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

八十三章:满门抄斩(七千字大章)

朱棣反而在这个时候显得和颜悦色,笑道:“你不必急着说,朕也不急,你尽管哭便是。”<br/><br/> 沈静的哭声倒是戛然而止了。<br/><br/> 就好像一个人回光返照一样,沈静在这一刻,居然出奇的冷静下来。<br/><br/> 他吐字清晰地道:“做的……乃是倒卖粮食的买卖。”<br/><br/> 朱棣不吭声。<br/><br/> 粮商……显然不是什么大罪,毕竟这王法里可没有不许卖粮这一条。<br/><br/> 沈静继续道:“往往某处发生了灾情,草民……草民就会通过关系……”<br/><br/> 朱棣好奇道:“什么关系?”<br/><br/> “草民乃是江南世族,颇有一些根基,同窗、师生……同乡……的关系都可用。”<br/><br/> 朱棣面露冷色,却是没再吭声。<br/><br/> 于是沈静接着道:“寻到了关系,与地方上的人约定之后,便将大量的粮食,送至受灾的州县,以十倍、百倍的价格……售卖……”<br/><br/> 此言一出,只听一声闷响,那刘让一头栽倒。<br/><br/> 刘让直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随即才清醒一些,于是又赶紧爬起来,立即道:“不对,不对,给灾区运粮,绝不是大罪,这是缓解灾情……有功无过。”<br/><br/> 他急了。<br/><br/> 朱棣却依旧笑而不语。<br/><br/> 沈静却是哭丧着脸,像死了娘一样。<br/><br/> 对他来说,晚说不如早说,因为已经无法藏匿了。<br/><br/> 他哭丧着脸,如实道:“想要将粮食十倍、百倍的售出,就必须得确保灾民缺粮,若是不缺粮,如何能售卖出如此的高价?”<br/><br/> “所以往往要买通人,禁绝其他的粮船,而朝廷的赈灾粮,也要尽力缓发,缓发的赈济粮,还可计入其他的损耗。”<br/><br/> 朱棣的脸色已经骤变,他搭在案上的手肘,禁不住震了震。<br/><br/> 只见沈静继续道:“只有人饿了,身边有人饿死了,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家底掏出来,才会争先恐后的拿出家里最后一个铜板买粮,先饿死没银子的,此后饿死银子少的,再之后……”<br/><br/> 刘让已经身如筛糠,他眼眶一片通红,其实已经彻底的急眼了。<br/><br/> 只见刘让抖着手,指着沈静大骂:“你胡说什么,你胡说什么,你可知道,你胡乱说这些话的后果?你是不是有什么冤屈,是不是有人逼迫你这样说的……”<br/><br/> 沈静则是整个人匍匐在地,他此时其实格外的冷静,不冷静也不成啊,家里到底能死几口人,就看他现在了。<br/><br/> 他按捺住满心的惊惧,磕头如捣蒜道:“刘让……我是知道,此前他与刑部的人有来过,与我还叙了旧情,原来是他的高祖,曾与我的曾祖乃是同窗,当时我们喝了水酒,几杯酒下肚,他便口称我无罪,定会为我讨还公道,还说……到时他一定要弹劾张安世人等………”<br/><br/> 刘让打了个趔趄,后退了两步,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沈静。<br/><br/> 听了沈静的话,朱棣倒是笑了,却是道:“靠这个,就挣来了一百二十万两纹银?”<br/><br/> 朱棣已经不在乎刘让说了什么了,他现在只想知道他想知道的。<br/><br/> 沈静现在可谓老实之极,他颤声道:“其他的买卖也有,这是数代经营的买卖……”<br/><br/> 朱棣挑眉道:“太祖高皇帝时也有?”<br/><br/> 沈静如实道:“那时行事很小心,不过……父亲在的时候,确实也干过一些。”<br/><br/> 朱棣倒是有一件事比较好奇,便道:“可是为何四乡八里之人,都称你为善人?”<br/><br/> 沈静便道:“草民……确实修桥补路,还兴办了几处学堂,周济了不少读书人,若是遇到方圆十里,无人拾捡的尸骨残骸,也会教人收拾一下,送去义庄安葬……”<br/><br/> 朱棣道:“不曾想,你竟还真有善心?”