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 第192章 满蒙一家

正文 第192章 满蒙一家

  有清一朝,西域向来都不安稳。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满清国力最强的时期,一直都有对西域大规模用兵。


  哪怕是到了道光,同治年间,西域都是叛乱不断!


  直到左宗棠收复西域,西域才算是勉强安稳了下来。


  大清在甘陕的精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震慑西域的叛乱势力。


  大清此前已经自甘陕调过一次兵了,李侍尧觉得若是大清再从甘陕调兵。


  那西域怕是又要乱了!


  到时候,大清这条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破船上,可能又要多出一个漏水的大洞。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道。


  “满蒙一家,如今大清有难,蒙古自然也得出力。”


  “此事便交由李侍尧你去负责吧,携带朕的圣旨前往科尔沁诸部,自科尔沁诸部遴选壮勇之士,组建骑兵,入关协助朝廷,平定明贼之乱!”


  满清说满蒙一家肯定是扯淡的,这事情比满汉一家还不靠谱。


  满清防备蒙古人的优先级甚至还要在防备汉人之上。


  不管怎么说,我大清在中原最多也就是剃发易服,搞大屠杀,文字狱等。


  也就是意图在文化上消灭汉人。


  最起码没推行减丁政策,要在人种上消灭汉人。


  而对蒙古人,我大清在草原上一以贯之的,可是赤裸裸的减丁政策!


  以至于到了清末,蒙古的人口只有一百万上下。


  要知道的是,哪怕是明末时候连年战乱,蒙古人的人口还有四五百万呢。


  也就是说,自明末之后的二百多年里,蒙古人的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是凭空消失了五分之四。


  可见我大清减丁政策推行的有多到位,有多么的成果斐然。


  真不怪罗刹人能侵占西伯利亚和远东。


  毕竟,蒙古人的人口都被我大清折腾的只剩那么点了,还大多都在漠南草原定居。


  整个漠北和西伯利亚,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几万人。


  就算是有,这几万人也是散居各地。


  就这么点人,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罗刹的东侵?


  草原上的蒙古人的人口要是能维持在明末时候的四五百万的规模,罗刹想要侵占西伯利亚和远东,肯定不会像是历史上那么容易。


  但是,我大清虽然对蒙古人满是防备。


  但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科尔沁部!


  满蒙一家是扯淡,但八旗和科尔沁却是实在亲戚。


  大清的历代皇后多出自科尔沁,科尔沁是大清真正的铁杆,也是惟一一个在清代实现了人口正增长的蒙古部落。


  大清在关内的战局紧张,然后调科尔沁的兵马入关助战,实在是应有之意!


  李侍尧闻言,抱拳领命。


  乾隆思索一阵,然后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关外的八旗和索伦兵也要调动!”


  “传旨给黑龙江,吉林,盛京三将军,让他们各自遴选五千八旗锐卒入关,用于拱卫京师,以及平定明贼之乱。”


  “索伦诸部则是再行征兵,一万人不够,再加征一万五千!”


  满清在关外的八旗虽然也腐坏了,但和关内的八旗比起来,好歹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的战斗力的。


  可堪一用!


  而对于索伦诸部,现在的乾隆却是准备要杀鸡取卵。


  索伦诸部由于生活条件困难,人口本就不多。


  结果,我大清在短时间内,向索伦兵前后征兵上次,还一次比一次人多。


  如何不是杀鸡取卵?


  当然了,是否是杀鸡取卵,乾隆也不在乎。


  索伦部在他眼中,不过是野人罢了,死再多乾隆也不在意。


  乾隆在意的,只有他的八旗。


  吩咐完这些,乾隆闭眼沉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询问道。


  “对了,八旗新军操练的如何了?”


  “能否上的了战场?”


