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4章 欲擒故纵

正文 第4章 欲擒故纵

  第4章 欲擒故纵


  不过最近,余文文明显感觉到了江山身上的变化。


  之前自己无论往哪边一站,过不了多久,对方一定会笑嘻嘻的跟过来。


  每当这时,余文文是打心眼里讨厌这人。


  可最近这一个月,江山不但一反常态的没有跟前跟后,更是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连续在车间捡了一个月的铅字模,余文文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要知道,从前这些活可都是江山替她做的。


  “他现在难道看不见我的双手,总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还故意忍着不靠近我,他这不会是在使什么新花招吧?”


  想到这,余文文立刻双唇紧抿、目光坚定。


  仿佛一切阴暗都不能阻止自己奔向光明。


  呵,居然学会欲擒故纵了,为了追到我还真是下了苦功。


  别做梦了,我就是再苦再累也不会屈嫁他这种没文化的大老粗。


  当、当、当、


  正想着,印刷厂下班的铃声敲响了。


  江山立刻收起桌上的一摊旧报纸,回头朝着库房里大喊一声:“下班了马师傅,我先走了啊!”


  看着江山大步朝自己这边走来,余文文立刻侧过身体。


  接着,微微仰起雪白的下巴,目光冷傲的眺望远方。


  一步、两步……


  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余文文快速酝酿了一肚子严词拒绝的话。


  结果不成想,江山同志竟目不斜视的从她身边路过。


  然后,距离逐渐越拉越远。


  余文文:“……”


  远去的江山,在路过前面《浦江日报》社的办公楼时,特意多看了一眼。


  过不了多时,大哥江海也快过来上班了。


  江海在《浦江日报》副刊部担任主编一职,兄弟俩虽在一个单位,却因为一白一黑的工作时间,难得才能见上几面。


  早上七点,下了早班的江山还是能闻到自己身上淡淡的油墨香气。


  从今天开始,他不但晚上要在“报社印刷厂”上班,白天还要赶往“浦江译制厂”当临时翻译。


  好在这个时代的工厂效率不高,制度也不全面,每天晚上9点到印刷厂后,他可以睡到凌晨两点半才起来工作。


  因为只有在三点左右,印刷车间才开始将当天的报纸送往出货车间,验数等待邮局取货。


  以前的“江山”正是舍去这段睡觉的时间,帮着余文文完成了工作。


  70年代末的浦江市,道路两旁大多是低矮的老旧建筑,时而也能看见一些颇有时代特色的西洋小楼。


  浦江译制片厂,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栋。


  “早,大爷。”江山笑着和传达室的大爷招呼了一声。


  “成了!”大爷显然还记得昨天这位年轻人,没想到还真被录取了:“好好干。”


  “好勒!”


  之后,从早上8点进厂,一直忙到中午快12点,江山才得着空直会腰。


  没想到译制电影竟会是如此繁琐的工作,看来还是自己想简单了。


  之前,一部影片分配到组里,会经过多级翻译、对词排练等各种环节。


  没几个月是完不成一部影片的译制工作。


  而《追捕》和《望乡》两部影片却只给了不到一个月的译制周期。


  因为它们必须赶在下个月“华曰友好桥梁影片展》排片上映。


  不但时间紧,之前上译厂的两名曰语翻译还被拆分成了两组。


  大家挤在一个房间“流水作业”,这边刚翻译出本,那边立刻送到配音演员的手里录音。


  录音棚里还要留一个翻译,以便配音导演不满意台词时临时沟通改词。


  江山目前的工作就是这个位置。


  他原以为每一集改不了几句,但也许是翻译太赶的原因。


  一个上午《追捕》的配音导演杨白竟连喊了二十几次暂停。


  一脸怒气。


  吕组长曾对江山交代过,他们建厂以来还没有译制过正规的曰语片。


  希望他们这两个翻译小组边译边积累经验。


  “字数不够,”杨导抓着翻译剧本冲着江山喊:“口型员标的是七个字,你这才三个。”


  江山接过杨导手中的剧本,马上对词,原来是一句打招呼的话:“您好!”


  一直守在一旁追剧情的江山,立刻动手改:“矢村先生,您好!”


  “杨导,”他迅速递回剧本:“看看改的行不行。”


  杨导接过去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立刻对着录音棚喊话:


  “第六句改成:矢村先生您好,准备好了就继续。”


  再次录音时,配音演员的声音终于与屏幕上的演员口型合拍了。


  在这之后,江山开始主动检查翻译组送来的剧本,之后杨导再喊暂停,几乎不再是和翻译有关的问题。


  一个上午,诸此循环,进程推进的还算顺利。


  午饭时间,江山摸了摸口袋里的九毛钱,盘算着去街边买两块烧饼垫吧垫吧。


  正朝大门外走着,忽然:


  “小江同志”,


  江山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吕一正站在窗口向他招手。


  “吕组长,”江山跑了回去:“有什么吩咐?”


  “吩咐什么啊,”吕一对着趴在窗框上的江山笑道:


  “昨天忘了提醒你带午饭了,早上就让我爱人多准备了一些,快进来吃吧!”


  江山一听乐了:“那我就不和您客气了。”


  一张办公桌,江山和吕组长面对面坐着,面前两个铝制饭盒里,放着八只麻油素菜包。


  吕一把其中一只饭盒推到江山面前:“赶紧趁热吃,我爱人自己包的。”


  连轴转了一上午,江山还真饿了:“嫂子手艺不错,闻着就香。”


  吕一边吃边问:“怎么样,第一天工作还习惯吧?”


  “还行,”江山笑道:“就是杨导嗓门太大,一开始还真给吓了好几回。”


  “哈哈哈,她脾气可不好,能对你满意说明伱小子还真行。”


  “杨导夸我了?”


  “夸个屁,也就是说你小子反应倒还算行。”


  从吕一后来的话中,江山了解到另一个曰影《望乡》组的进展很慢。


  那边的曰语翻译总喜欢和导演讨论剧情,辩论的没完没了。


  江山觉得大可不必,个人管好自己份内的事,合不合剧情自有配音导演掌控。


  “还不是因为看了昨天你和胡厂长的对话了,”吕组长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小吴就是一根筋,总强调什么他是把自己代入角色后译的。”


  “呵呵,”江山跟着也笑了:“太较真就过头了。”


  “说的就是。”吕组长忽然发现眼前这位年轻人很通透,恃才但也合群。


  另一边,《尼罗河上的惨案》配音小组还没有停止工作。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