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167.第165章 1979年的超级IP

正文 167.第165章 1979年的超级IP

  第165章 1979年的超级IP


  盛夏的早晨。


  小院里最后一丝清凉尚未散尽的时候,李怀英左手端着盆,右手不停的把水泼撒向地面。


  哗啦、哗啦……


  一番物理操作后,小院里的气温更舒爽了。


  坐在竹躺椅上的李若诚,悬着双脚躲着:“够了够了,这都多少回了,你还准备泼一天呢!”


  站起身揉着腰的李怀英,懒得搭理老伴:“自己天天像个菩萨一样,一坐就是半天,也不知道帮帮我。”


  “我上次倒想帮来着,”李若诚手里的蒲扇,一直给老伴打着风:“不是你说让我别添乱的嘛。”


  “我说过的话多呢,你怎么尽挑着听……”


  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李怀英,忽然向小院的过道看了过去。


  下一刻,立马换上了一份笑脸:“哎呀,我看看是谁来了?”


  说完,将手里空盆向老伴的方向挥了一下。


  吓了一跳的李若诚,赶紧伸手去挡。


  还好,只甩过来一串水滴。


  “李爷爷好、李奶奶好。”


  江小鱼和江小白,笑呵呵的跑进了小院。


  对邻居爷爷奶奶叫声好后,赶紧就扑向了一扇纱门。


  “二叔、三叔,”


  “三叔、二叔……”


  都说过去的气温没后世热,江山原先还不大信。


  直到实地体验之后,才不得不承认,还是空调好啊!


  江家的男寝室可以敞着大门睡觉,所以把家里唯一的电风扇留给了女寝室。


  “妈,”顶着一头乱发的江河,拉开了纱门的插销。


  “瞧瞧,这屋乱的,”


  进门后的江妈,立马就忙活上了:“说它是猪窝,猪都不乐意。”


  “妈,”躺在床上的江山,迷迷瞪瞪喊了一声:“您可千万别给收拾乱了,不然又该找不着东西了。”


  啪的一声,


  江妈照着江山的大腿甩了一巴掌:“收拾还能给收乱了?”


  “我这不是怕您累着嘛!”


  一旁的江河,如实说道:“我有本书就找不到了。”


  啪,


  同样的一巴掌,甩了过去。


  “三叔,我来了,”江小白扑腾着两条小短腿,努力爬上了三叔的小床。


  “哪来的一只小团子啊,”江山闭着眼一把搂过小白:“有没有想三叔啊?”


  “咯咯咯,”


  肉呼呼的江小白,被三叔紧紧盘在怀里,咯咯笑个不停。


  很多时候,江山都拿这个小胖子当猫撸,手感那叫一个好。


  “买这么多凉鞋干嘛,”江妈看着饭桌上的一堆鞋。


  “穿呗。”江河道。


  “现在的鞋,做得可真好看,”


  虽然心里特舍不得,但目光还是停留在了一双糖果粉的塑料小凉鞋上。


  “这一定是给我们小鱼买的吧,”江妈笑着摸了摸身边的小孙女。


  笑眼弯弯的小姑娘,用力点了点头。


  “坐好了,奶奶给伱穿上试试。”


  没一会,江河伸头看了一眼:“刚好合适。”


  说完,他拿起小侄女的旧凉鞋,三下五除二就把几根塑料带给剪了。


  “给,这是二叔送你的拖鞋。”


  “啧啧,就你手快。”


  很快,江妈准确的找出了属于自己的那双。


  “瞎花钱,”在脚上比划的一下,道:“我脚上这双还好好的呢。”


  一旁的江山,正在给小白试鞋:“好什么呀,你和我爸那双都裂的差不多了。”


  “你妹她们怎么还没醒?”


  “这才几点,”江山抬头看了眼小闹钟:“您可真是我亲妈,八点不到就来了。”


  “八点还嫌早?”