  在上次韶关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乾隆便开始着手整顿八旗武备。


  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乾隆琢磨着差不多也该有一定的成果了。


  他不求八旗新军能到前线去和明军拼命,可八旗新军必须得有北直隶的绿营被调走增援南方战事之后,守住北直的能力。


  和珅闻言,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已经替我大清联络好了洋人,英吉利国的洋人向我大清派遣了一些精通造枪铸炮的洋工匠。”


  “现在,那些洋工匠已经全部都划给了内务府进行管辖,内务府下辖的景山炮厂已经开始投产铸炮了。”


  英国人在澳门吃了亏,被大明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贸易份额还被法国人给抢走了一大半。


  这口气必然不可能咽的下去!


  是故,英国人选择了站在满清这一边,通过向满清提供铸炮造枪的人才,以及出售火器,来让满清向英国打开国门。


  就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乾隆这个人做事还是很有魄力的,为了得到洋枪洋炮,他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


  选择了在天津开关!


  然后,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大清不仅重新开办了景山炮厂用于铸炮。


  且还在洋人教官的指导下,将八旗兵改编了一只纯火器部队,号称八旗新军。


  对标的就是明军那边的本部战兵!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天津开关,关税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清丢掉两广和湖南之后的财政困难。


  现在如果没有天津海关的收入,现在我大清的财政问题只会越发困难。


  于敏忠也是开口汇报道。


  “根据那些英吉利国的洋教官的汇报,我大清的八旗新军训练还稍有不足,仍需要加紧操练,进步空间很大。”


  于敏忠这话说的其实挺委婉的。


  高情商:进步空间很大!


  低情商:练的和狗屎一样!


  我大清花大价钱请来的洋教官,现在都快被我大清的八旗大爷给折磨疯了。


  他们是真没见过比我大清的八旗大爷还会偷奸耍滑的兵!


  一千人的一个新兵训练方阵,一点名,实际人数只有不到一半。


  这一半里,还有一大半是临被人临时雇佣来冒名顶替受训的商人和农民,而不是士兵本人。


  你特么敢信?


  乾隆显然也是一个高情商,听出了于敏忠话语中的深意,深吸一口气说道。


  “呵呵,看来八旗新军那边还是得加紧督查!”


  “必须得下狠手处置一批偷奸耍滑的才行,国难当头,八旗身为国族可不能再堕落下去了。”


  “这件事由朕亲自来抓,必须得好好给八旗紧紧皮了!”


  如今天下局势如此危急,乾隆不能允许八旗再继续堕落下去了!


  八旗必须得振作!


  ……


  大明宣武元年,满清乾隆四十三年。


  <div class="contentadv">六月初五,明军主力在攻克荆州,且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大军启程顺长江东下,向岳州方向杀去。


  六月初十,明军前锋抵达监利,同自武昌西进的满清湖广总督三宝所部正面遭遇。


  旋即,双方爆发激战!


  隆隆的马蹄声响彻,明军的骑兵奔驰而来,于清军阵前飞驰而过的同时,撒放箭矢。


  崩!崩崩!


  弓弦颤响声响起,一枚枚箭矢如飞蝗般,落入了清军阵中。


  噗呲!噗呲!


  锋利的箭矢毫不留情的贯穿人体,鲜血喷洒而出。


  中箭的清军士卒发出一阵阵惨叫哀嚎,无力的倒在地上。


  明军的骑兵本来是不会骑射的,但在长沙之战后,明军抓到了大量的甘陕绿营和一部分索伦兵战俘,还缴获了为数不少的战马与弓箭。


  这些战俘的骑射功夫很不错。


  是故,朱靖垵便将他们给编入了骑兵之中。


  在有了这些精骑的加入之后,明军的骑兵也算是初步掌握了骑射的本领。


  上了战场之后,终于也能打出点战术,而不是直接无脑冲了!


  “兄弟们,杀啊!”


  “冲垮这些狗鞑子,让太子殿下知道,我等也都是好样的……”


  “下江南,分田地!”


  明军骑兵奔驰,马蹄所过之处,烟尘顿起,旋即便是一阵箭雨,射完箭雨他们拨马便走。


  战马飞驰,在战场上兜圈,积蓄马力,准备下一轮骑射。


  一阵阵如弹棉花般的弓弦颤响声中,箭矢如雨而落,清军被压的几乎抬不起头来。


  明军的骑兵几乎是在单方面的压着清军打!