<br/><br/> 沈静战战兢兢地道:“干这样事的人,都有善心,不然每日睡不踏实……”<br/><br/> 听到这里,朱棣终于又站了起来,四顾左右,道:“今日卿等都在,怎么说?”<br/><br/>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br/><br/> 此时,朱棣的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道:“张安世。”<br/><br/> 张安世便上前道:”臣在。”<br/><br/> 朱棣道:“说说吧,当初你为何要炸沈家庄?”<br/><br/> 张安世一脸迟疑地道:“真话还是假话?”<br/><br/> 朱棣只吐出两个字:“真话。”<br/><br/> 张安世道:“事情是这样的,臣在船运商行那儿,其实也打听到了沈家的一些事,只是没有证据。只是臣觉得事关重大,所以赶紧禀告了臣的姐夫……”<br/><br/> 朱高炽一愣,诧异地看着张安世。<br/><br/> 张安世继续道:“姐夫听说之后,也忧心忡忡。说要查,只怕不容易,这沈家人经营了这么久都没有败露,怎么可能轻易查出什么来呢?只是事关重大,所以只能行非常之事,那么……索性就将事闹大,闹的越大越好,闹的越大,就有越多人关注!“<br/><br/> “于是……臣便斗胆,直接将沈家的庄子炸了。当然,这里头也有朱勇、张軏、丘松的功劳,他们不辞劳苦……“<br/><br/> 听到这里,朱棣便摆摆手:”好了,朕知道怎么回事了。”<br/><br/> 朱棣随即目光就落在了刘让的身上:“张安世说,他这样干,就是知道你们这些人尸位素餐,知道你们会包庇沈家,看来你没有教张安世失望啊,你果然是这样的人。”<br/><br/> 这话可谓是讽刺意味十足!<br/><br/> 刘让脸色铁青,却是再也无从辩驳,期期艾艾地道:“是臣失察……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br/><br/> 却见朱棣勃然大怒,猛地抄起了公案上的石笔架,朝刘让砸去。<br/><br/> 啪……<br/><br/> 这石笔架不偏不倚,正中刘让的面颊,刘让吃痛,捂着脸,啊呀一声惨呼,很快,他的面颊便肿得老高。<br/><br/> 朱棣咬牙切齿地道:“只是失察吗?只是你所谓的失察,害死了多少百姓?因为你的失察,朝廷的赈济粮食,非但不能救人,反而肥了不知多少官吏。”<br/><br/> “你不是平日里都说仗义执言吗?不是成日将苍生天下放在嘴边吗?这个时候,你竟和朕说失察?倘若别人,说不定可以失察,但你这嘴里都是圣贤书的人,如何能配得上失察二字!”<br/><br/> 刘让惶恐万分,忙是匍匐在地,捂着脸道:“臣……臣……”<br/><br/> 还不等他说下去,朱棣便冷冷地道:“看来到了现在,你还不知如何悔改,可见灾民的惨状,在你心里算不得什么!这样也好,来人,捉刘家人等,上下老幼,男子流放琼州为军奴,女子充教坊司,让他全家都尝一尝寻常百姓的苦头,教他们生生世世都翻不得身!”<br/><br/> 刘让听罢,猛地打了个激灵,急道:“此臣之罪,陛下何以祸及妻儿?”<br/><br/> 朱棣神色不变地道:“你风光得意的时候,你的妻儿不也跟着你沾光?如今因为你所谓的失察,害死了多少人,更遑论朕若是信了你的奸言,这张安世几个,岂不也因你的诬告而受害?”<br/><br/> “你只想着自己的家人受了无妄之灾,为何就不想想,因为有你这样狗一般的人,又有多少人受害呢?”<br/><br/> 说到这里,朱棣再不想跟这样的人多费唇舌,沉声下令道:“来人,拿下去,此人先别急着杀,先送诏狱慢慢惩治。”<br/><br/> 刘让听罢,已觉得自己脑袋有些昏沉,他本还想说饶命,只是话未出口,便被人毫不客气地拖拽了出去。<br/><br/> 殿中鸦雀无声。<br/><br/> 朱棣则又道:“至于这沈静……朕念他还算老实,平日里也算做过一些善事,对自己的罪责,还算是供认不讳,那么……就从轻发落吧。”