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争相牵马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争相牵马

叔侄闹得不愉快,朱允熥趁机出去出去巡视各地。
官道上。
朱允熥独坐龙辇中。
姚广孝跟在外面,二人隔窗谈话。
说起秦王府一事,姚广孝道:“陛下让诸王觐见储君,先要在前殿以君臣之礼相见,再让皇太孙去后殿行叔侄大礼,亲情与皇权相克,君臣父子相悖,此乃祸端!”
老和尚的意思朱允熥明白。
皇太孙和秦王是君臣关系,秦王犯下罪孽,本应直接处置。
可因为叔侄关系,搞得没法处置,朱允熥只能斩断朱樉的左膀右臂。
面对姚广孝的煽风点火,朱允熥只是淡然道:“秦王是诸位之首,不可妄动。”
姚广孝道了声佛号,说道:“非也,正因秦王是诸王之首,皇太孙若是动了他,诸王还有谁敢不服皇太孙?”
“呵呵......”
朱允熥不动声色地道:“老和尚,你这算盘打得好啊!”
“皇太孙何意?贫僧不明白。”姚广孝装傻充愣。
朱允熥冷笑道:“孤巡视九边,所有藩王都在看着,要是第一刀就动了秦王,诸王难免心生畏惧反感,到时燕王、晋王怕不是会睡觉都能笑醒。”
心思被看穿,姚广孝丝毫不慌,反而一本正经地道:“皇太孙此番巡视九边,目的不就是威服诸王吗?”
他继续循循善诱:“你是君,他们是臣,不服就得治!”
目光遥望东南,朱允熥缓缓道:“这天下最大的君是洪武皇帝,孤即便是皇太孙,做事也不能越了他老人家的底线!”
老朱最为护短。
秦王是他的儿子,哪有侄子打叔叔的道理?
要打,也得等老头子没了再打。
老头子尚在,孙儿当着他老人家的面打叔叔,就是大逆不道!
若是放在二十一世,侄子打叔叔,最多是报警接受治安处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可在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
《大明律》里明确规定,不孝不悌之人,杀之可也。
受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禁锢,律法规定的内容,也代表当时的价值观。
“老和尚,孤劝你收起那些歪心思,否则你会死的很惨的。”
打开帘子,朱允熥看着姚广孝,语气依旧平淡:“孤杀人的方式有一百种。”
“......”
姚广孝双手合十,目视前方。
一路跟来,他对皇太孙已经有了些许了解。
绝非愣头青!
看似冲动,实则颇有城府,行事皆有目的。
姚广孝真担心这个小杀星,会忍不住对自己动刀。
死没什么可怕的,怕的是毫无价值的死。
若是像秦王府长史那样,被皇太孙冷不丁一刀砍死,人生能有什么意义?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到了一座军营。
“臣耿炳文拜见皇太孙!”
长兴侯耿炳文,亲率军中将官前来迎驾。
陪同的还有陕西都指挥使聂纬、都指挥同知王毅等武官。
大领导去视察,都会提前通知。
掩藏踪迹偷偷摸摸去的,多是找茬。
朱允熥一招手:“兴。”
目光打量着耿炳文。
看模样六十来岁,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将。
自洪武二十四年三月起,耿炳文奉诏一直陕西训练马步士卒。
耿炳文说道:“皇太孙殿下远道而来,定是鞍马劳顿,还是先进卫城歇息吧。”
陕西都指挥使聂纬等人也在一旁相劝。
去年皇太子驾临西安,他们没有照顾好,深感自责。
时隔一年,皇太孙又来,这次必须照顾好了!
朱允熥道:“不急,检阅后再说。”
他看向耿炳文:“长兴侯,此时能检阅军士?”
耿炳文点头:“随时可以!”
他一挥手,对副将道:“鸣鼓,召集军士!”
