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诸天从天龙八部开始 > 第637章 书山悟道

正文 第637章 书山悟道

  宁缺拜别颜瑟,身形数次闪烁,以无距妙境,瞬息之间便回到了书院后山当中。


  “陈皮皮!”宁缺呼了一声。


  身形肥胖的陈皮皮,一把冲出道:“宁……院长,你回来了。”


  “嗯,先前答应过我的茅草屋呢?”宁缺先前临走时,曾让陈皮皮帮他,建好一座新的茅草屋。


  陈皮皮一边引路,一边说道:“就在前面,我带你去。”


  陈皮皮将宁缺引到了一处明显是新搭建的小木屋,这里的位置离夫子的茅屋并不远,四周山明水秀,有绿树环绕,环境清幽怡人。


  来到书院后山,宁缺慢慢将桑桑放在床上,少女此刻已经陷入沉睡当中,先前遭受寒毒侵袭的痛楚也彻底消失,神情安详且恬淡。


  宁缺见状,这才松了一口气,坦白来说,他并没有在不唤醒沉睡在桑桑体内的昊天意志的前提下,将桑桑治好。


  幸好,今日一切有惊无险。


  不过,桑桑被卫光明最后一击所激,爆发的黑暗之力,也被不少有心人收入眼底。


  这个世界还是有不少大修行者知道冥王的传说的,因此,宁缺将来的麻烦可能不小,自己的修行进度,必须要加快了。


  宁缺想了想,决定去找君陌谈谈,他见桑桑一切安好,便走出了小木屋。


  只是他并不知道,在他走出去以后,本来陷入沉睡的桑桑突然睁开了双眼,那是一双毫无感情,极具威严的金色眼眸。


  ……


  书院后山,瀑布下的湖水之旁,阡陌纵横的田野里,一只大白鹅昂着高高的头颅,在水塘里游动,一只大牡鹿吃着水塘边的小草,优哉游哉,不远处,一匹大黑马在田野里驰骋着,同样惬意无比。


  宁缺和君陌相对而坐,看着这书院后山宁静祥和的一幕,良久,君陌缓缓说道:“也许世间的确有冥王之女,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


  “为什么?”宁缺问道。


  “因为你是老师选中的人。”君陌如是说道。


  天下藏书亿万,书院里起码藏了其中的七成,君陌久居此间,如何不了解冥界的传说。


  只是传说只是传说,他更相信夫子的判断。


  听到君陌这话,宁缺知道书院是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于是接着说道:“二先生,带我去看看书院后山里的‘二层楼’吧。”


  书院二层楼,是世间四大不可知地之一,这里的二层楼指的当然不是外面的旧书楼。


  其实在后山当中,的确有一处满是藏书的二层小楼。在那里,有着宁缺晋升超凡境的机缘。


  ……


  书院后山,有一座山崖,往山崖不远处,有一个高约数十米的崖洞。洞口上方有鸟儿正在快速飞进飞出,崖洞外的缓坡上,建着一幢木制结构的二层小楼。


  这座二层小楼表面全是风雨班驳痕迹和鸟屎遗痕,不知道在这片山崖之下沉默伫立了多少个年头。


  而在木楼下方,有一片露天的石台,台上有一方极大的书桌,桌上搁着堆积成山的书卷。


  宁缺和君陌来的时候,正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书生,正一握着一卷旧书,一手提着一根半秃的毛笔,在抄写着什么。


  此老似乎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对周遭一切丝毫没有理睬。


  “妙哉!妙哉!”


  <div class="contentadv">老书生在书卷里又寻到一妙处,用最快的速度将那些语句抄在纸上,然后将半秃毛笔塞进唇中舔了舔,仿佛吃到了人世间最美妙的味道,竟是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他就是读书人么?”宁缺问道。


  “嗯,一个只会读书的傻逼罢了。”君陌毫不客气道。


  这位老书生能入书院后山,是因为夫子看中了他的修行潜质,奈何此老只对读书感兴趣,认为修行会浪费其读书的时间,故而不愿修行。


  久而久之,书院里也就无人问津了。


  宁缺却知道,这老者亦是书院的一张底牌,毕竟儒家的修行法门,便是养体内浩然之气。


  读书人虽然从未修行过,但此老一旦愿意修行,修为便会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朝夕之间跨入五境之上,也不是虚言。


  宁缺并没有打扰这位一心读书的老人的意思,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老人的身后的那一方崖壁。


  那方崖壁之上搭着很多木架,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书架。这些木架上没有鸟巢,没有珍宝,没有雕像,没有盆栽,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书。


  整整一面崖壁的书,数之不尽,漫山遍野。


  “书院创办以来,便一直没有停止藏书。逾时千年,不知收藏了多少书籍,从远古时期至今日新文,全部都放在这里。”


  君陌感慨道:“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就是人间的书山!”


  君陌走了,他毕竟没有读书人的执着,只留下了宁缺。


  看着这座真正的书山,即便有冥冥中的预兆,提醒着他,机缘就在这里,宁缺也感觉有些触之不及。


  相比书院,魔宗山门的契机是明确的,那就是那座守卫山门的块垒大阵,宁缺借此领悟出了魔宗之极境——不朽境。


  知守观的契机也是明确的,那就是七卷天书,宁缺以救治桑桑为契机,领悟了道门之极境——羽化境。


  但是书院之极境——超凡境的证道契机,却是模糊的,一整座山的书,这让人如何领悟呢?


  宁缺心念一动,无形念力有感而发,精神意志将整座书山,纳入自己的感知当中。


  伴随着他的动作,整座书山都在颤动,一本本书卷从书山里飞掠而出,在宁缺面前,缓缓打开。


  一望无际的书卷,宛若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代表着千百年来,无数先贤智慧的凝聚。


  一本名为《天地气息本原考》的书里,阐述着天地元气的本源。山崖绝壁流云间,天地元气无处不在,青树静水游鱼里,依然有天地元气,那么进入人类的身体,依然还是天地元气。


  如此思考,昊天道门挥手而至的昊天神辉和魔宗强者身躯内的真气,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还有一本名为《书院不器意》的书里,提到了书院独有的“不器意”,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大道不器,乃指天之道,不在乎具体的形态。


  君子不器,是指人不能拘泥于一些固有的规则。


  不器二字,便是对规则禀持着居高临下,骄傲而散漫的态度。


  这便是书院中人,奉行的大道……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里,都有着属于读书人,属于儒家所独具的精神,唯有善于养气之人,方能领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