  别说这一会才八点,就是到了中午,隔壁那俩姑娘也不一定起得了。


  昨晚,江川只稍稍瞄了几眼,江山带回家的《射雕英雄传》,当即就挪不开眼了。


  死活央着小哥,让她抱回了房里。


  之后与应如画,活活看了一宿的《射雕英雄传》。


  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才舍得撒手。


  老江家的装修工作,已经办得差不多了。


  这一会,粉刷一新的房里,四处摆放着江河设计的几件家具。


  “二哥你可以啊,搞得真不错。”江山四处看了看:“准备刷什么颜色?”


  江妈一边仔细打量着,一边叮嘱俩孩子别摔着:“肯定得刷荸荠色啊,多鲜亮。”


  “奶白色。”


  “你们可是结婚用的家具,干嘛刷白色?”


  “奶白色,”江河已经买好了油漆:“小晓喜欢。”


  “……”


  江妈抿着嘴不吭声了。


  江山赶紧走过来替老妈捏起了肩膀:


  “妈,我以后结婚都给刷成荸荠色,至于二哥他们嘛……多放几束塑料花就行。”


  江妈笑着瞥了老三一眼:“行吧,只要他们两口子喜欢就成。”


  “这不就对了。”


  江河仿佛没听见那两位的对话,这一会正挨个拉开五斗橱的抽屉。


  不知不觉间,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江妈摇摇头:“啧啧啧。”


  江山跟着摇头:“啧啧啧。”


  没曾想身旁的俩孩子也笑着摇摇头:“啧啧……”


  “啧个屁,”老二大步走过来,一手一个给捞了起来:“走,二叔带你们吃生煎馒头去。”


  “哦~”


  穿上新凉鞋的小两只,立刻哦着跑出了小院。


  小跑两步跟在后面的江妈,一路眯眯笑着。


  路过前院时,两位坐在院里摘菜的大妈,赶紧拦着问了句:“这是干嘛去啊,瞧把孩子给乐的。”


  江妈边走边笑:“我说在家随便吃两口得了,他二叔非得领着我和孩子下馆子。”


  “哎呦,又下馆子了。”


  “什么下馆子,不就是街口的小吃部嘛。”


  江妈喜滋滋的听着,才不去管对方的表情。


  “江大姐啊,你听我句劝,可不能有一个花两个,万一日后……”


  大妈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冷着脸的江河走了过来。


  “……”顿时也不想多劝了。


  这顿不早不晚的生煎馒头,自然也少不了江山的那一份。


  下午两点刚到,江山就走进了浦江美术电影厂。


  三步两步踏上台阶后,余光正好扫到一熟悉的影子,从身旁超了过去。


  “王导,”江山赶紧喊了一句。


  “嘿,”王往导演回头一看,乐了:“江山,听说你上燕京了?”


  “昨晚刚回来,”江山笑道:“一收到你们的留言就赶紧过来了,没什么大事吧?”


  江山怎么也琢磨不出,美影厂究竟为何事找他。


  “这事吧,说大也不大,”王导走过来,拍着江山的肩膀向里走:


  “不过我这一会还真有件急事,要不……你先跟我一块去看看?”


  “走。”江山特干脆的抬脚就走。


  说话间,俩人走进了一间约莫20来平方的摄影棚。


  码在中间的一张大长桌旁,正有4、5位同志聚在一块商量着什么。


  其中一位江山还认识,正是《哪吒闹海》的导演严定先。


  “老严,”王往笑道:“瞧瞧谁来了。”


  “严导演好。”


  “呦,小江回来了。”


  “昨晚刚到的。”


  “来的好,你先坐一会,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就来说你的事。”


  “成,”江山笑着点点头:“您先忙。”


  经过严导的一番介绍,摄影棚里的几位与江记者招呼了一番后,又重新投入了工作。


  “海上的激光影像,处理的还是很不错的。”


  “非常逼真吧?”


  “的确,这已经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期了。”


  “那就好,这段影像我们研究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在胶片上一格一格画出来。”


  这一会的工作台上,严定先和王往正与浦江电影厂的三位同志,相互交流着。


  越听越感兴趣的江山,慢慢靠了过去。


  工作台上显示器里,正反复播放着一段影像。


  蓝天下,一艘造型颇具科幻色彩的舰艇,正高速行驶在海面上。


  忽然,一束橙色的光束从空中投下……


  嚯!这不是……?