<br/><br/> 朱棣顿了顿,便道:“就不要灭他三族了,诛他全家老幼吧,其本人……凌迟!”<br/><br/> 沈静听到这里,脸上直接白得毫无血色,一头栽了下去,人已昏死。<br/><br/> 朱棣又特意补上一句:“查抄他家,一个铜板都不能遗漏。”<br/><br/> …………<br/><br/> 其实朱棣很愤怒。<br/><br/> 他所愤怒的是,居然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等事。<br/><br/> 更可怖的是,这沈家干了这么多年,他竟是现在才知道。<br/><br/> 若不是这一次闹得极大,只怕他一辈子都被蒙在鼓里。<br/><br/> 亏的他还没日殚精竭虑,想着如何赈济,原来干的都是无用功啊!<br/><br/> 只一个沈家,就让他赈济的百般手段统统破功。<br/><br/> 是可忍,孰不可忍。<br/><br/> 不过亦失哈却知道,朱棣越愤怒,表面上却是平静,只是这个时候,往往都缄默不言,偶尔嘴角抽一抽,不过大多时候都是木着脸。<br/><br/> 若是再细心总结,大抵就是,如果陛下突然对他客客气气,连他给陛下斟一杯茶,陛下都说一声辛苦,那么肯定陛下已经想杀人了。<br/><br/> 而若是陛下将人家的娘挂在嘴边,今日入这个,明日入那个,也不说陛下这是心情不错吧,至少在身边伺候的时候,是不担心的,说明陛下心情尚可。<br/><br/> 现在亦失哈就斟了一杯茶,小心翼翼地奉上。<br/><br/> 朱棣此时已摆驾回了宫,坐在了刚刚修葺的文楼里,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茶后,朝亦失哈道:“你辛苦了。”<br/><br/> 亦失哈的心顿时就提起来了,忙谨慎地道:“奴婢……应当的。”<br/><br/> 朱棣将茶盏放下,却是道:“张安世几个在干什么?”<br/><br/>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要不,奴婢去问问?”<br/><br/> 朱棣颔首。<br/><br/> 亦失哈忙出了文楼,等了足足小半时辰,才气喘吁吁地赶回来,道:“陛下,锦衣卫那儿……快马来报,说是张安世带着朱勇、张軏、丘松三人,自御审之后,就卷了铺盖,要住在那栖霞寺的库房里。”<br/><br/> “啊……”朱棣本来刚刚端起茶盏,一听这话,一脸诧异,手一抖,茶水便泼溅出来,好在这是半个时辰前亦失哈奉上来的茶水,早已凉了。<br/><br/> 可亦失哈却是色变,忙是诚惶诚恐地道:“奴婢万死。”<br/><br/> 说罢,要上前给朱棣擦拭。<br/><br/> 朱棣不甚在意地摆摆手,便道:“他们这是要做什么?”<br/><br/> 亦失哈如实道“是有人去问过,而且许多人都去问了,先是五城兵马司,后来是应天府,还有北镇抚司……他们说……这库房,谁也不让出入,说这是查抄的贼赃,谁来查抄,他们也不放心,外头人都坏透了,说除了陛下,这库房谁也不许进出。”<br/><br/> 朱棣:“……”<br/><br/> 这倒是把朱棣搞得有点整不会了。<br/><br/> 可片刻之后,朱棣便忍不住道:“入他娘的,这群家伙……成日干此等四六不着调的事。”<br/><br/> 亦失哈一听,便晓得陛下的心情好了不少,悄悄舒了口气,便趁热打铁道:“他们虽然不懂事,不过倒是真心实意……”<br/><br/> “当然真心实意。”朱棣道:“那张安世,除了爱胡闹,爱造谣生事之外,其他的都还好。”<br/><br/> 说着,朱棣站了起来,踱了几步,才又道:“娘的,若是让他们这样守下去,有司还怎么查抄?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br/><br/> 亦失哈道:“要不,陛下命一亲信心腹之人……”<br/><br/> 朱棣道:“罢了,朕要亲自走一趟。”<br/><br/> 朱棣像雄鹰,是不愿困居于宫中的,在他心中,宫中就好像一个大囚笼。