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 070【稿费】

070【稿费】

赵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最能接受格位论的,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而是贱户和家奴!<br/><br/> 同时,还必须识字,有一定的自我思想。<br/><br/> 就拿费纯、费瑜来说,他们也想加入大同社,却遭到社员们的集体反对。<br/><br/> 不但他们的主人保持沉默,就连徐颖、刘子仁等贫寒士子,也都不愿站出来帮忙说话。<br/><br/> 赵瀚试图说服众人,强调人格生来平等,但还是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br/><br/> 无非——<br/><br/> 我承认格位之论,我也承认人格平等。<br/><br/> 但是,集结文社,家奴没资格参加!<br/><br/> “哥哥,今天卖得可好了,”费纯兴高采烈道,“有个客商,足足买走一百本,给的还是二两足银。”<br/><br/> 费瑜则吐槽道:“铁脚会和船会就很小气,好多人合买一本。买回去以后,还给别人讲故事,一文钱听一章小说,把买书的钱都赚回来了。”<br/><br/> “对了,”费纯又说道,“有客商打听,能不能花钱订购。他们都是外地商贾,只在河口镇逗留半个月,害怕错过后面的小说章节。”<br/><br/> 赵瀚猛拍大腿,高兴道:“这主意好,我怎没想到。你们去说,想要订购的,就交十文钱定金,在酒楼这里登记便可,今后直接来酒楼柜台取书。酒楼只保管三个月,逾期不取,订购作废,订金不退。”<br/><br/> “好,我这就去说。”费纯立即行动。<br/><br/> “我也去。”费瑜喊道。<br/><br/> 这两个书童,对卖杂志特别积极,尤其是这一期《格位论》!<br/><br/> 他们表现得迫不及待,想要更多人懂得“人格平等”的道理。就算不能改变现状,只要大家认同人格平等,他们都是打心眼里高兴的。<br/><br/> 农民是进步力量,但农民同样思想消极。<br/><br/> 想要吸引农民,非得有天灾人祸不可,一旦出手就要闹出大动静。<br/><br/> 而有知识的贱户,才应该是早期争取对象。<br/><br/> 将近傍晚,赵瀚收拾东西回书院,费瑜突然带着一个商贾过来。<br/><br/> “哥哥,有位老爷想见你。”费瑜喊道。<br/><br/> 这人穿着棉花夹心的曳撒,头戴一顶黑色大帽,拱手说:“金陵卢裕,字光大,万历三十年进学。见过赵先生!”<br/><br/> “不敢当,”赵瀚连忙回礼,“阁下是前辈,在下只能称晚生。”<br/><br/> 卢裕立即笑道:“那我就托大,叫一声贤弟如何?”<br/><br/> 赵瀚说道:“光大兄太客气了。”<br/><br/> 卢裕拿出一本《鹅湖旬刊》,直接翻到小说部分:“贤弟,这《射雕英雄传》是否写完?”<br/><br/> “写完了。”赵瀚说道。<br/><br/> 卢裕说明来意:“我欲带回金陵出版,贤弟可否赐稿?至于润笔费,那个好说。”<br/><br/> “多少钱?”赵瀚直接问。<br/><br/> “三十两如何?”卢裕开价道。<br/><br/> 赵瀚扭头看向费瑜:“送客!”<br/><br/> 费瑜笑道:“卢老爷请。”<br/><br/> 卢裕伸出一个巴掌:“五十两。”<br/><br/> 赵瀚说道:“五十两可以,只给你一半稿子。”<br/><br/> “太贵了。”卢裕摇头。<br/><br/> 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风鼎盛,出版业发达,稿费是很高的。<br/><br/> 但也要看作品类型。<br/><br/> 比如通过特殊渠道弄来稿件,印刷程墨集子(应届进士文章汇编)发行,这种教辅资料的稿费就很高。<br/><br/> 需请一名家,给程墨集子作序,稿费至少一百两,甚至是二三百两,具体看这个名家的地位。<br/><br/> 再请几个才子,点评文章、编校文章,稿费至少每人十两,还得请他们吃一顿好的,印刷出来再每人送几本样书。<br/><br/> 这类教辅资料,印刷量非常大,根本不缺销量,稳赚不赔,稿费可观。<br/><br/> 小说就不行了,谁也猜不准啊,纯粹是赌运气。<br/><br/> 卢裕很看好《射雕英雄传》,他想了想说:“六十两,我要全部稿子,作者署名李卓吾如何?”