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174.第170章 “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正文 174.第170章 “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第170章 “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章处您听,”江山笑道:“咱们的江总编多了解我。”


  章处长笑着摇了摇头:“小江啊,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咱们市只要有两句就成,那事不用太讲究,但这次的事不一样。”


  “哦?您慢慢说,我仔细听着。”


  坐在沙发上的章处长,目光中隐隐透着焦虑。


  那天送走了人-民银行的两位客人后,他就一直在琢磨,究竟该上哪去搞一副能叫人看上一眼,就揣着钱包上银行的宣传画。


  思来想去,仍觉得是件不可能的事。


  直到时间来到了第二天,当章处长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一份新到的《东方都市报》上时,他的心,动了!


  江山这个名字砰一下跳上了眼帘!


  无论是之前两家日化厂的洗发水广告,还是之后的彩色肥皂广告……要说最令章处满意的还是那一整排的动画墙。


  也许,该去找这位屡屡建功的江山同志,好好聊聊了。


  哪怕做不出什么让人看一眼,就赶紧去存钱的宣传画。


  也应该可以提供一、二点有效建议吧!


  “来,先看看我今天带来的两幅画,”


  说完,章处长站起身,将一直握在手上的画卷展了开来。


  在这之前,办公室里的几位,早已经瞄上了章处手中的这一画卷。


  当,两幅画卷完全展开,铺在桌面上的时候,好奇的几位全都围了上来。


  江总编只一眼,就了然:“这……这是银行的广告画?”


  “没错,就是银行的广告。”章处接过江山递上来的一杯茶。


  “看着还挺带劲的。”江山如实说道。


  “带劲?”原先章处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如今……“你从哪里看出带劲了?”


  “这幅画想要宣传什么?”江山直接转换了话题:“银行吸储的目的?”


  “小江同志,”章处双眉一皱:“这就是这幅画给你的印象?”


  “目前它们给我的感觉,的确就是这样的。”


  无论是图上建筑物,还是图上的文字,都已经表示得清清楚楚。


  周围的几位虽然没有发言,但都同意江山的观点。


  “我也不瞒你们,如今国家要大力发展金-融事业,人-民银行一连出台了几项全新的吸储政策。


  我们宣-传部最新接到的任务,就是配合银行更好的实施这几项新政策的推进工作。”


  江山与江海互相看了一眼,怎么就忽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了。


  章处长继续介绍道:“这两幅画是我们单位的同志给出的画样,但……前两天浦江人-民银行的同志过来看了之后,都不太满意。”


  这一会的江山,再次瞧了眼两幅画稿。


  之后双眼一亮,指着画稿上妇女同志手中的一张告示:“这上面写得就是全新推出的政策?”


  章处长点点头:“对,就是这些。”


  江海弯腰仔细一看:“零存整取、三年、五年整存整取……花样的确不少,银行的同志有说为什么不满意吗?”


  章处点点头:“两幅宣传画的内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那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这个嘛……”章处抬头迎上了江山的目光,嘴角边却挂着一丝苦笑:


  “他们想要的是让群众们一看……就准备上银行存款的那种。”


  原本以为小江同志会做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没曾想江山竟一本正经的问道:


  “也就是说,他们想要一副能直接展示利好政策的广告。”


  “利好?”章处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利好政策。”


  与此同时,屋里的另外几位也没听懂这话。


  “确切的说,应该是利好群众的政策,”


  江山随手拿起一支笔,指着宣传画上的几行新条款说明:


  “您瞧这里,这一串利率及年限数字的介绍,看起来太书面化了,我们可以将它们换成……我先算算啊。”


  很快,一张白纸之上,江山刷刷刷的写下了几行文字:


  【同志:您若每月存储6元钱,三年到期将得本利236元,可购买一台缝纫机。


  五年到期将得本利425元,可够买一台电视机。】


  “嗯?”还没等章处长反应过来,蒋壮壮就抢先双眼一亮:


  “那我要是每个月存十二元,这些电器岂不是很快就能搬回家了。”


