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210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

正文 第210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

  第210章 暴风雨降临之前的《东方都市报》


  “枪打出头鸟,”


  江海的表情非常微妙:“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个时候什么都在讲究一个大跃进,”李若诚往嘴里丢了一颗花生米:


  “图书发行也没落下,但质量就不能看了,好容易出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销售能不好?”


  “那书不仅是孩子们爱看,”李怀英跟着老伴一块回忆道:


  “当时,中央直接给每位领导发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交待他们每人都必须在书里学一些科学知识。”


  “其实和第一版相比,64年的第二版就已经开始受拘谨了,”江山接过了话茬:


  “现如今浦江图书馆里备得就是64年的那一版,行文基本上都在结合生活生产。”


  什么西瓜能当炮弹吗?炸弹里为什么要放食盐?


  有意思是,第二版的审稿人基本上还都是当时的大能,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各个如雷贯耳。


  “那70版是什么样?”饭桌旁的刘小庆越坐越放松,时不时还给身边的余思归夹筷菜。


  “编撰70版的人就更牛了,”江山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李若诚:“听说他们解答的每一个为什么,都能引用语录和马恩的著作,是这样吗?”


  李若诚的表情似笑非笑:“一会你见着书就明白了。”


  “当时看还不觉得,”李怀英看着江山笑道:“这会听老三这么一形容,还真觉得不简单了。”


  在坐的几位,也忽然对这套书冒出了好奇心。


  他们实在想象不出,如果每个问题都能引用语录和马恩,那将是怎样一套百科全书。


  “你别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回答问题的,”李若诚看着眼前的一帮年轻人:


  “在那几年里仍然是很抢手的一套书,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当时不多见的一套科普书籍。”


  “要不说这位叶永烈厉害呢,”江山的确佩服的很:“在那样的年代,不但参与了《十万个为什么》的编撰,还自己个写出了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


  虽然这书的发行迟到了近二十年,却更能体现叶永烈当年的超前意识。


  “老三,”江海看着江山摇了摇头:“这次还真给《浦江日报》捡到宝了。”


  江山一时没听明白:“捡到什么宝了?”


  “就你刚刚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呀,自打在《浦江日报》上连载后,他们家的发行量也在蹭蹭的往上涨。”


  “噢,我还当什么事呢,”江山笑了:“要说这事的话,应该不仅仅是小灵通的功劳,李叔的《飘》才是头功。”


  “啧,”李若诚抿了下嘴:“这事我当时就没松口,还是你做的老好人呢。”


  “怨我,”江山一副舍不得的模样:“当初就该把《飘》拉到咱们《东方都市报》这来。”


  “老三,”江海最近都在琢磨一件事:


  “最近的《浦江日报》老露脸了,自打他当了科幻小说的先锋后,不少报刊都已经跟进了,我最近准备让老蔡也去找一部科幻小说回来……”


  桌对面的江山,当即就摇了摇筷子:“大哥,科幻小说这事不着急,先等一等再说。”


  最近,他也在盘算一件事,按说时间也该到了。


  1979年底,一场针对科幻小说的风云,即将拉开序幕。


  那天在浦江电视台看广告录像带时,古台长就跟江山提了件事。


  说是译制厂打年头开始,就向中影打报告准备引进《星球大战》的影片,但直到现在也没被批准。


  气的胡啸上他办公室里骂了半天街。


  最后,两人得出一结论,应该是中影贪图便宜只想买过季产品。


  可在江山看来,也不仅仅是为了价格。


  里面的弯弯绕,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讲明白的。


  现在的中影发行,就是后世中影集团的前身。


  每年计划引进的影片,都必须得到顶头上司的允许。


  1977年,大洋彼岸的《星球大战》上映后,一时间天下大卖。


  为此,《人-民日报》在1978年时还特意发表了一篇评论文:


  【这部耗资千万美元的影片,仅仅播映五个月就获得了近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样一部影片如此叫好,反映了米国广大人民对现实的不满。


