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143.第141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正文 143.第141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第141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东方都市报社,身穿小方格衬衫浅灰色长裤的黄华,面带微笑的找到了广告策划科。


  咚咚咚~


  看着埋头苦干的一屋子,哪怕此刻的紫红漆木门一直敞着。


  站在门口的黄华,还是先敲了三下:“江科长。”


  江山抬头一看,立刻笑了:“黄哥?……我还当是那位港商来报社投资了呢!”


  蒋壮壮和丁铃铃一起:“黄总经理!”


  黄华扶了一下金丝边的眼镜,不好意思的笑着:“你们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快进来坐,”江山向沙发方向使个眼色,然后站起身:“喝茶还是可乐。”


  “哎呦,快别跟我提可乐!”


  “呵呵呵。”办公室里的几位都笑出了声。


  接过一杯清茶后,“给,”黄华把手上的纸拎袋,递给了江山:


  “知道你喜欢这些,就拜托去日-本的同事,专门给你收集了一些。”


  江山低头一看,喜道:“还真是好东西。”


  说完,从袋里抽出了厚厚一摞日-本报纸。


  “伱还别说,”黄华深有体会:“我现在也在学你这招,没事就跟国外的报刊取经,每次都有收获。”


  “对吧,开卷有益嘛!”此刻,江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手里的报纸上。


  大山版的《哆啦A梦》从今年4月2日起,在日-本的朝日电视台正式开播了。


  此时,连朝日电视台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一播就是十多年。


  直到2005年,整部《哆啦A梦》的动画片才全部制作完毕。


  如果十多年只干这么一件事,也不知道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


  “你们这是在忙什么?”这一会,黄华端着茶杯站在了蒋壮壮身后。


  他拿起一张白纸看了看:“轻工局、工商局携东方都市报,诚邀贵单位……嘶,浦江也要开展销会了?”


  “你来的正好,”江山给黄华端了张椅子:“赶紧帮同志们一把,能写多少是多少。”


  蒋壮壮递笔:“黄总,您受累了。”


  丁铃铃递了张单位地址:“黄总,就顺着纸上的地址填。”


  黄华笑着摇摇头:“我这可真成了送来门的劳工了。”


  “内容都是打印好的,您只要填写一下对方的单位抬头……”


  四个人相视一笑,话都懒得说。


  毕竟时间短,任务重。


  同一座城市,轻工、工商、以及东方都市报的一小撮同志。


  都在伏案填写工商局提供的厂商单位地址。


  与此同时,《东方都市报》和《浦江工商》也会连续三天刊登展销会邀请函。


  两天后,当黄华再次从东方都市报门口路过时。


  只见江山他们,正煞有其事的坐在两张办公桌之后。


  桌前是前来咨询参展的厂家单位。


  桌后的围墙上,张贴着展厅的分布图。


  “不同的展区价格当然不一样,”江山秉承着这个年代的服务态度,公事公办道:“最高五百元一天……”


  “怎么这么贵,我们可是从郊区赶过来的,”瓷器厂的领导,瞬间皱起了眉:“不是说专门为解决我们的困难,组织了这场展销会嘛……”


  另一个的厂家立刻声援道:“就是啊,说得那么好听,还不是为了赚我们的钱!”


  江山这时倒笑了,他翻了翻手上的记录册给二位掌掌眼:“看清楚了没?一共就80块展区,交钱登记的已经多少了?”


  “这……可我们是困难单位啊!”


  “现在谁家没困难,工商局给大家租了那么大一展厅,宣传费、人工费……哪哪都是钱,你们每家就交几百块,这样的展销会在广-州五天得上万……”


  “但五百一天太贵了。”


  “您干嘛只盯着最好的瞧,顾客走进去都得转着圈的买……谁一进门就掏钱?”


  “倒也是,”几位厂家领导,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展板上的偏远商区:“100一天最划算。”


  江山自己都想替他们鼓掌:“赶紧选吧,再晚点哪还能有这好事。”


  浦江城的第一场展销会,直接打出了“清仓销售”的口号。


  江山完全追寻轻工、工商的指导方针:降库存、降库存、还是降库存。


  所以,江山估计这将是场租费最魔幻的一届。


  三千个平方,大小80多个展区,半天全部租罄。


  毕竟,目前的浦江市正在受WG时的政策牵连。


  当时给浦江工业定下了生产指标翻两番的任务。


  一度导致市里出现了“大楼工厂、马路仓库,”的罕见现象。


  直到1980年,浦江的市领导才开始研究全新的城市规划。


  披着夜幕的报社总编室里。


  江海、江山以及蔡文升,开始商量自己这口小家的经济发展。


  “周末特别版?”江海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办报方式。


  蔡文升比他也好不到哪去:“怎么个特别法?”