<br/><br/> 说干就干。<br/><br/> 朱棣轻车简从,只带了一队护卫,先至夫子庙码头登船。<br/><br/> 这里的船现在几乎都挂着黑旗了。<br/><br/> 只是要登船的时候,却被船夫赶了下去:“去买票,去买票,凭票登船。”<br/><br/> 朱棣一时无言,回头看护卫。<br/><br/> 护卫吓了一跳,忙是顺着那船夫的意思,往码头的一处小楼里去。<br/><br/> 紧接着,便拿了十几张票来。<br/><br/> 这票倒是有模有样,拇指般大,上头还记了编号。<br/><br/> 朱棣皱眉:“付钱不就成了,整这些虚头巴脑的。”<br/><br/> 那买票的护卫只好低声道:“陛下,卑下去问过了,说是钱票要分离,船夫手上不能过钱,为的就是防止船夫贪墨截留。所以卖票那边收钱,船夫这边收票,再根据票售卖出的数目,就可计算出登船的乘客,如此一来……就不必担心有人上下其手,贪渎船运商行的银子了。”<br/><br/> 听了护卫的话,朱棣细细一思量,再垂头看了看手头上的票号,不由眼中一亮。<br/><br/> 于是他禁不住道:“有趣,有趣,朕竟是没有想到这一层,能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朕真想将他的脑袋锯开来看看。”<br/><br/> 护卫便道:“陛下,听闻这是武安侯的买卖……”<br/><br/> 朱棣只是微笑不语,拿着票号,便登船去了。<br/><br/> 等船抵达了栖霞寺的渡口。<br/><br/> 朱棣几个上岸,随即便来到了不远处的库房。<br/><br/> 远远的……便看到三个少年在库房外头守着。<br/><br/> 朱勇正提着一根狼牙棒子,耀武扬威一般,来回走动,眼眸警惕地看着一切想要靠近的人。<br/><br/> 张軏手中的则是一柄刀,似乎穷极无聊,此时正耍着刀,虎虎生风。<br/><br/> 只有丘松原地站着,一动不动,就像木桩子一样。<br/><br/> 可若是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丘松的杀伤力其实是最大的。<br/><br/> 呃……他的脖子上,正挂着一串的炸药包,当然,并非是磨盘那么大的火药包,大抵是盘子这么大。<br/><br/> 朱棣看了,心说好家伙。<br/><br/> 以至于朱棣驻足,一时也不敢靠近。<br/><br/> 那个孩子有点傻,连朱棣也不保证这家伙会不会突然见人来,就做出什么过激反应。<br/><br/> 所以还是先知会一声才好。<br/><br/> 亦失哈会意,匆匆先上去告知。<br/><br/> 这三个少年闻讯,居然第一反应不是来见驾,而是立即鬼叫:“大哥,大哥……陛下来啦,陛下来啦……”<br/><br/> 朱棣不禁无语,朕微服而来,你他娘的鬼叫什么。<br/><br/> 于是再忍不下去地大跨步上前。<br/><br/> 朱勇和张軏拉扯着丘松,这才来见驾。<br/><br/> “参见陛下。”<br/><br/> 朱棣瞪他们一眼:“你们在此做什么?”<br/><br/> 朱勇道:“守库房啊。”<br/><br/> 朱棣道:“你们闲的没事干了吗?”<br/><br/> 张軏先是很耿直地道:“可不就是闲的没事干。”<br/><br/> 说完,张軏就觉得失言了,马上又噤声。<br/><br/> 朱棣本来见了这三个家伙,心里刚刚升起一丝暖意,此刻却已荡然无存。<br/><br/> 不知怎么的,看了这三个家伙,就想手痒着想揍呢。<br/><br/> 朱棣沉着脸道:“朕命你们去胡卿家那儿读书,怎的不去了?”<br/><br/> 丘松这时挺着胸脯骄傲地道:“胡师傅说俺们已经出师啦,这天底下再没有人比咱们学问厉害了。”<br/><br/> 朱棣咬了后牙根,终究还是勉强挤出了点笑容:“张安世在何处?”<br/><br/> “大哥?”朱勇似乎生怕其他人说错话似的,立即抢答:“大哥在库房里头读书呢,大哥说,不,大哥读书可认真了,他教导我们说,虽然他已学有所成,可是不能骄傲自满,学问是自己的事,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br/><br/> 朱棣瞪着眼睛:“滚一边去。”