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最苦塞王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最苦塞王

平凉府。
地处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距离西安府五百里。
皇太孙的仪仗自西安出发,开赴平凉府。
此时九大塞王之一的肃王朱楧,正驻守平凉。
所有藩王中,肃王的封地位于最西边,也是日子过的最苦的。
仪仗大军一路向西,越走越荒凉。
本来陕西就人口稀少,西边更是不毛之地,常年住着的大多是军户。
随行的詹事府官员甚至劝告朱允熥,前往平凉府一路艰险,还是别去了。
朱允熥没理会。
九大塞王,沿着长城分驻九地,一辈子都绑在这儿替我看家。
人家牺牲这么大,连去看一眼都嫌累?
让不让人心寒?
一路吹风十多天,好不容易到了平凉府。
肃王朱楧早已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
文官么几个,主要是武官,清一色的边军盔甲。
“皇太孙远道而来,臣不胜惶恐。”
肃王朱楧眼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朱允熥将他扶起,笑道:“半年不见,肃王你成熟了。”
二人年龄相仿,在大本堂读书时,关系很好。
去年朱允熥和几个藩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麻袋套在先生黄子澄头上,一起敲闷棍,肃王朱楧也是参与者之一。
当时这小子出手可狠了!
当时还提议将黄子澄扔进秦淮河当王八。
都是一起揍过老师的铁哥们,话不多说,全是感情!
朱允熥全程面露笑容,拉着朱楧的手。
二人进了王府。
其实不算王府,由几座二三层的建筑,是肃王的临时暂住地。
相比秦王府的雄壮、富丽堂皇,这地方如同乞丐窝。
“此处不比京师,让皇太孙受苦了。”
朱楧显得拘束,不知是不是被秦王府之事吓的。
“孤很好。”朱允熥点头。
记得肃王在大本堂时,是个活泼的少年,一言不合就撸袖子和兄弟干架。
怎么半年不见,变得如此低调谨慎......
肃王朱楧,原本受封汉王,封地在陕西汉中府。
后来随着蓝玉、沐英等人在西北一线不断经略,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被明军牢牢掌控。
出于御边需要,朱楧被改封为肃王,到甘州就藩。
真正的肃王府建在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靠近嘉峪关。
比平凉府还往西一千五百里路。
朱元璋是担心儿子水土不服,所以让朱楧在平凉府先住两年适应下。
说句难听的,以甘州的那点人口和条件,堂堂亲王若生了重病,都没地方抢救!
甘州距离西安府都有两千多里路,更何况京师。
这里真是苦寒之地!
连亲王俸禄都没得发。
肃王朱楧感慨道:“我与庆王、代王、辽王、宁王五兄弟的封地远在边地,民少赋薄,朝廷每年只暂时给岁米五百石。”
亲王就藩后,俸禄是由当地官府发放的。
亲王年俸五万石,如今一年才给五百?
朱允熥有些不敢相信,他扫了眼当地官员。
平凉府知府身子一颤,立马站出来,俯身道:“启禀皇太孙,平凉府确有难处,臣早已上报朝廷,户部下文说暂给岁米五百石。”
既然不是地方官府苛刻,朱允熥只得安慰肃王:“这只是朝廷一时权制。”
听说户部尚书郁新,正计划调整藩王俸禄,由禄米岁支五万石,改为一万石。
目前只是提议,老朱还在思考。
朱楧缓缓点头:“朝廷有难处,臣是知道的,并非责备平凉府。”
二人说了几句。
朱允熥开始传达朱元璋的旨意。
“陛下特地交代,陕西行都司所属的甘州五卫及肃州、山甘、永昌、西宁、凉州诸卫,交由你肃王负责整饬。”
肃王朱楧拜倒:“臣朱楧定不负父皇陛下厚望!”
朱元璋最信任儿子们,将军队的权力逐渐从骄兵悍将手中,一步步夺过来交到儿子们手上。
这导致了,藩王对藩地及其周边的军政,拥有着极高的独立管辖权。
每个藩王有三护卫,但此时肃王府,只勉强凑足了甘州中护卫和甘州左护卫。
肃王麾下大概有一万人马。
朱允熥说道:“孤回朝后,就从甘州诸卫调取将士,组建甘州右护卫,给你把人员配齐了,还有俸禄问题。”
“臣谢过皇太孙!”朱楧再拜。
“十四叔,何须如此。”
朱允熥将他扶起。
说完国事,下面是家事。
“十四叔,听闻你挑好了王妃,就要大婚了?”
“是。”朱楧含蓄地点点头。
小青年有些害羞。
肃王妃是濠梁卫指挥使孙继达的女儿。
就藩宁夏的庆王朱栴,王妃孙氏同样是孙继达之女。
孙继达非勋贵集团出身,当年打常州时,立下大功才升任指挥使。
他就是明军中普通的中层军官,竟然生出两个王妃?
朱允熥特地找了个机会瞧了瞧未来肃王妃。
一看发现,这姑娘太好看了!
十六岁,长得十分温柔。
难以想象,武将家里养出来的,能有这般小家碧玉!
大明皇太孙驾临平凉府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西北。
数日后,有番僧前来觐见。
这个秃驴是土酋哈昝派来的。
去年蓝玉征讨罕东,夺取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遁而去。
现在哈昝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听闻大明皇太孙来了,喜不自禁,立刻派番僧来觐见,恳请归附朝廷。
朱允熥深知祖父朱元璋对西北的态度,主以招降为主。
于是同意了他们的投降,并奏请朝廷单独设立一个卫所,按内地诸卫的标准配置官属。
未来大明经略西北,就靠这些炮灰充当带路党了。
朱允熥在平凉府小住了几日,当地官府压力极大。
主要是补给困难。
护卫皇太孙的兵马足足上万人,平凉府实在吃不消。
让原本不富裕的平凉府,更加雪上加霜。
朱允熥体谅他们的难处,下令大军启程,前往宁夏庆王府。
......
苏州府太仓州。
刘家港,是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
当年的大明首富沈万三,就寓居于刘家港,并经常泛海经商。
此时的刘家港内,停泊了数百艘海船。
其中长达百米的巨无霸宝船足有六十余艘!
码头上,大量人员来往,将一箱箱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装船。
还有一箱箱的大明宝钞。
由于东西太多,光是装船就已经装了三天三夜。
一名头戴三山帽的宦官站在船头,他身穿蟒袍,挂着披风,高大的身躯依依不舍的面对奔涌的长江。
马和,今日将作为钦差正使,出使西洋诸国。
一身戎装的李彬大步走来:“马少监,济川卫和太仓卫的人马都准备好了。”
马和缓缓点头:“传令,登船!”
一声令下,上万军队陆续登船。
一门门漆黑的火炮被架起。
很快,一支拥有大小船只二百艘的庞大特混舰队形成!
马和手捧着圣旨,目光闪出一丝威严。
这次出海,不仅仅是为了赚银子,更是宣扬大明国威!
他要让海外诸国看到。
什么叫真正的战船!
什么叫真正的航海!
什么叫真正的天朝上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