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 第112章 好好和卫宁学!

正文 第112章 好好和卫宁学!

  第112章 好好和卫宁学!


  腊月十八这一天,大雪还没有停滞的迹象。


  刘焕代表着皇室的身份,今日一早准备出未央宫赈灾。


  陈阿娇一早就给刘焕准备了鸡汤,她此时也显得很是激动。


  这件事自然是她安排刘焕去争取的,能代表汉武帝和大汉朝廷外出赈灾,这本身就是一场政治上的胜利。


  提升了刘焕在外廷官吏中的威望!


  刘焕是汉武帝的长子,想继承皇储位置,外廷的文官有一部分话语权。


  这次代表汉武帝去赈灾,更能让外廷文官们看到不一样的政治信息。


  长安郊外。


  刘焕此时正在雪中组织人手赈灾,他身边拱卫着许多禁军和官吏,此时也穿上蟒袍,站在那里便是一种强烈的信号,让百姓们知道大汉皇室心系着他们。


  百姓们排起长龙队伍在领取灾粮。


  中午时分,刘焕已经换了常服,带着两三名官吏在周围巡查灾民。


  ……


  “将军,那边有人在赈灾。”


  长安郊外的官道上,卫宁和赵策骑着马匹朝长安的方向行进。


  他在长安的酒铺赚了不少钱,这次去长安,是打算用一笔钱购置点粮食,也替整个关中百姓出一份绵薄之力。


  富贵后馈赠社会,尽自己一点力量,也算问心无愧了。


  卫宁看到郊外的赈灾队伍,欣赏的点点头道:“袍泽有难,善人居多。”


  卫宁路过赈灾队伍时,似乎看到了什么,便翻身下马。


  刘焕也注意到了卫宁,看对方穿着打扮非富即贵,便冲卫宁点点头。


  其实双方在霸陵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双方那时都没关注对方的长相,所以此时才互相不认识。


  卫宁也回以点头,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出言提醒道:“阁下心善,在下佩服。”


  “不过这粥水实在太稠,阁下不妨将粥水多多稀释一些。”


  这是卫宁下马的原因所在。


  他注意到刘焕赈灾的粥水,实在太稠了,说粥中立著都不为过。


  没有这样赈灾的。


  这一定是哪家从未接触过世事的公子,才会以这样的方式赈灾。


  即便家中再有钱财和粮食,这样赈灾都撑不住几天,没有任何意义,白白浪费粮食,最后说不得还会吃力不讨好。


  第一天你赈灾的粥水如此稠,后面若你没有粮食了,你将粥水渐渐减少,百姓不会感恩你前面的所做作为,他们只会记住你后面稀释的粥水,认为你前期赈灾都是假仁假义。


  人性便是如此。


  同样是赈灾,刘焕和定襄郡的秦川太守水平差距就太大了。


  他身边的这群人难道不知提醒这位不谙世事的公子吗?


  卫宁是为对方着想。


  但他却不知道什么话触动了刘焕的神经,刘焕蔑视的大呼道:“放肆!”


  “我本以为你也是心系天下百姓之辈,没想到汝心如此歹毒!”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之则众星离之。汝此言乃离心离德之举!若吾将稠粥稀释给百姓吃,那算什么积德行善,若假仁假义赈灾,与不赈又有何区别?”


  他的声音很大,立刻引起百姓的注意,百姓们看待卫宁的目光有些不善,毕竟卫宁提出的建议对百姓不利。


  卫宁闹了一个大红脸。


  本好心好意提醒,却没想到会让对方如此激动。


  这年轻人,是个书呆子。


  卫宁心中如此评价,情商不高,智商堪忧,对事务的认知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存在理想化的设想中。


  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要真一切都按照书中去治理,那天下早就大乱了。


  这些道理,卫宁也没必要去和对方说。


  他摇摇头,便不理会他,翻身上马,继续前行。


  <div class="contentadv">复行数千步,但见一处郊外房屋,一名禁军踏雪骑马而来,拦住卫宁。


  “卫大庶长,陛下有请。”


  卫宁:“啊?”


  这荒郊野外的,汉武帝怎么也在这里?


  卫宁没多想,跟着禁军朝郊外房屋走去。


  房屋内的温度有些暖和。


  等卫宁走进来后,惊愕的发现刚才那名年轻人也在此处,就站在汉武帝身边。


  刘焕看了一眼卫宁,神色不善。


  汉武帝招呼卫宁道:“你坐。”


  刘焕愣了一下,他实在没想到自己都没资格在父皇面前坐,对方居然有这个资格?


  汉武帝对卫宁介绍道:“这是朕的皇子刘焕。”


  “这是卫宁卫大庶长。”


  是他?


  刘焕心头狂跳!


  这就是父皇在外面的那个儿子?


  卫宁起身抱拳,对刘焕行礼,刘焕面无表情的点头。


  汉武帝看着卫宁,道:“你方才说,粥水要稀释释放给百姓,为何?”


  卫宁沉思了片刻,汉武帝道:“有什么说什么,不必藏着掖着,朕也想听听。”


  卫宁哦了一声,道:“若是朝廷粮食多,那此赈灾没有问题。”


  “若朝廷粮食不充足,那最好不要如此奢侈。”


  “若第一日给稠粥,如此三五日皆如此,到最后灾厄未停,朝廷缺粮,当如何?”


  汉武帝点点头,问刘焕:“当如何?”


  刘焕道:“那便给与百姓稀粥食之。”


  卫宁摇摇头:“那你前面数日做的政绩和善举,都会因为这举动变质。”


  “百姓不会记得你前面的好,只会记得你后面的偷工减料。”


  刘焕红着脸道:“怎可能如此?”


  卫宁道:“人性便是如此。”


  刘焕还要在反驳,汉武帝看他一眼,道:“和人家学学,读书和读死书并不是一件好事。”


  “朕对你母亲便是如此,数年宠溺金屋藏娇,她从未感激,而因朕宠卫子夫后,此前所有朕对她的好她忘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人性!”


  “多读书是好事,读成傻子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汉武帝加重了语气,这让刘焕甚是惶恐,“儿臣受教,多谢父皇。”


  汉武帝道:“朕教你你能听下去,可朕的理论是从他口中听得,为何他说你却听不下去?”


  刘焕冷汗涔涔,眸中看卫宁的神色很是幽怨。


  两相对比,高下立断。


  汉武帝叹口气,对刘焕道:“继续去办你的差事吧。”


  刘焕忙道:“父皇,现在要不要稀释粥水?”


  汉武帝板着脸问道:“你说呢?”


  刘焕:“儿臣这就去稀释粥水。”


  汉武帝怒道:“放屁!头都被你开了,现在稀释粥水让百姓指着朕脊梁骨骂?”


  刘焕忙道:“是,是……儿臣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