  他们需要从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寻求慰藉……】


  之前的评论,胡啸并没在意,想着改开后一切都将转变。


  没曾想到了1979年,还是没被允许引进。


  那天,在听了古台长的一番言语之后,江山这才想起了一个时间点。


  用不了多久,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科幻小说,就要被上面迎头泼凉水了。


  而且,第一个被泼凉水的小说,就是现在大火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这一会的江山,夹了块豆腐放进碗里。


  见大哥还没死心,便干脆提醒道:


  “哥,你就踏踏实实的等上一段时间,反正咱们的《射雕英雄传》还得连载一段时间,到时候再看风向。”


  看风向?


  原本还没当回事的江海,在听到这三个字后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强烈的职业敏感,止不住的向外冒。


  “怎么?”江海直接问道:“你又听见了什么风声?”


  这一会不光是他,李若诚也向江山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这不明摆着的事嘛,”江山没有明着解释,只引用了之后《中国青年报》对叶永烈的一句评论:


  “现如今是什么年月?人民买块豆腐都得搭张票,居然还张口闭口说什么中微子、转基因……有些人连太空移民都考虑上了。”


  “可它原本就是小说呀,”余思归怎么也想不通,疑惑的问道:“不写这些谁看呀?”


  “余思归同志,”江山笑着道:“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还是聊月亮更合适!”


  一直保持沉默的江爸,猛的看向了江山。


  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家的老三居然比老大还要省心。


  “说得没错,”江爸带头举起了酒杯:“今天咱们家老三带了不少朋友回来,大家都别客气啊,赶紧吃菜……”


  一顿团圆饭,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


  又坐在院子里聊了一会后,刘小庆和陈佩丝才意犹未尽的起身离开。


  对他俩的安排,和余思归一个样,统统被江山领去了文化局的招待所。


  去时的路上,余思归逮着个机会挨近了江山。


  “广告的事,最近你有考虑吗?”见江山不语,干脆上手拧了下对方的胳膊:“我问你话呢!”


  “嘶,”江山立刻满脸狰狞,揉了揉胳膊:“敢情还真下死手啊。”


  “弄疼你了?”余思归也准备上手揉两把:“我也没使劲啊!”


  “注意影响,余思归同志,”


  走在大马路上的江山,可不敢造次。


  无论在哪个年代,谈钱都要比谈情更靠谱些。


  “你先跟我说一说价格,”江山问出了一句能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的问题:“如果能拿下这支广告,冬京银行会给你们公司多少酬金?”


  果然,当余思归听见这句话后,当即就冷静了不少。


  “你就算不问,我也正想和你聊这事呢!”


  江山只笑不语,眯着笑眼瞧着对方。


  余思归毫不示弱的迎上了对方的目光,挺起胸膛挡住了江山的去路:


  “我这人做事一向规矩,你若不信,回去后我便把招标书寄给你瞧瞧。”


  “我不过只问了一句话,你就吧吧说得没完没了了。”


  江山说完,瞥了眼前方和江海走在一块的刘小庆和陈佩丝。


  “今天太晚了,咱们明天再说具体的。”


  “不行啊,”余思归急忙说道:“你既然问到这了,我就必须和你说清楚。”


  “多少?”


  “20万,”余思归赶紧又补充了一句:“我说得是人民币,到时候给你百分之十。”


  “两万?人民币?”


  江山再次确认了一下,心想还是脑力劳动来钱快。


  “没错,”余思归认真的点了点头:“如果你的广告创意可以被冬京银行看上,就可以得到两万块人民币的酬劳。”


  “OK!”


  大晚上的人行道上,江山笑得比天上的满月还璀璨。


  “什么就OK了,这事你究竟有没有把握?”