<br/><br/> “噢。”朱勇很识趣地提着狼牙棒子,让出道来。<br/><br/> 朱棣迈着大步到了库房,亦失哈小跑着去开了门。<br/><br/> 等朱棣进入了这库房里,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br/><br/> 任何人进入这里,见到这么多的金银,绝对大吃一惊,哪怕是朱棣……也不例外。<br/><br/> 尤其是这个时候,库房里点了几盏油灯。<br/><br/> 这油灯的光亮折射在满库房的金属上,令这里的金银熠熠生辉,炫目的让朱棣眼睛挪不开。<br/><br/> “该死的沈家!”朱棣心里不禁痛骂。<br/><br/> 可随即,朱棣突然觉得很踏实。<br/><br/> 因为……这银子好像是他的了。<br/><br/> 朱棣努力地将目光从这些金银上头移开,随即便看到一个少年,此时凑着油灯那儿,手里捧着书,腰身坐的笔直,双目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纹丝不动。<br/><br/> 在金银的映照之下,少年神采奕奕地露出了自己的侧脸,剑眉星目,丰姿奇秀,给人一种高贵清华之感。<br/><br/> 朱棣一时失神。<br/><br/> 随即……忍不住骂道:“别装了,你以为朕不知你张安世是何等样人。”<br/><br/> 张安世:“……”<br/><br/> 他合上书,旋身,一副惊讶的样子:“呀,陛下怎的来了,陛下来此,臣不能远迎,实在万死。”<br/><br/> 虽然被戳破。<br/><br/> 不过演戏要演全套,这才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哪怕是这个时候,张安世还是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br/><br/> 张安世放下书,匆匆来见礼。<br/><br/> 朱棣斜眼看他,却是不吱声。<br/><br/> 张安世也不尴尬,道:“陛下,臣方才确实是在看书。”<br/><br/> “嗯。”<br/><br/> “臣觉得读书实在太有用了,读书能明理,读书能明志……”<br/><br/> “噢。”<br/><br/> “陛下是不是身子不适,要不……臣帮忙看看。”<br/><br/> 朱棣大手一挥,跨步至张安世方才落座的地方坐下,眼角的余光,看到库房的一边,当真有四个铺盖卷在角落,随即又看案头上,竟是一部《春秋》。<br/><br/> 朱棣道:“你还看春秋?”<br/><br/> 这话显然是不信的。<br/><br/> 张安世道:“随便看看的。”<br/><br/> 朱棣没有继续这话题,而是指着这库房中的金银:“这就是朕要查抄的金银?”<br/><br/> “正是。”张安世道:“这金银,分毫都没有减少,臣给陛下在此看着呢,就怕有人打主意,现在的人都太坏了,臣在想,臣这做兄弟……不,臣这做亲戚的,若是不给陛下在此盯着,陛下在宫中,只怕也不放心。”<br/><br/> 朱棣的脸色缓和了很多,整个人也随和了起来,道:“来,坐下说话。”<br/><br/> “噢。”张安世也没有客套,便搬了个小箱子,欠身落座。<br/><br/> 这时,朱棣朝亦失哈使了个眼色。<br/><br/> 亦失哈会意,连忙告退出去。<br/><br/> 油灯照耀着朱棣渐渐变得愁眉不展的脸,只见朱棣忧心忡忡地道:“沈家的事,你说实话,你是如何得知的?”<br/><br/> 既然朱棣都这样问了,张安世这时候倒不敢隐瞒了,便道:“陛下,兄弟船业现在有船千艘,船夫一千七百人,如今开拓了七十多个渡口的业务。这些渡口遍布南京、扬州、苏州、松江、镇江一带,可谓遍布了半个江东之地了。”<br/><br/> 张安世顿了顿,又接着道:“每日运载的商贾,还有乘客,不下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南来北往,人多嘴杂!