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争锋半导体 > 第4章 反诈宣传

正文 第4章 反诈宣传

  余知远还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么早就有合伙演戏给群众看,在调动情绪后诱骗围观者购买所谓秘方中药,将普通中药材当金子卖的街头骗局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对这伙骗子啧啧称奇,他们一伙刚刚表演时那表情,那语气神态,不管是假中医和扮成病人的老头、中年妇女、中年男人还是两个年轻人,他们的演技那真的是远超后世的小鲜肉。


  要余知远来评价的话,以他们的演技,高低都得给他们颁发个表演类奖项才能衬托这些人的专业。


  不过再会演戏也改变不了他们是伙骗子,骗子可恨,更可恨的是这些家伙还扛着中医的名头招摇撞骗。


  也正是这些扛着中医大旗反中医的骗子严重破坏了中医学在大家心中的信任度,信誉和支持力。


  进而导致了中医这个存在了两千多年,服务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的各种责难下日渐式微,导致以后很可能有走向彻底没落消失的情况。


  再又想到曾经吃江湖游医所卖药物导致药物中毒的亲戚,以及被以挖到文物换钱骗局骗去大量钱财的朋友,余知远决定回去就写一两篇揭露诈骗的文章。


  他要向大家普及些防诈骗的知识,希望让看到文章的人心里有警惕,能大大减少未来的受骗人数。


  说干就干,回校的余知远直奔校内图书馆,开始查找这时候的一些资料,准备结合当前实情来写反诈骗宣传文章。


  两天后的校内图书馆,在安静环境下的余知远手握钢笔在白纸上流动,开始静心书写文稿。


  他首先写的就是两天前看到的那场骗局,接着写先派人探听、套取病人病情,再装神弄鬼胡乱给人冶病,以及医托到医院诱导病人去小诊所花高价治病,结果没效果还耽误病情的各种医疗骗局揭秘。


  这些写完他接着写赌博搞杀猪盘、猜硬币、猜杯里有没有球、手指穿砖、光学原理的无身人头、走街窜巷打金人浓硝酸配置王水偷金、用复印纸算人姓名唬人、拿假文物假金条元宝换钱等通过魔术手段、物理化学技术骗钱的各种诈骗揭秘。


  在文章里除了揭秘骗子们的骗术方法和原理,同时也特别道出其除了运用化学和物理特性外,他们最主要的其实是演戏给人看,在烘托氛围后诱导受害者情绪思维,以心理战术骗人的本质。


  最后余知远在文章里严肃又真诚的告戒大家,了解到骗术秘密后一定要记在心里,以后切勿被一时突起的贪欲或疾病乱投医的情绪控制而受骗。


  在这些骗局揭秘中,后世的受骗者众多,也被骗金额巨大的电话诈骗他没有写。


  因为他清楚这时代国内别说手机这不存在的东西,就连电话的保有量稀少,到是可能会搞不好看的人迷惑,反倒先启发了骗子的思路的情况,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整篇文稿2万多字,在修改后文笔看起来也还算生动、简洁易懂,让人有兴趣看,也立刻能看得懂的情况。


  写好这篇预防街头诈骗的文章,余知远又开始写一篇专门揭露金融骗局的知识信息。


  在文章里他介绍了高息借款后消失,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典故和金融原理。


  提醒大家以后生活中碰到这种玩击鼓传花,拆东墙补西墙,最终一定会崩盘的骗局时要警惕和远离。


  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写CX诈骗的揭秘,不写是因为他知道这种骗局太过超前和惊世骇俗了,就是现在的欧美了解的人都极其少。


  要是被骗子们看了反向利用,那对社会经济和大众家庭财产的破坏就大了,这结果九十年代的阿尔巴尼亚就是个活例。


  所写好的这两篇文章余知远不知道当前有没有人发表类似的,但写了他决定先投稿再说,到时能发表就证明没有人发过相似文章,那样最好。


  他就是希望能让尽量多人的看到他这两篇文章,也记住他里面宣传的反诈骗的知识,以后尽量能减少受骗的人数。


  等将文稿整理好不久图书馆也到了闭馆时间,收拾好东西,余知远和大家一样离开后回宿舍休息。


  周日的时候,余知远以萌新的笔名,将标题为《震惊!这些人竟对群众做出如此之事》,《震惊,大把的钱他们这样就得到了》,这两篇以后世玩烂了的以震惊体做标题的文稿寄投到茶花杂志社。


  投杂志社是因为他记得80年代到90年代初都是杂志的黄金时代。


  也正是这时代的人特爱看杂志学习知识和消遣时间,因而订购杂志的人非常的多,使得杂志成为这时候除了报纸外是在普通人群中受众面最广的刊物。


  令后世出版社羡慕异常的几十万册销量在这时代只能算中小的月销量,月售百万的好多,甚至月销几百万册的也并不少见。


  他所投稿的茶花杂志就是家大的文社,其创刊发行的《茶花》杂志内刊登文章风格多样,而且发行量也很大,每月发售量高达近三百万份,是一份受众面广的期刊杂志。


  在寄掉稿件后,走出邮电所的余知远决定去市中心看看、游览一番。


  在旁边的公交站台没等多久,双节加长的5路铰链公交车缓缓的驶了过来,等车在站台停靠好,他和其他几个一样趋步上车。


  因为是星期日,又还不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趟公交车车厢内没有多少人,上了车的余知远很幸运的得了个靠窗的座位。


  等公交开动后,一个中年女售票员走过来站在余知远边问“那个站下?”


  “广场下。”余知远回到。


  “八分钱”


  售票员说完等着眼前这个一看就像学生,气质却显得比年龄更成熟,容貌也英俊的余知远付钱。


  接过余知远付给的一角,女售票员找回两分钱和车票后转身向下个刚才上车的人去收车费。


  余知远则将车票和钱收好放进口袋,开始随着慢悠悠行驶的公交车观赏车窗外的街景。


  看着马路两边净是三四层盖瓦的老旧房屋,余知远感慨这时候的洪城虽为省会城市,但城市建设大概比后世的一些县城都不如。


  除了城建,商业经济也非常的不繁华,街边店铺稀少还大部分狭小简陋,稍好些的都是供销社网点。


  除了店铺,街边有门让进的都是些工厂、机关单位、居民大院和很少的几个招待所、旅馆一类。


  至于娱乐场所、公园、大的百货大楼等则得要到市中心才有。


  不过也正是这些景象给了后人所说的满满年代感。


  公交车刚过S府大院,女售票员高声叫道“广场要到了,要下车的准备下车了,到时关门就不管了啊。”


  余志远听了心里苦笑,这就是时代特色,女售票员所说虽说是提醒和报站点,但她话语里就是那么透着股态度恶劣和蛮横。


  在广场站下车,他步行到纪念碑前绕着大理石雕画看一圈,再在正位对着苍劲字体凝视,然后深深的鞠躬,发自内心的深深感激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后代们所做的牺牲和伟大贡献。


  从纪念碑高台下来,走到对面80多米远处的观礼台,余知远静静站在顶层高台将广场周围的景象尽收眼底,开始欣赏这80年代的省会市中心景象。


  在这个城市的最中心地带,左边的S府大院各种大小车辆在门口进进出出着。


  右边隔着八一大道则依次排列有华侨友谊大楼、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和省展览馆、服务大楼等大型建筑。


  那些到新华书店买书,进百货大楼购物、游玩,到展览馆和服务大楼内聚会的人员成群结队,不停的在这些场所门前涌进涌出,一副非常热闹、人流如织的街景。


  余知远将这些景象愉快欣赏一番,从上面下来后穿过马路,准备也到对面那几个场所游玩一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