  “章处您瞧,”江山抬手指着正想着美事的蒋壮壮:


  “这位小同志不但动了存款的念头,还已经在考虑主动加码了。”


  “还真是啊,”章处长刚刚就想说:“你别说他了,我这会都在考虑是不是该按月存些钱了。”


  “对,”江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都是按月留些钱搁在家里,想着攒够了再上银行里去存,每次攒的还挺熬人的。”


  “这项业务推出后,”这一会的江山,仿佛已经让银行的柜员上了身:


  “你们就可以将平时的闲钱及时放进银行吃利息,急用钱时随时可以取出,如果可以放上一年或更长时间,还可以按照整存的利息支取。”


  “好的,”丁铃铃跟着点头道:“这种零存整取的业务,最适合我这种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了。”


  一时间,两人仿佛上演了一出“零存整取”的银行广告。


  看得章处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还别说,给小江这么一鼓捣,还真有点看了就动心的意思。”


  “其实您仔细想想也简单,”江山继续开导道:


  “只要让老百姓明白,把闲钱存进银行后可以得到具体实惠,相信人民都会动心的。”


  之前的日子过得有多紧吧,之后就越爱存进银行吃利息。


  这样的景象将延续整个8、90年代。


  “小江同志,”


  此时的章处长总算是看见了些希望:“就照你刚才说的那样,帮我设计两幅宣传画怎么样?”


  “两幅宣传画?”


  江山当即愣了一下,你要说一副的话,他马上都能给你编出来。


  但……这第二幅该怎么弄呢?


  总不能两幅宣传画都走算账的路线吧!


  那也忒掉价了,不是他江山的风格。


  “怎么?”章处长紧张道:“有问题?”


  “成,没问题,”江山答应的噶嘣脆:“我来想办法。”


  “其实也不用太勉强,”章处不想给年轻人太大的压力:“能帮我们完成其中一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来东方都市报之前,章处长本就是抱着打枣的态度。


  没想到,还真给自己见识到了“一见就动心”的银行广告。


  这一会,已经落实一半任务的章处,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嗯,每个月存上个12块的话,三年就是……”


  一旁的江海:“两台缝纫机。”


  “我要那么多缝纫机干嘛,再说家里已经有一台了。”


  “那你就买录音机呗,这个价差不多能买个这么大的。”江海双手比划了一下。


  “我爱人倒是一直想换个大衣柜。”


  “大衣柜就更容易了,都要不了三年……”


  当江山的目光还锁定在桌上的两幅画稿上时。


  一旁的江海与章处,已经在商量存钱之后该买的商品目录了。


  7月30日,全国高考成绩放榜的日子。


  城镇的大多数高考生,当天就能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


  偏僻一些的地方,还得再等上几日。


  江川和应如画,静悄悄的走在安和街的人行道上。


  一步、两步……越走越没力气。


  虽然早知道自己的斤两,但……还是,特别是在看见同班同学抓着成绩单,一蹦老高的时候,


  唉,江川羡慕的都快落下眼泪了。


  “刀把,”


  忽然,俩姑娘的身后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呼唤。


  “二哥,”江川低声回了一句,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在身后。


  “吃不吃?”江河多问了一句。


  江川与如画脚步一顿,依然没有回头:“吃什么?”


  “自己看。”


  说完,提着一只绿色保温桶的江河,大步流星的越过了她俩。


  江川定睛一看,赶紧用胳膊肘碰了碰如画:“快走,我二哥买冰棍了。”


  一人两只冰棍下肚后,俩个17岁的小姑娘,终于可以和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挥手道别了。


  这几天的《东方都市报》上,《天天数理化》栏目里的鸡汤话,已经转变了话风。


  【一次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今后你我依然可以在大学相见。】


  【心中常怀阳光,日后必有晴暖。】


  【今年不行就明年,明年更比今年强。】


  【今年二百又如何,明年必上三百五。】


  “那个,副刊部的同志注意了,”


