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

正文 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

  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


  沈括终于接到了老家的信。


  他迫不及待的拆开,看着信上妻子张氏的娟秀的字迹。


  张氏说,她已经从老家钱塘启程了。


  大约六月中旬左右,可以抵达汴京。


  随行的不止有沈括的独子沈冲,还有沈括的几个侄子。


  他们是来汴京投靠沈括,并为下次科举考试做准备的——钱塘所在的两浙路发解试虽然没有江南西路、福建路那么卷。


  但也是大宋地方的卷王了。


  录取比例,常年是几百个人抢一个名额。


  基本上不是天才,是卷不过别人的。


  所以,他们就只能来汴京投靠沈括,打着‘侍奉叔父’的名义,来蹭大宋科举制度给高官留下的后门。


  也就是所谓的‘牒试’。


  依照制度,离开籍贯地,超过两千里的地方监司以上官员的子弟,是可以就地参加牒试。


  牒试的录取比例,一直稳定在三成以上。


  堪称是达官贵人子弟入仕的快车道。


  而沈括在京城任职距离老家钱塘远超两千里,完全符合牒试的标准。


  除此之外,张氏还在信里说,已经把他这些年来,辛辛苦苦绘制了一大半的《天下州县图》也整理好了,一定会小心的带到京城,叫他不要担心。


  最后,张氏叮嘱沈括,一定要好好做事,千万不要行差踏错。


  沈括看完妻子的家书,脸上顿时浮现出丝丝红润。


  张氏是他的续弦,比他小了差不多十五岁,更是提拔和看重他的张芻的掌上明珠。


  甚至可以说,沈括是看着张氏长大的。


  两人的感情很复杂!


  外人是根本不知道,也无法了解的。


  总而言之,对沈括而言,张氏不仅仅是妻子,也是他人生的支柱,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帮助他的贤内助。


  老实说,离开张氏的这些日子,沈括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难受得很。


  如今,妻子将要入京,沈括是如释重负。


  他想了想,就骑着马,准备出去给妻子采购些她最爱的水粉。


  刚刚出门,把马牵上。


  租住在他旁边的一个官员,便笑意盈盈的出来,拱手行礼:“沈提举……沈提举……”


  沈括看了一眼对方,狐疑着问道:“王户曹有事?”


  对方神神秘秘的凑到沈括面前,低声问道:“听说提举有神仙秘术,可以点水化铜……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方面的秘法?”


  沈括立刻警觉当即正色道:“什么神仙秘术?吾乃士人,子不语怪力乱神!”


  那官员皱起眉头:“那提举是如何做到点水为铜的?”


  是啊!


  你要没有神仙方术,怎么点水为铜?


  沈括叹息了一声,道:“足下岂不闻,格物致知乎?”


  “此乃圣人之教也!”


  沈括想起了那日,少主的话,正色道:“便譬如那水,遇热则化为气,水气遇冷则凝结成水珠!”


  “圣人格物,知其性理,所以用之于天下也!”


  “足下当好好读书,莫要不求甚解!”沈括半训斥的叮嘱着。


  他有这个资格!


  且不说他曾是待制级别的重臣!


  就是现在,沈括的寄禄官也是朝请大夫!


  元丰寄禄格二十五级京朝官的第十二级,能在他上面的,也无非是三省有司的主官了。


  更不要说他乃天子近臣,也是经筵官了。


  这官员被沈括这么一说,也是愣住了。


  “格物致知?”他眨着眼睛,这和点水为铜有什么关系?


  ……


  一个时辰后,沈括已经筋疲力尽了。


  因为一路上,他遇到了不下二十个来问他‘神仙秘法’的人。


  好几次,甚至还被路人围观。


  好多人都围着他,大喊着:您就是点水为铜的沈提举吧?还请提举传授我等秘法!


  这让沈括根本去不了瓦市购物,就只能匆匆回家。


  到了租住的房子附近,沈括就看到了,他家门口已经聚集了开封府的铺兵。


  一问才知道,有人企图进入他的院子行窃,被几个路人发觉,当场抓获。


  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趁着沈括不在,想去他家偷‘秘法’的人。


  这叫沈括提心吊胆。


  虽然赶来的开封府右厢都巡检和他保证,绝对会保护好他的安全。


  还会派驻几个铺兵,在他家附近建立一个兵铺。


  可沈括还是感觉,这个地方大抵住不得了。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而且,沈括还知道,他要是不能解释清楚的话,类似的事情必然层出不穷,而且防不胜防!


  毕竟,天下人只会知道,他沈括用了近乎神仙一样的手段点水为铜!


  于是会本能的认定,他沈括掌握了什么秘法、秘术,说不定能点石成金呢!


  想要偷他秘密的人,将从汴京排队排到洛阳。


  他拦得住吗?拦不住的!


  所以,他必须解释清楚!