<br/><br/> 唉,这些奸商,李贽都死几十年了,居然还想蹭人家的热度。<br/><br/> 赵瀚笑道:“四十两卖你一半,若销量过得去,你想全部刊完,剩下一半再卖你一百两。”<br/><br/> 卢裕无语,很不想说话。<br/><br/> 行情就是这样,出版程墨集子,名家随便作一篇序,就能有一二百两稿费到手。<br/><br/> 赵瀚耗费三年时间,辛辛苦苦写出《射雕英雄传》,却被书商认为只配拿几十两稿费——这还是书商觉得他的小说会畅销。<br/><br/>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一百两成交,双方都觉得自己亏了。<br/><br/> 赵瀚一次性获得100两,其余的他就不管了,作者署名阿猫阿狗都可以。<br/><br/> 这玩意儿没法扬名,士子创作小说,只会惹人耻笑。<br/><br/> 《封神演义》近些年畅销,可是谁写的都搞不清楚。甚至,根本没有作者署名,只备注“某某某编辑”,几百年后还在猜真实作者。<br/><br/> 卢裕封来三十两定金,还请赵瀚吃一顿酒。<br/><br/> 免费晚餐,不吃白不吃,赵瀚把费纯、费瑜也叫上桌。<br/><br/> 推杯换盏之间,赵瀚指着杂志问:“这《格位论》,光大兄怎么看?”<br/><br/> 卢裕避而不谈,笑道:“我只管赚钱,早就不研究学问。”<br/><br/> “阁下是来铅山进货的?”赵瀚问道。<br/><br/> “买几船纸回去。”卢裕回答。<br/><br/> 全国产纸的地方很多,南京周边就有。卢裕舍近求远,是因为铅山纸品类齐全,价格还相对便宜得多。<br/><br/> 明代的贸易运输,若能全程装船走水路,那最大的成本就是关税(过路费)。<br/><br/> 但是,笔墨纸砚和书本,可以免收过路费!<br/><br/> 即便勋贵豪强私设关卡,也不敢对文化用品下手,这玩意儿容易引起社会公愤。<br/><br/> 赵瀚又敲着杂志说:“李卓吾先生,已经死了几十年,恐怕没人相信《射雕英雄传》是其遗作。若把《格位论》,印在小说的扉页,岂不是更能让人相信?”<br/><br/> “对啊!”<br/><br/> 卢裕心领神会,高兴道:“此法甚妙。来,我敬贤弟一杯!”<br/><br/> 一顿饭吃完,两人约好明日抄稿。<br/><br/> 稿子不能让卢裕带走,赵瀚自己还要用呢。只能请人抄写,抄完了再结稿费尾款。<br/><br/> 至于抄书之人,赵瀚推荐了刘子仁、徐颖,也算帮他们赚点外快。<br/><br/> 赵瀚扔出一锭银子,足有二两,对费纯、费瑜说:“你们推销旬刊,这几日辛苦得很,且拿去分了吃酒。”<br/><br/> “多谢哥哥!”<br/><br/> 二人大喜,感觉跟着赵瀚更有混头。<br/><br/> 赵瀚也很高兴,总算是发财了,这可是一笔巨款。<br/><br/> 翌日,卢裕来到书院,请徐颖、刘子仁抄稿。<br/><br/> 他急着要稿子,干脆费瑜、费纯也加入,四个人一起抄速度更快。<br/><br/> 中午休息,徐颖和刘子仁,结伴前来致谢。<br/><br/> 赵瀚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有好处自然想着你们,莫要再说那么许多。”<br/><br/> “大恩不言谢,今后必有回报。”刘子仁拱手道。<br/><br/> 徐颖则不再说话,他愈发内向沉默,什么事情都是记在心头,不会轻易说出来招惹是非。<br/><br/> 明中期的抄书人还很多,随着活字印刷技术的普及,明末已经很少有抄书业务了——偏僻州县例外。<br/><br/> 普通书籍,书铺里就能买,而且价钱还便宜。<br/><br/> 真正价格昂贵的书,有需求的人又很少,帮人抄书赚钱纯属碰运气。<br/><br/> 不知何时,费元鉴突然冒出来,低声说道:“陈立德走了,我见他一脸怨恨,恐怕会到处诋毁你。”<br/><br/> “敢提出格位论,我就不怕人诋毁,”赵瀚跟费元鉴勾肩搭背,“不过,还是多谢提醒,最近学得怎样了?”<br/><br/> 费元鉴说:“已在学习本经,两年后看能不能考秀才。”<br/><br/> “与君共勉。”赵瀚笑道。<br/><br/> 却说那书院老师陈立德,在辩会被搞得颜面扫地,没脸留在含珠书院教书。<br/><br/> 这货领了工资,立即卷铺盖离开。<br/><br/> 他远远跑去石塘镇,投奔年轻时的同窗,在石塘祝家的私塾谋得一份差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