  “扩版,”江山早就想这么干了,但是广告的征订量一直没跟上:“咱们报社的发行量一直就围着八万打转,得找机会突破一下。”


  蔡文升先不管发行量,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果扩版,哪怕是个单张,一时间上哪去找那么多文稿。”


  江海也想到这一点:“周末扩版?也就是说以后每逢周末都的扩,稿件的确是个问题,关键还得是有质量的文稿。”


  “这个再好办不过了,”江山从来不觉得这算啥问题:


  “中长篇小说连载、其它报刊转载、国外的国内的都上,既然是周末版,只为人民服务……”


  想想那几家即将问世的传奇杂志,都是靠什么火起来的?


  “再说第一期咱们都不用费那劲!”江山早想好了对策。


  蔡文升惊讶道:“难道你已经收集好文稿了?”


  江山指了指自己:“我不就是现成的嘛,那么多读者来信要求重新刊登《潜伏》,


  咱们干脆就利用周末版给他来个《潜伏》小说增刊,还有之前那些高考题,也可以搁一块凑一张综合性试卷。”


  “对啊,”江海忽然想到:“过几个月又要高考了,咱们得为今年的高考生送上一份大礼。”


  江山点了点桌上的报纸:“内容提要就叫《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蔡文升笑了:“这样一搞,到了下个周末,发行量还了得!”


  “破十万!”


  “必须的!”


  “同志们,”江山敲重点了:“广告征订量一上来,周末版就更有内容了。”


  一旦资金到位,还愁没有好新闻?


  过两年,可是国内文学创作的天堂。


  江山很愿意看见,自家的周末增刊上遍布名家名篇!


  《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早发行周末增刊的报纸,1981年首推了“星期刊”。


  接着就是1982年南-京的《周末》报。


  之后,全国的报纸跑步加入……


  下班回家的一路,江海与老三聊着聊着就又骑回了安和街。


  “大哥,明天见。”江山摆摆手,提着自行车过门槛。


  “着什么急,”江海紧随其后:“一会吃饭时继续聊。”


  “妈说你再回家吃饭,就得交伙食费了。”


  “这话也就你会说。”


  “……”


  刚进小院,就看见一众人围着李若诚。


  时不时还喊出一声:“哦,”“乖乖,”……


  江山兄弟俩凑过去一看。


  正好看见李若诚起开了最后一瓶幸福可乐。


  江爸迫不及待接了过去:“我的天,可真邪了门了,还是再来5毛。”


  江妈赶紧点头,她就羡慕这:“这都多少天了,买三瓶三瓶全是再来5毛。”


  一旁的应如画,眨巴眨巴眼看的满脸新奇:“真好玩。”


  江川早就想建议了:“李叔,你怎么不多买几瓶可乐?”


  李若诚抿嘴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就图个乐,还能靠它发财不成!”


  “呵呵呵,”李怀英收起了瓶盖:“如画又来写作业了,正好你们把可乐拿回去喝吧。”


  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的拿起可乐,往里屋走。


  跟着进屋的几位都在忍着笑。


  这段时间家里的可乐早没人喝了。


  李家的、报社的……关键都还没有瓶盖,即使江川想带到学校都不成。


  现在已经是四月,距离高考时日无多。


  但,两个小姑娘依然是一副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


  “如画,”江妈忍不住给小姑娘夹了块鱼:“想好考哪所大学了?”


  “妈,我们俩是不会想这个问题的。”


  江川和应如画的脾气,截然相反。


  一个吞吞吐吐、一个有问抢答。


  江妈白了小女儿一眼:“你当人如画跟你一样?”


  江川和如画,抿着嘴对瞄了一眼,脖子一缩相视一笑,幸好还有好友相陪。


  “我……我应该考不上大学的。”应如画的声音越说越小。


  江川倒承认的爽快:“我也一样。”


  满桌家属,鸦雀无声。


  江河这时倒说话了:“你不是天天晚上都在学英语吗?”