  江山立刻瞪大了双眼,没想到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美影厂也有参与。


  随着电视机里不断播放的片段,江山几乎可以肯定,这应该就是1979年的超级IP《珊瑚岛上的死光》。


  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与内容本身一样充满科幻色彩。


  1963年,28岁的作者童恩正,已经是一位标准的斜杠青年了。


  他不但是川省大学考古系的助教,还是电影厂的一名编剧。


  但,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科幻作家的身份。


  这一年,他把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投给了《少年文艺》。


  由于那时全国正团结一致打倒“苏修美帝”,有位华侨身份主角的小说,自然不可能被得到发行出版。


  直到等来了1978年,拨乱反正后,国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口号,郭末若也跟着喊出了“科学的春天来了”。


  终于,在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之后,童恩正将自己珍藏了15年的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在了当年的《人-民文学》上。


  同年就被评为了“1978年度优秀短篇小说”。


  主流期刊《人-民文学》发表《珊瑚岛上的死光》意义非常重大,当即就唤醒了一大批科普作家的创作热情。


  到了1980年,全国至少有三四十种科幻刊物,两百多种文学期刊,以及一千多种报纸竞相发表科幻小说。


  之后,每年都有多达数百篇上千篇原创作品问世。


  而《珊瑚岛上的死光》更是被改编成了话剧、广播剧,电影。


  其中,仅连环画就有12个版本。


  简直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IP。


  一时间,荣耀无比。


  后世都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我国科幻片的开山鼻祖,其实也不完全正确。


  早在1958年时,燕京电影厂就为庆祝建国九周年,拍摄了一部献礼科幻片,叫《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这部电影可了不得,里面描述的1978年极为玄幻。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平时上班坐飞机,出门旅游上月球,人手一部视频电话。


  此片一度被刘慈欣奉为国产科幻片的神作。


  江山眼前的这部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剧情与小说故事基本一致。


  讲述的是科学家赵谦为了国家的利益,拒绝把高效原子电池的专利权,出售给国外一家公司。


  不幸被该公司的经理迫害至飞机坠毁。


  万幸的是赵谦的学生陈天虹带着电池成功逃了出来,被常年旅居大洋荒岛上的华裔科学家马太博士救了下来。


  影片最后,陈天虹在马博士的帮助下,研发出“死光”一举干掉了迫害自己老师的仇家。


  由于,去年《珊瑚岛上的死光》的广播剧,特别受听众们喜爱。


  所以,浦江电影厂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不但给足了拍摄经费,还发动了不少官方人脉。


  从本市的美影厂,到武-汉701研究所的船模车间。


  连海上某舰队的舰长,都被电影厂请来参与了拍摄指导工作。


  为了真实还原四海茫茫的现代化的科学基地,剧组还在福-建东山的一座无人小岛上搭建了整座内景棚。


  其装修设计完全参照国外的期刊和杂志。


  701的船模车间制作的航天飞艇,红旗轿车厂设计的特制发动机。


  所有外景由摄影师飞往香江拍摄完成……


  主要演员更是邀请了之前为《珊瑚岛的死光》配制广播剧的部分配音演员。


  其中,外国佬的反派,更由一副混血面孔的译制厂瑰宝邱岳峰来出演。


  “核潜艇的片段也很棒,”电影厂的工作人员,盯着屏幕笑道:“一点都看不出来是玩具。”


  “它可不是一般的玩具,”


  说完,严定先将手里的玩具递给了江山:“完全是按照真实核潜艇制造的模型。”


  江山把完着手里的模型,笑道:“它就是电影里的那艘?”


  “当然,搁在水里一晃荡,可不就成了货真价实的了。”


  “哈哈哈。”


  这边几位乐得呵呵的,可对面电影厂的三位却拧起了眉头。


  很快,摄影棚里的几位都严肃了起来。


  顺着对方的目光,江山看向了电视机里的画面。


  一段播完后,继续再来一遍。


  反反复复观看后,全跟着皱起了眉。


  “像吗?”


  “你说呢。”


  “我觉得不太像。”


  “是有点假。”


  “只是有点假?”


  “小江,你觉得怎么样?”


  已经凝神观看一会的江山,不得不承认:“的确是不像!”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