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科幻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303章 公开理论,《自然》快讯报道,帕森

第303章 公开理论,《自然》快讯报道,帕森

  第303章 公开理论,《自然》快讯报道,帕森斯的末路


  菲利普-罗雷尔只是说起了他们在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细节,但也足以给王浩带来灵感了。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高磁场会影响到反重力场”。


  这一条信息就足够了。


  很多应用科技的研究就是这样的,短短的几个字,或者谈到一些关键的内容,就足以透露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了。


  王浩一直都知道强湮灭力的研究可能会和磁场问题有关,只是不知道是从理论去论证,还是去做某种实验。


  菲利普-罗雷尔说明的实验发现来的恰到好处。


  给反重力设备以及覆盖区域持加超高的磁场,因为超导状态的特殊性,磁场并不能够影响到超导材料的内部运转。


  反重力场的形成,是超导材料内部微观形态和湮灭力发生作用的表现,和磁场不存在任何的关联。


  但是,高磁场却能够影响到反重力场,甚至让场力发生定向偏移,那么影响的就不是反重力场,很可能是反重力场的边缘薄层。


  换句话说,菲利普-罗雷尔团队的实验发现,和迭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关联性很强。


  “那么下一步,就可以研究高磁场对于迭加力场边缘的影响。”王浩找到了研究方向,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会场台上。


  菲利普-罗雷尔看着台下众人的反应,也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说明了高磁场影响反重力场的发是,但并没有说明实验细节。


  那可不是制造高磁场就能够让反重力场发生偏移,而是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以及环境。


  其他团队想复刻实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们想要跟着一起做研究,就必须要和自己的团队合作,以此就能够拿到研究的主导权。


  这就是菲利普-罗雷尔的目的。


  这样做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他们在这个方向上迟迟没有进展,即便是自己团队一直做研究,短时间也不会有进步。


  既然如此,公开出来并和其他团队合作,再争取到研究的主导权,自然就是很好的选择。


  台下众人议论纷纷。


  菲利普-罗雷尔公开的实验发现,确实是非常惊人的。


  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能够影响到反重力场的发现,新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新的研究方向,甚至是全新的体系,可能会帮助在反重力研究以及基础物理理论领域取得飞跃式的突破。


  等菲利普-罗雷尔再对实验进行了说明,带着微微笑意走下台的时候,王浩都直接鼓起掌,主动迎过去和他握手,“罗雷尔教授,了不起啊!”


  “你们的实验发现非常了不起,这可能会引导反重力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还能以此探究新的物理理论。”


  王浩的一连串赞叹,让罗雷尔不由得喜笑颜开。


  罗雷尔和王浩握手,不断说着谢谢,也恭维道,“在反重力研究方向上,你们比我们还要深入,而且你们的横向场力技术,都已经有了应用。”


  他指的是反重力磁悬浮列车项目。


  这个项目也是目前位置,反重力技术目前唯一的科技应用,甚至可以说‘成熟的应用’。


  罗雷尔确实恭维了王浩,但他得到了王浩的肯定,心头不由得有些得意。


  后来再和其他人握手的时候,回想起来就有点别扭了。


  确实,王浩肯定了他。


  但是,他们是直接竞争对手,对手的恭维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罗雷尔还是忍不住翘起嘴角,他的内心深处也知道,自己和王浩确实是无法相比的。


  ……


  中午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着高磁场对反重力场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期待起王浩的报告。


  其中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王浩要公布什么样的实验发现。


  比如,菲利普-罗雷尔。


  他已经知道迭加力场边缘对于物质的磁化效应问题,但却没有太放在心里,他觉得王浩是走了一步臭棋。


  这个实验发现公开出来很有些得不偿失。


  原因很简单,只要把实验发现公开出来,其他团队就能轻易的进行复刻。


  既然其他团队都可以进行实验的复刻,就都可以自己做研究,为什么还要进行合作呢?


  大多数团队倒是不知道王浩要公开的实验发现,他们还都是非常期待的。


  下午一点半,会议继续展开。


  在很多人的期待中,王浩站了起来,他还邀请了林文基,“林教授,我们一起上去。”


  “好!”


  林文基立刻兴奋的站了起来。


  不知道消息的人都有些不明所以,他们不明白王浩要做报告,为什么还要拉着林文基一起。


  两个团队没有任何关系吧?


  王浩和林文基一起走上了台,他的脸上带着淡笑,开口说道,“这个实验发现并不独属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虽然比我们的时间晚,但林教授的团队,也有了同样的发现,所以我才决定和林教授一起公开实验消息。”


  “下面就请林文基教授,来公布消息吧!”


  王浩很给林文基面子,让林文基来公开新的发现,主要是因为他来公开消息,林文基可能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林文基满是感激的看向王浩,随后带着激动说道,“我的团队在研究迭加力场的时候,发现金属物质通过迭加力场边缘,会出现短暂的磁化反应。”


  “我很确定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只是没想到,王浩教授的团队早已有了同样的发现。”


  他确实是满心的感激。


  一般的实验研究来说,第一个发现才叫新发现,荣誉也只属于第一个发现的团队。


  第二个发现的团队或个人,不会得到任何的荣誉。


  现在王浩拉着他一起上台,等于是把荣誉分享给他,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王浩则是根本不在意,拉着林文基一起公开消息,也是提前想好的事情。


  一则是为了展示出‘不贪图成果’的做法。


  另一方面,林文基的团队再怎么说也来自阿迈瑞肯,分享一点不影响的荣誉过去,也是向其他团队展露出合作的诚意。


  等林文基说完了实验发现以后,王浩则是补充说道,“实际上,并不是只有金属物质才表现出磁化反应,很多其他材料也可以,只是表现出的磁化反应微弱。”