  报社的编前会上,总编江海再次提醒道:“一定要谨记我们之前的双轨道方针。”


  “明白,”蔡文升点点头:“这几天我们都是按照这两个方向在选稿。”


  《天天数理化》负责鼓励高考落榜生来年再战。


  《焦点热谈》则重在介绍由学生转向其它团体的经验和门路。


  作为一家合格的新闻单位,《东方都市报》必须想所有读者之想,操所有读者之心。


  “7月份《保密局的枪声》电影上映后,”负责小说连载的编辑介绍道:


  “我们刊登的原著小说《黎明之前》非常受欢迎,读者们纷纷来信要求重新连载,所以这个周末想专门出个《黎明之前》的特刊。”


  “可以考虑,”江海点了点头:“《黎明之前》的小说作者是江山同志联系的,会后你找他商量就行。”


  “另外,《黎明之前》的连载还有一周就要结束了,”连载编辑继续说道:“我这里已经挑选了几部感觉还算可以的小说。”


  “嗯,”江海微微一笑:“一会可以交个大家先看一看,再决定刊登那部。”


  “好的,总编。”


  “距离高考成绩的公布时间已经有些时日了,”江总编笑道:“最近,咱们报社的读者来信是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杂。”


  蔡文升点点头:“前阵子总编提议,要新辟出一个板块创办《读者来信》的栏目,我这边正好有几封信,大家看看先登哪篇好。”


  随后几封读者来信,开始在会议室里传阅了起来。


  【东方都市报的同志您好,我叫李超群,今年27岁,插队时遇见了同为浦江人的裴燕同志。


  我在电影组当放映员,她在后勤养猪。


  很快,我俩就在一起恋爱了。


  本已决定在当地的知青所里结婚,没想到今年的一纸通知彻底打乱了我们的所有计划。


  她的父亲是浦江仪表厂的一名工人,于是顶了父亲的职位后,裴燕成了一位国营企业的工人。


  而我,目前只能顶替了父亲在街道施工队工作。


  学徒工工资按天算,室内9毛一天,室外1快2一天。


  每天回家累的快散架不说,还要和对象为彩礼的事情讨价还价……


  很可惜,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但对象最后还是和我吹了。


  你们也许想象不到我当时的心情,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已经变了。


  周围人张口闭口谈得都是工作和工资,真的非常怀念当初在北大荒的日子。


  写这封信给你们的时候,我已经办理好了返回北大荒的手续。


  当派-出所的同志劝我再考虑一下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返回北大荒了。”


  于是,啪的一声,一只红艳艳的图章落在了我的户口本上。


  写这封信给你们,就是想请你们把我的经历告诉城里的广大知青同志,如果在这个城市待的不痛快,我们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江山一声不吭的看完了手里的信。


  坐在身旁的新闻部主编荣斌,悄悄挨了过来:“那信你看完了?”


  “嗯。”


  “感觉怎么样?”


  “感觉?”江山呵笑了一下:“感觉不怎么样,一会你可别选这封。”


  “为什么?”荣斌疑惑道:


  “我们编辑部目前收集到了不少知青闹事的新闻,既然某些同志选择了返乡这条路,也可以对外宣传一下嘛!”


  “用这方法来缓解知青的就业压力?”江山立刻劝道:


  “你可赶紧打住吧,别让人家父母上我们报社来闹事……”


  “会有这么严重?”经江山这么一提醒,荣斌赶紧设想了一下:


  “算了,咱们报社还是别惹这种是非了!”


  “本来就是,”江山严肃道:“只要是关系到别人一辈子的事,外人都该闭嘴。”


  劝人向善、或劝人向上倒是没问题。


  正说着,又一封读者来信摆在了江山的眼前。


  【编辑同志您好,我的名字叫俞敏洪,是一位高考落榜生。


  最近才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到了几张《东方都市报》,真是相见恨晚啊。


  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下了这封信,现在我急需你们的帮助……】


  嗯?


  两行字轻轻一扫,江山直接愣住了,赶紧又重新看了起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