  清军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


  清军虽然也有骑兵,但论起成色来,却是远不如明军的骑兵。


  因为,明军骑兵是由甘陕绿营中的精锐,以及索伦兵改编而成的。


  湖北绿营的半吊子骑兵,和这些人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是故,清军的骑兵才刚刚一上场,便被明军给压制了。


  没支应两下,便因为坚持不住而撤出了战场!


  只留下清军步兵,成了明军嘴边的肥肉。


  明军的骑兵飞快的奔驰,不断的挤压着清军前锋的生存空间,看样子是要将他们向着长江岸边挤去。


  随着明军骑兵奔驰,箭雨飞舞,清军前锋被彻底压到了长江岸边。


  甚至开始有人因为脚滑而落入江水之中!


  旋即被奔腾的江水直接卷走,扑腾不了几下就彻底沉底了……


  就在这时候,明军的炮兵部队也是终于赶赴到了战场。


  一门门65式90式野战炮,被人拽马拉的拖到了战场第一线。


  开始瞄准被压缩在长江岸边的清军步兵阵列开火!


  轰!轰轰!


  炮声响起,一发发实心炮弹向着清军的步兵阵列射去。


  炮弹灌入步兵阵列之中,巨大的动能瞬间释放,轻而易举的撕开了人体,鲜血泼洒,碎肉骨茬四溅,场景触目惊心。


  在火器时代,面对密集的步兵阵列,最好的选择并不是用骑兵去骑射。


  而是用火炮来轰!


  论起对密集步兵阵列的杀伤效果来,没什么能比得过火炮。


  炮声接连不断的响起,清军前锋阵列被撕开一个个大口子。


  其伤亡数字开始打着滚的上升。


  惨叫声,哀嚎声,凄厉且绝望。


  明军的炮没打几轮,清军前锋便彻底崩溃了。


  有人选择了跪地向大明投降,有人选择了转身逃跑,还有昏了头的,直接往长江江水里跳。


  一眨眼就被湍急的江水给卷走了,下场不问可知。


  仅仅半日不到的功夫,明清双方的这一场遭遇战,便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


  “报!报太子殿下!”


  “我军前锋同清军前锋遭遇,爆发激战,大胜之!”


  “斩首俘虏共三千之数!”


  一名明军的传令兵一路奔驰到了朱靖垵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满脸振奋的说道。


  朱靖垵闻言,只是微微颔首道。


  “将捷报传阅全军,以鼓舞大军士气!”


  虽然明军自发动北伐以来,便是连战连捷。


  但是,这一场前锋遭遇战,依旧能鼓舞大军士气!


  朱靖垵的命令下达,随着捷报的传阅,明军上下忍不住振臂欢呼不止。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太子殿下千岁,大明万胜!”


  “……”


  朱靖垵脸上挂着笑容,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大军主力准备在沙头岭扎营。”


  “派出我军哨骑封锁和检索战场四周,以确保我军对战场的绝对掌控。”


  朱靖垵这个人说好听点叫谨慎,可实际上就是怕死。


  是故,哪怕是前锋已然大胜了,他也没下令大军主力加速进军。


  而是让大军战局优势地形扎营!


  然后派出哨骑封锁战场,以保证安全。


  在长沙之战后,明军已经掌握了南方战局的绝对主动权。


  稳扎稳打他也能赢!


  既然如此的话,朱靖垵为什么要让军队冒险急进呢?


  ……


  就在这明军扎营的时候,另一边的湖广总督三宝也是接到了己方前锋同明军遭遇,然后惨败的消息。


  三宝听闻这则噩耗,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因为他从这则消息中,受到了双重打击,听到了两则坏消息。


  一是己方前锋惨败,死伤甚重。


  二是荆州怕是已经丢了!


  否则的话,明贼怎么会大军东下呢……


  麻烦了!


  湖广战局怕是麻烦了!


  深吸一口气,三宝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开口吩咐道。


  “传令下去,大军原地扎营,埋锅造饭,准备战事。”


  “再派遣哨骑,去查探战场情况,本督要知道明贼的主力的动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