  “也就英语和语文还行,”江川实不相瞒:“但英语只作参考,不记分。”


  江山早料到了:“考不上不要紧,明年接着考。”


  应如画双眼一闪:“我爸也是这么说得。”


  江山立刻点头:“你爸比你有脑子。”


  小姑娘也不恼,只笑着和好朋友吐了吐舌头。


  “你可真会说话,”江爸啧嘴看着老三,然后:“小川,明年你也接着考,爸支持你。”


  “好!”江川笑得阳光灿烂,小哥早对她说过同样的话。


  所以,目前浦江第三中学的毕业班,就她俩最没压力。


  如今浦江的高中只设立了两个学年,两个小姑娘也才满十七周岁。


  考呗,管她考几年!


  饭后,桌上刚腾空,江爸就拿出了几样东西:“老三,看看是不是你说得那样。”


  江山接过去抖开一看,红色的粗布马甲,前面四个口袋,后面五个黄色的大字《东方都市报》。


  “不错啊,”江山立刻套上身,低头打量了几眼:“真不错!”


  江海也拿过一件穿上:“这口袋还挺实用!”


  之后又逼着江河套上一件,仨兄弟挤在大衣柜前照镜子:“瞧瞧,咱们报社的工作服,多红!”


  江河点点头:“不要钱吧,给我拿两件!”


  “……”


  这个周末,浦江市第一届“清仓促销”展销会就要开幕了。


  为了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捧场。


  《东方都市报》联合《浦江工商报》提前三天在报纸、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发布了三天宣传广告。


  尤其是两家报纸,四分之一版面的广告上,有一半都是“展销会代金券”。


  代抵金额从1毛到1块,按商品种类依次分布。


  头一天还未见多大动静。


  到了第二天,《东方都市报》和《浦江工商报》早早就销售一空。


  就这样,还有些群众找到报社求购,为的就是报纸广告上的代金券。


  现如今的人民群众,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销售模式。


  在他们眼中,这些就跟钱没两样。


  这张撕下来可当一毛钱用,那张一块的更了不得……


  这些诸如肯德基券的新鲜玩意,江山都得给它物尽其用。


  四月的一个周末,春风拂面,艳阳高照。


  随着一场热热闹闹的舞狮表演结束后,“浦江市第一届清仓促销大型展览会”正式开幕了!


  “头一天就这么多群众?”


  看着乌央乌央往里涌的市民,戴副局总算是吁出了一口气:“江科长,还是你想的周到!”


  “完全按照您的指示,”江山不敢贪这功:“安全促销并列第一!”


  瞧着满场身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戴副局赶紧跟身旁的轻工局领导介绍了几句。


  这一会,江山正好看见了身穿红马甲的袁解放,膀大腰圆的非常醒目。


  “你应该把鲁师傅给叫来维持秩序。”江山在江海耳边说道。


  “早叫来了,今天副刊部的人看大门。”


  江海踮起脚向展厅里张望了一下,才一会的功夫,人流量已经颇具规模。


  无论是工商局派的,还是报社组织的,只要是来维持展销会秩序的职工,一天10块钱加班费。


  江河此时也在满场溜达,虽然自己穿了件红马甲,但一点不妨碍他扫货的速度。


  只一会的功夫,就已经给老三递回了好几样。


  人越来越多,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断。


  锅碗瓢盆、瓷器绣品……


  江河已经在工艺品的展区站了许久。


  眼前的工艺大师,正在一只圆盘上现场作画。


  只一会的功夫,两只毛绒绒的小黄猫就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白色的圆盘上。


  之后拿一木头支架一撑,立在桌面上。


  来来往往的群众,都要驻足围观一会才肯罢休。


  “这个5块钱?”江河瞧上它了。


  “对,大盘5块,小盘3块。”


  “这只猫盘我要了。”


  80多家展区,家家都忙的热火朝天。


  展厅最中间,也是VIP位置的“燕”牌公司领导,正在接受浦江电视台的记者采访。


  戴副局一直羡慕的变速自行车和高档缝纫机,就是出自这家公司。


  “我们浦江市不但要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最实惠的商品,”


  此时的戴副局长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更要把高科技的产品……”


  这时,另一个最佳贵宾展位上,丁铃铃和蒋壮壮正满头大汗的忙着卖报纸:


  《东方都市报》周末特别版;三分了三分,加量不加价;《潜伏》小说集,高考模拟卷……


  一条条标语在展位上空高悬。


  除了这里,江山还在展厅的三个入口都安排的售报摊位。


  誓要将《东方都市报》的发行量,一举拿下10万的记录。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