副将急急而去,召集军士受阅。
知道外甥喜欢装逼,开国公常升第一时间牵来了骏马。
朱允熥翻身上马,看向众将:“谁愿为孤牵马?”
“末将愿意!”
几道大嗓门不约而同响起,陕西都司的武将们一个个争相而上。
尤其是陕西都指挥使聂纬,最能抢!
他是八面玲珑之人,和秦王朱樉的关系很好。
去年蓝玉征讨罕东,他又是蓝玉手下主力,受蓝玉保举立下首功。
如今皇太孙来了,要骑马,聂纬恨不得背着皇太孙检阅三军。
长兴侯耿炳文为人含蓄沉稳,他跨出一步,见诸将争的厉害,就此止步。
聂纬发现后,立马推开众将:“长兴侯在,有什么好争的。”
他主动把机会留给耿炳文。
不得不说,这位陕西军方的一把手,不仅会打仗,还很会来事!
面对朱允熥的目光,耿炳文道:“为皇太孙牵马,是臣的荣耀。”
说着就要接过缰绳。
有心就行......朱允熥笑道:“长兴侯是开国功臣,孤视为前辈,怎敢让你牵马。”
说着,一指陕西都指挥使聂纬:“就你了!”
聂纬大喜,忙礼貌的从耿炳文手中抢过缰绳。
为皇太孙执鞍牵马,众将眼中全是羡慕。
西安府,驻扎着七个卫,还有秦王府三护卫,共计十个卫近六万人马。
此番朱允熥临时检阅陕西兵马,规模不大。
主要是看看军队是否武备松弛。
一圈下来,他很满意。
陕西的兵马常年作战,皆是一色的青壮,个个腰板挺直,分明是那种百战老兵,精锐之士。
朱允熥兴味昂然,笑着道:“孤曾听人议论:长兴侯善守不善攻,凉国公善攻不善守,今日得见,孤以为长兴侯进可攻退可守!”
耿炳文忙道:“臣是上了年纪的老将,早就过了巅峰期,不复当年之勇,更不敢与凉国公相提并论。”
此时的耿炳文更像是一块盾。
就连说话的语气,也让人感觉很稳。
闲聊几句,朱允熥忽然严肃道:“陛下有旨,让孤代为传达。”
众官立马拜倒听旨。
朱允熥骑在马上,说道:“诏并西安右卫于西安中护卫,改华山卫为西安左护卫。”
“另从陕西诸卫中挑选精壮军士为秦府护卫,长兴侯,此事交由你来办。”
“臣耿炳文领旨!”
改并卫所的确是朱元璋的意思,临行前祖孙二人聊过西安府的军事。
而后面撤换秦王府护卫,却是朱允熥的意思。
秦王朱樉的亲信,无非是秦王府一众官员,还有三护卫兵马。
朱允熥亲手砍了秦王府的首领太监和长史,现在又借故调走秦王府三护卫。
无疑等同于架空了秦王。
这个二叔太闹腾了。
不听话就是欠收拾!
朱允熥担心秦王反抗,特地将此事交由耿炳文来办。
洪武三年时,耿炳文担任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
越是开国老将,越是油盐不进,秦王还拿他没办法。
耿炳文表面上和秦王朱樉的关系不错,实则也在暗中监视秦王,不时给京师的朱皇帝发密报。
历史上,秦王次妃邓氏被赐死,就是老耿偷偷告的状,以至朱樉和耿炳文爆发激烈冲突,险些兵戎相见。
这次朱允熥巡视西安府,并非来找茬,主在安抚军队。
如何能让大头兵们道你一声好?
自然要发福利!
领导的千言万语,抵不过一份真真实实的福利。
朱允熥以皇太孙的名义,给陕西全境军士发放布绢五十万匹、绵花二十万斤、粮米十万石。
一半是从江南带来的。
另一半从陕西各府仓库支出。
然而这么好的事,居然出了岔子!
有几个州府仓库,不是着火,就是仓粮陈腐。
总而言之,拿不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