  余思归焦急的看向江山,来之前她一连否决了大地广告主创们的几个广告创意。


  深知这活的难处。


  “你知道有多少广告公司都在盯着这趟标吗?”余思归希望江山能够重视此事:“它可没你想得那么容易。”


  “我也没把它想得多容易,你不用太紧张,耐心等着就好!”


  “当真?”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当满眼焦虑的余思归,对上江山清澈见底的目光后,整个人也跟着松弛了不少。


  下一秒,背着双手蹦蹦跳跳的余思归,乐呵呵的畅想起来:“我跟你说江山,这单咱俩要是能拿下,以后你就等着数钱吧!”


  “怎么说?”


  “今年的大地广告已经引起了业内的注意,如果再拿下冬京银行这票大的,那我们大地广告的威名就算是彻底叫响了,你知道全日-本每年有多少广告等着要策划嘛?”


  “我上哪知道去。”


  “不光是日-本,到时候我还打算上香江开分公司,你就等着好好数钱吧,反正是你从没听说过的数字。”


  “哦?”江山忍不住笑了一下:“那你就让我好好见识一下吧!”


  对于自动柜员机广告的创意,江山已经有了些想法。


  这一会再得知酬金数目后,想法便更加丰富了。


  中秋节的夜晚,51号小院里,真就如同披星戴月一般的亮堂。


  忽的一阵习习凉风,吹的窗前的李若诚拢了拢披在身上的外套。


  抬起头的一瞬间,正好看见了双手揣兜的江山走进了小院。


  “都送回招待所了?”


  一看清来者,李若诚关心的问了一句。


  江山抬手看了眼时间,满脸正色的走到了窗前:“李叔,你天天这样熬可不行,得注意保护心脏的健康。”


  “我除了血压有点高、血糖有点高,”李若诚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其它零件都好着呢!”


  “没出事时,都这么说,”江山一副老有经验的模样:“等出了事可就晚了。”


  现如今这年月,可没支架那玩意续命。


  “呸呸呸,”李若诚赶紧呸了几声:“越说越玄乎了,你还不是天天熬的很晚!”


  “我才多大岁数?”


  “在这等着我呢,”被江山这么一说,李若诚的心里当即就暖和和的:“行,听你的,我这就去睡!”


  江山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赶紧的,我以后会跟踪检查的。”


  今晚的小院,少了一扇亮着灯的窗户。


  这一会,除了两位高中复读生的房间,江山的书桌也处在一片灯火通明中。


  “阿拓……小时候开户……从500元开始存起……”


  一想到那个令“冬京银行”眼馋的“住友银行”广告,江山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这广告究竟好在哪里?居然会盖过当地老牌银行的风头……?”


  一番思量后,江山在几个广告创意间做出了选择。


  接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幅幅定格漫画,搭配着一段段文字说明,出现在了桌上的画纸上。


  距离书桌不远的地方,江河在床上忙着翻来又覆去。


  10月2日是一难得的良辰吉日,他终于可以在那一天搬进自己的新房了。


  ……


  浦江市邮政局里,


  连续在报上见了两天的温馨漫画后,第三天的早上,刚走进办公室的梁局长立刻在一堆报纸中抽出了一份《东方都市报》。


  这一次的他,没再急着寻找《射雕英雄传》的连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漫画版块。


  很快,他就被眼前的漫画吸引住了。


  “了不得了,”梁局长惊喜的看着眼前的报纸:


  “居然又是一幅描写我们邮政局的漫画,看来这东方都市报的同志,绝对是咱们邮政局的知己了!”


  漫画上的主角,仍然是那位胖乎乎的邮递员。


  今天的漫画里,在一架印有人民邮政爱人民的飞机上,胖子邮递员正一本正经的坐在飞机的驾驶仓里。


  飞机之下,辽阔的大地被画上了无数只可爱的邮桶。


  这些圆滚滚的邮筒,一个个笑呵呵的抬头上看,仿佛都在等着邮政飞机的投喂。


  “李科长,”


  激动的梁局长,第一时间拿起了桌上的电话:“你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记得带上调度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