这人多嘴杂有人多嘴杂的坏处,却也有人多嘴杂的好处。有些消息……臣会灵通一些。尤其是涉及到了买卖上的事,哪个地方纱布价格涨了一些,哪个地方买卖不好做,大抵都略知一二。”<br/><br/> 朱棣一愣,随即露出讶异之色,不由道:“想不到,这船运还有如此的功效。”<br/><br/> 细细一想,朱棣便也了然,晓得张安世此言非虚,于是感慨道:“这么说来,这船业又有一桩好处。此番若不是你,沈静这样的人,还不知要逍遥法外到何时。”<br/><br/> 张安世便笑着道:“这是他运气不好,恰好撞到了我,当然,这自然也是因为陛下有大气运,如若不然……臣也不会察觉。”<br/><br/> 朱棣懒得纠正张安世的屁话,却是感慨道:“只是连朕都没有想到,他们竟有这样的胆子。”<br/><br/> 张安世道:“陛下……人都有贪欲,为了暴利,总会有人践踏纲纪和国法。就算是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如此严厉,也无法一扫这些虫豸,所以陛下无需自责。”<br/><br/> 朱棣道:“话是这样说,可他娘的朕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过还好发现的早,如若不然,这些金银,岂不落入了他们的口袋?无论如何,这一次你是大功一件。”<br/><br/> 张安世连忙道:“臣没有功劳,其实真正出力的,还是朱勇他们,他们此番,可谓是竭尽全力,连臣都佩服他们。”<br/><br/> 朱棣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一并给你们赏赐。”<br/><br/> 张安世心下自然兴高采烈,喜滋滋地道:“臣……”<br/><br/>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br/><br/> 朱棣便道:“赐你一万两银子,朱勇、张軏、丘松三人,赐银五千两。”<br/><br/> 张安世:“……”<br/><br/> 朱棣道:“怎么,你不满意?”<br/><br/> 张安世摇头:“不敢,只是臣觉得……陛下还是拿着银子去赈济百姓吧,臣几个,暂时不缺银子。”<br/><br/> 朱棣气鼓鼓地道:“你谢绝恩赏,就是对朕的赏赐不满意。”<br/><br/> 张安世拨浪鼓似的摇头:“不不不,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br/><br/> 朱棣却是脸色凝重地站了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便道:“不过……朕确实该好好的赏你们,原本是想,你们年纪还小,难免恃宠而骄,可经历了这一次,朕倒觉得你们很晓事。”<br/><br/> 朱棣顿了顿,显然有些拿不准主意,口里道:“朕该赏你们一点什么好呢?”<br/><br/> 张安世心里已乐开了花,但是该谦虚还是要摆出谦虚的样子的,于是面上恭恭敬敬地道:“陛下实在太客气了,我张安世没别的本事,可谓是才疏学浅,将来要学的还多着呢,要不陛下就别赏了吧。”<br/><br/> 朱棣凝视着他,似乎心里在猜测,这家伙的话到底几分是真的,又有几分是假的。<br/><br/> 倒是张安世突的道:“对了,陛下,这里有搜抄出来的沈家账目,不只在这一处库房有金银,而且……还有几处仓库,存储着他们预备高价售出的粮食……以及一些地产,请陛下先过目……”<br/><br/> 朱棣顿时抖擞了精神:“取来朕看看,再给你论功行赏。”<br/><br/> 听说还有粮食,朱棣的眼里放光。<br/><br/> ………………<br/><br/> 三千字章节好像少了一点,大家看的也不过瘾,所以今天开始,虽然依然还是一万五千字,但是分为两章来发。<br/><br/> 一天一万五千字是一个作者的极限了,真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