  于是,趁着开封府的都巡检在,也趁着周围围观的人甚多。


  沈括拱了拱手,对那位都巡检道:“巡检、诸位邻比……”


  “某乃是圣人子弟,圣人曰:敬鬼神而远之!”


  “某向来躬行圣人之教,休说没有什么神仙秘法了,便是有所谓的神仙秘法在某眼前,某也将视而不见!”


  “坊间传闻,所谓的点水为铜,实在是缪误!”


  “其法,乃是以铁浸泡胆水之中,用铁来换铜!”


  “乃是某自圣人经义之中格出来的道理!”


  “此理与水遇热化为气,水气遇冷化作水珠是一般的道理!”


  “诸位若感兴趣,皆可以去尝试!”


  “京城的药店之中,便有着胆石可买!诸位可自买胆石回去,将之捣碎后,浸泡水缸之中,待水缸之水变色,取生铁浸泡其中,便可得铜!”


  “此法人人皆可尝试,人人皆可运用!”沈括躬身长拜:“实与所谓鬼神,所谓方术,完全不同!”


  众人听着,都是安静下来。


  真的吗?


  大部分人是不信的。


  但沈括言之凿凿的样子,似乎也不像有假。


  汴京城的胆石,也确实是可以随意买到。


  若是真能人人都可以用胆石炼铜?


  许多人的心脏,都是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这可是一条现成的财路啊!


  胆石才几个钱一斤?十斤胆石炼一斤铜,都是纯赚!


  须知,大宋铜钱一贯最多用铜三斤而已,剩下的都是铅和锡。


  而纯铜用来制造铜器,利润更大!


  于是,在这一天,汴京城的各大药店,包括官营的熟药局里的胆石,被大量的购买。


  起初,药店和熟药局的人,都是笑眯眯的做着买卖。


  要知道,胆石这种东西,平日里可是没几个人愿意买。


  现在一下子就能卖掉多年的库存,简直美滋滋!


  但很快的,他们就发现了不对!


  于是,京城胆石贵。


  而有眼力的,早就已经开始打信息差。


  派人去了洛阳、大名府、应天府等地,趁着消息还没有传播过去,先将当地廉价的胆石搜刮一空再说!


  那些手握大权的人的行动力则更快!


  譬如高遵裕家里的下人,向宗良的仆人,都已经直奔信州。


  胆水浸铜,课利只有一成!


  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


  傻子才不做!


  而且,他们的胆子现在也渐渐大了起来。


  因为小官家仁孝,是会护着他们的!


  ……


  和汴京城里那些眼睛都变成了铜钱的钱孔的措大们不同。


  司马光此时此刻,老怀大慰。


  他罕见的喝了一小口的酒,然后捋着胡须,对着来到他府上拜辞,将要去密州履任的苏轼说道:“子瞻,幸逢明主,实乃我辈士大夫之幸也!”


  苏轼也是个不能喝酒的,他稍微沾一点酒,就可能醉倒在原地。


  但他也尝试着小抿了一口,然后脸色就红了起来,有了三分醉意。


  “司马公所言甚是!甚是!”苏轼带着醉意,无限的畅想起来:“当今天子慕汉文,推恩万民,让利百姓,实乃我朝有史以来第一人!”


  仁庙虽然也爱民。


  但他在位的时候,依然恨不得把脑袋钻进孔方兄里。


  茶法、盐法、矿税、商税……


  那是一文不让!


  特别是一个茶法,改来改去,要么是官府吃亏,要么是百姓吃亏。


  怎么改怎么别扭,最后干脆不改了。


  但如今天子即位不过三月,却已是加恩万民,表露出要减免百姓负担的意图!


  苏轼相信,矿课只是一个开始!


  少主仰慕汉文,汉文在位,可不仅仅是田税三十税一,还曾多次减免全国百姓的田税!


  “就是,这朝中小人盘踞……地方上的邪党也依旧存在……”苏轼轻声说着:“不知何时才能尽逐……”


  “还有王安石邪法!”司马光沉声说道:“免役法、青苗法、免行法,害民不浅,当尽数罢废,天下百姓才能真正的得到喘息!”


  苏轼的酒,瞬间秒醒。


  青苗法,他是万分痛恨的。


  可免役法,是良法啊!


  他在黄州时亲眼目睹过也感受过地方的上等户们,在免役法实施后逐渐的多了起来,也听过百姓真正的声音——官家虽然要他们交钱,但交钱总比破家灭门好!


  再说了,免役法交钱是根据户等和财产来的。


  五等户实际上要交的钱很少。


  且,现在都堂上不是说要调整役法,以后可能要对五等户减半甚至不收了吗?


  司马光却继续说道:“还有河东吕惠卿,非除不可!”


  “不然迟早必为天下祸患!”


  苏轼咽了咽口水,赶忙趴下去,假装喝醉了。


  他虽然也讨厌吕惠卿,可苏轼听说了,吕惠卿这次出兵是有少主手诏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