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4章

  可家中二房先坏了规矩,他当时都没说什么现在自然也不能说什么。


  想到这里宋老爷子脸色十分阴沉。


  “二丫呢?她是不是有去店里忙了。”如果最初只是因为这个孙女最像她所以偏疼三分,可自从妙香斋开业以后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对这个孙女是一百个满意。


  自从孙女经营了妙香斋,家里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这个孙女也是个孝顺,店里刚挣钱就给老家添了辆牛车。


  说是自己给老婆子年纪大了,买个牛回来还可以帮忙耕地运粮。


  他没想到他这辈子没享到儿子的福,倒是提前享了把孙女的福气。


  族里人自从妙香斋开张以后他们这房的地位都高了不少,毕竟没人会和银子过不去。


  家里人出门都是被捧着的,他们无非也就是想让儿子到妙香斋当个小工挣点银钱。


  可以这么说,他儿子中举都没有这样风光。


  毕竟宋父前程再好也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好处,可宋云汐开的店可不一样。


  她得招小二吧!外面人哪里有他们这些村里人好。


  不过宋老爷和宋老太之所以这样受欢迎,也是因为宋云汐最后也从村里选了两个和宋老爷他们关系好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宋云汐在两老的地位并不低。


  陶氏闻言小心的看了眼宋父,又赶紧低下头并不吭声。


  宋老爷有些疑惑的看着陶氏,转而盯着宋父。


  宋父看到父亲的目光吓了一跳,并没有回答而是笑着转移话题道“爹你还不知道吧!你又有小孙子了。”


  宋老子爷子闻言并没有什么反应,毕竟他现在已经不缺孙子了。


  “我问你们二丫呢?”宋老爷子不耐烦的问道。


  宋父也不敢吭声了,这时候刚醒的宋云汐听到院里吵闹的声音。


  连忙起来推开门,一看到外面的爷爷和奶奶。又注意到了一旁不吭声的宋父,连忙哇一下就哭着扑向宋老太。


  宋老太看着顶着个巴掌印双眼通红的宋云汐吓的一跳,又见很少哭的宋云汐在自己的怀里居然哭的这样惨。


  一下子愣住了,有些心疼的摸着宋云汐肿的老高的小脸。


  顿时感觉怒火中烧,她如此宋老爷子也没好到哪里去。


  只听宋老爷子有些愤怒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宋云汐听到爷爷的问话连忙抬起小脸,语气断续的说道


  ”爷爷父亲不是故意的,都是我不好。我从店里回来应该下厨给彩姨娘做桂花糕的,毕竟她怀着我的弟弟。”


  “她算是个什么东西,也配让我乖孙女忙了一天回来给她做糕点。”宋老太闻言差点气炸了,愤怒骂到。


  宋老子一言不发进了厨房,拿起来厨房的擀面杖就朝宋父打去。


  宋父看到了赶紧拔腿就跑,“爹,我不就给了这丫头一巴掌吗?不过是个丫头片子不懂事我个当爹的还不能教导一下她了。”宋父十分不服气的说道。


  “我看不懂事的应该是你,不过是个上了台面的贱妾。你为了这么个玩意居然敢动我孙女。当爹的教育她是吧!那我这个当爹的也能教训一下你吧!”


  宋老爷动作麻利丝毫看出来,已经五十多岁了。


  <div class="contentadv">在他一棍子打在宋父身上,宋父疼的嗷一嗓子。跑的更快了。


  彩姨娘躲在一边吓的一声都不敢吭,她没想到宋老爷真的会为了一个丫头片子打自己的儿子。


  陶氏低下头,强压着嘴角的笑。怕自己会笑出来,没办法只能狠心掐了自己一把。


  要是早知如此她早就把两老请来了。


  “老三家的走咱们进去,让你爸好好教教老三。”宋老太冷冷扫了眼挨打的老三冷漠的说道。


  “哎,娘”陶氏忙应了一声,想上前扶一把宋老太。连背影里都充满了愉悦。


  宋老太刚坐下就连忙问道“刚刚那个是媒婆吧!她来是为谁来的,大郎还是云汐。”


  “是魏公子请了云县最好的媒人,来商量定亲的事。”陶氏说起这事嘴角的笑压都压不下来,自从知道魏长筠考了案首她是一百个满意。


  “哦,这样啊!”宋老太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清楚了。


  “可不,本来媒人还要见见云汐走个过场。不过云汐这样子哪里能见人啊我就给搪塞过去了。”陶氏边说边小心看了宋老太。


  宋老太脸色果然黑了下来,也得多亏两家早就说好了走个过场不然岂不是耽搁了自家孙女。


  “老三当真是不像话,你不要什么都纵着他。


  至于院里的那个不过是个玩意养着就是了,但是他要是想宠妾灭妻。


  只要我和你爹还活着一天那就不可能。”宋老太都这把年纪了,哪里能不懂儿媳妇就是在给自己上眼药。


  可若不是儿子太过分了又怎么会如此,三房毕竟不是二房。


  陶氏的父亲可是县令,哥哥有在翰林。自己的大孙子也出息这么小就是秀才,小孙子还小不过也很聪明。


  孙女于商贾一道更是有几分天赋,其实觉得商人地位低看不起商人的也大多是些自命清高。


  没什么本事的人家,但凡能力强一点都很清楚商人的重要性。


  她还在家中时,父亲就教导过自己。商人地位之所以会低,是因为商人的地位高了会威胁到朝廷。


  毕竟行军打仗,天灾人祸哪个能不要银钱。所以只能压低商人的地位,让大部分的钱银掌握在上位者的手里。


  而且商人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最基本的保障还是有的。


  很多穷人若是真的生存不下去了行商也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


  父亲也曾说过但凡官场上的人,都说着商人低贱但是谁家都有自己经商。


  挂在奴仆名下自己经营,若是这么出事也和家族无关。


  可赚的银钱却都是收回自家的,也已经成了默认的规矩。


  所以凡是可以开门营业的,谁背后都有些人。要不就是世代做这个的。


  能够传承的就是皇商,这事皇上也是清楚的。毕竟现在的皇商背后就是那位万岁爷。


  所以她不但对孙女行商没有感觉还十分赞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