚双眼一怔:“江老三,你不会是为那事来的吧?”


  “你已经知道了?”


  由于江妈这会没在家,李怀英泡了几杯茶送了出来:“出版社的小潘前脚刚走,你们后脚就来了。”


  李怀英向那老伴一指:“然后你李叔就扣着毛巾,躺下了。”


  胡啸和邱岳峰互看了一眼,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江山特紧张的问道:“您血压没事吧?血糖呢?要不我陪您上医院瞧瞧去。”


  “我本来没事的,”李若诚嫌弃的看了地方一眼:“被你这一搅和,头都疼了。”


  “得了吧,”江山才不会消相信:“肯定刚刚就吓着了,不然盖什么毛巾。”


  “我能给这吓着?”李若诚呵了一声:“就我这岁数什么大浪没见过……你们帮我分析分析,这《解-放日报》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原以为,李叔真的不在乎,这会听他这么一问,原来还是会担忧的。


  江山与胡啸对视了一下,胡啸立马心领神会。


  “我就问你一句话,”胡啸还真是这事的行家:“翻译完这书后,有没有附上批文?”


  “批文?”李若诚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没写呀,现在早就不用写那玩意了。”


  胡啸叹了口气:“如果写了,就准没事。”


  李若诚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啊,还是应该写一个的。”


  江山眼见连邱岳峰都跟着一起叹气,便赶紧问道:“要写什么批文呀?”


  “其实它叫批判性文章,”胡啸缓缓说道:“在过去,每翻译一本外国小说,都要写一篇对这本小说的批判性文章。”


  李若诚点点头道:“不但要写,还要写得很深刻,低于一万字都不过不了关。”


  “无论什么小说都要写?”江山好奇道:“童话小说也要?”


  “都要。”


  “如果没有缺点怎么办?”


  “这个你不用担心,”李若诚苦笑道:“到时候你自然就会了。”


  “没错,”胡啸笑道:“我们译制厂也一样,每译制一部影片,就要写一篇批判性文章,老邱当时尽帮着厂里干这活了。”


  一旁的邱岳峰也笑了起来:“写完了还不能留自己的名子。”


  “为什么?”


  “我自己就是,哪能有批判别人的资格。”


  “这有什么,”李若诚啧道:“当年我和你们胡厂长,谁不是呀,照样写。”


  哈哈哈~


  小院里传过一阵笑声后,李若诚端着茶水轻叹了一口气:


  “要说国家其实也有向着我们知识分子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每个月还能领到二斤白糖呢!”


  “您是二斤白糖干部?”胡啸喜道:“我当时可比您富裕。”


  李若诚眼皮一眨:“你是什么干部?”


  “我?”胡啸傲娇的一笑:“我二斤鸡蛋干部。”


  “真好。”


  “这算什么,”胡啸道:“我最羡慕的是两条烟干部。”


  江山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干部级别:“只要是知识分子,就有吗?”


  “怎么可能,”胡啸摆摆手道:“当时的物资太紧张了,整个译制厂,拢共就五人能摊上,我记得苏秀当时是二斤黄豆。”


  “是够紧张的。”


  二斤黄豆,都已经成了干部的配置了。


  “唉,随它去吧,”


  再想想现在,李若诚叹着气道:“上面再批评,也肯定不会向当年那样了吧!”


  “李叔,”江山问道:“潘主编来时是怎么说的?”


  “他其实也没说什么,就是担心上面会派人上我这来调查。”


  “这么严重?”


  “估计也就是来问几句,”李若诚估摸着:“小潘让我不用太担心,他们出版社已经在想办法了。”


  江山点了点头,这点倒和上一世很像,


  在此事发生后,出版社就开始四处奔走,找寻能为《飘》说话的名人大家。


  “我也觉得不用太担心,”江山替他分析了起来:“《解-放日报》上的那篇文章,我觉得它是对事不对人。”


  李若诚的水杯停在了半空:“怎么说?”


  “整篇文章读下来,全都是对《飘》这本书的指责,并没有批评出版社和翻译。”


  “对,”胡啸肯定道:“都是在说书。”


  听他们这么一分析,李若诚终于松了口气:“果真是这样的话,倒真的还好。”


  “您就放宽心吧,”江山很肯定的说道:“就算真的有事,出版社也会去摆平的。”


  “老三啊,”李若诚指着江山笑道:“要说还是你贼,你知道出版社这次又加印了多少书吗?”


  “多少?”


  “第一版10万册,第二板20万册,现在第三版已经在机器上了,这一次可是60万册。”


  “加了这么多?”


  “你说说看,他出版社能不急吗?”


  “所以说您也是明白人啊。”


  “现在想想当初你们报社幸好没连载《飘》的小说,”李若诚仿佛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不然,肯定也是个麻烦事。”


  眼见这会已经说到这了,江山就趁热说道:“李叔,你知道林汉达吗?”


  “林汉达?”李若诚点点头:“当然知道了,他可是翻译界响当当的人物了,你也知道吧胡厂长。”


  胡啸正忙着散第二轮香烟:“小江,你怎么忽然提到他了?”


  “我们报社最近准备开创一个科普历史类栏目,叫中华五千年。”


  胡啸听得双眼一亮:“这个栏目名字起的好!”


  李若诚和邱岳峰也同时点了点头,都觉得听着霸气!


  “其实这不是我给起的名儿,”江山实话实说道:“是这个栏目里准备连载的一部书的名字。”


  “听你这意思,”李若诚忽然反应了过来:“你是准备连载林汉达的书了。”


  “对,”江山解释道:“他有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可惜只写了一半。”


  胡啸奇怪道:“写了一半的书,还怎么发表?”


  “据说,出版社特意为这书找了另一位学者型作家来续写。”


  “续写?”胡啸摇摇头笑道:“这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呀。”


  “您还别说,出版社这次还真没看走眼,续写的很成功。”


  “哦?”


  “不然,我也不会盯上这书了。”


  胡啸摇摇头道:“能为林汉达续写的人,还真是不简单了。”


  “林汉达的事,我差不多了解一些,”李若诚依稀回忆道:


  “知道吗老三,在过去那年代,有两位学者堪称语言大师,一位是叶圣陶先生。”


  江山点了点头:“另一位就是林汉达先生……”


  秋风轻轻卷起了墙脚的几片落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