  这一句话其他人都懂了。


  林文基的团队只检测到金属物质的磁化反应,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技术不足。


  王浩的研究团队能够制造更高的反重力场,迭加力场边缘‘强度’更高,就能够让其他材料也表现出磁化反应。


  台下的很多团队也琢磨起来,迭加立场边缘引起的物质磁化反应发现,和菲利普-罗雷尔公开的高磁场影响反重力场偏移不同。


  后者,想要复刻肯定不容易。


  前者要复刻就容易太多了,甚至说只要制造出足够强度的迭加力场,就肯定能够复刻出实验。


  在场的团队掌握的反重力技术,绝大多数不比林文基团队差,他们都可以轻易做到。


  其中有不少人都想着回去一定要试一试。


  王浩继续道,“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甚至说,我们还完善了相关的基础理论。”


  这个说法让台下很多人惊讶了。


  王浩并没有在意其他人的反应,而是继续道,“下面,我就论证一下,迭加力场边缘引起物质磁化反应的原理。”


  好多人听罢都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仅仅是公开实验发现,他们可以认为是研究过程中碰巧发现的。


  现在王浩直接说明要公开基础原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肯定是深入研究了很长时间。


  但是,问题来了。


  既然已经摸透了基础的理论,直接发布成果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说什么合作研究?


  王浩开始讲解起来,“物质被磁化,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原子内部承受更高的湮灭力,导致一系列反应。电子则被挤压跳转。”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原子的图形,旁边点上了几个小黑点,也就代表了电子。


  “当受到更高的湮灭力的作用时,原子会趋向于形成更稳固的形态。”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会增强,也就导致电子会向内跳转……”


  “电子跳转,并不会引起磁化反应,但当强湮灭力消失,回复到源看来的强度,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的回转……”


  “这个过程才让物质发生了磁化反应。”


  “磁化反应也是存在上限的,这主要受到电子运行轨道影响,跳转,并不是平移……”


  研究的后续内容说明的是物质磁化反应存在上限。


  比如,某种物质受到强度为5的湮灭力作用,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和受到强度为6,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是相同的。


  但是,当湮灭力强度超越一个上限值,物质受到的磁化反应又会进行下一步的跳转,也许一下子就翻了几倍。


  “任何物质在强湮灭力作用下,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并不是连续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跳转波动。”


  “某些区域会逐渐增加,某些区域会放空,某些区域则会固定不变。”


  “这和物质基础的原子组成、电子分布有关。”


  在说明了基础的理论后,王浩给了众人一段时间消化,还回答了几个提问。


  他随后就进入到主体内容,“所以,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数据,针对很多物质的磁化反应,已经不同强度迭加力场效应,都要特别做实验研究。”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以此进行分析。”


  “这对于强湮灭力对于物质作用的解析至关重要。”


  当王浩正认真说着的时候,台下很多团队都已经反应过来。


  迭加力场边缘效应,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强湮灭力对于物质的作用’。


  这种研究肯定需要大量的数据。


  如果能参与合作研究,第一时间查看分析数据,肯定能从数据中得到很多的成果。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拿到第一手的数据,第一手进行数据分析,就能够轻易得到很多成果,发表很多影响力重大的论文。


  这也是粒子对撞实验,吸引很多物理学家参与的原因。


  虽然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也是对外公开的,但公开也只是对于参与方公开,其他人是没有权限进行查看的。


  哪怕后续其他人能够查看到数据,但因为相关数据已经被分析过好几遍,也很难再分析出新内容了。


  现在的研究并不是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他们不需要到实验现场参与研究,也不需要付出高额的投入,只是进行同样的实验,并互相共享数据成果,参与其中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好多团队的负责人、代表,听着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王浩不止是公开了一个成果,还帮着他们找了一个,肯定能有成果的研究方向。


  ……


  王浩的报告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等报告结束以后,好多团队负责人当即表示会参与到迭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合作研究中。


  之后他们就开始讨论合作方式,包括建立一个共享数据的平台,包括实验内容相关的分配。


  因为实验数据需求很高,再考虑到各个研究团队的技术水平不同,实验工作分配也是个令人头疼的工作。


  这方面,就需要详细的去谈了。


  不管怎么说,其他团队都确定参与合作研究,会议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王浩的收获也非常大,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其他团队参与合作研究,就会让研究速度加快,也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


  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另外,就是菲利普-罗雷尔有关高磁场影响反重力场的消息,所带来的灵感收获了。


  王浩也找到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团队的收获也不少,他们得到了两个重磅实验信息,并确定参与一个,未来肯定能有成果的合作研究。


  菲利普-罗雷尔团队的实验发现,也引起了其他团队的兴趣,但他们也只是有兴趣而已。


  因为他们知道复刻实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要真正参与到研究中,就必须要和罗雷尔团队合作,但让罗雷尔团队免费共享实验细节,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时候,一定会付出代价。


  相比来说,参与王浩提出的合作研究,不止不需要付出什么,还肯定会有成果,任何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菲利普-罗雷尔就变得没什么号召力可言了。


  整个会议过程中,唯一没有收获的就是菲利普-罗雷尔了,因为没有其他团队明确表示参与他们的研究。


  另外,王浩和林文基所公布的迭加力场边缘对于物质的磁化效应,他来参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最终菲利普-罗雷尔还不得不明确表示会参与合作研究。


  他没有选择。


  当其他团队都参与合作研究的时候,只有他们团队不参与肯定就会落后。


  菲利普-罗雷尔最终只能苦叹一声,“还是没做好准备啊!”


  “如果我们也能研究出基础理论,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就能号召其他团队一起参与……”


  “但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甚至还弄懂基础理论,也不是我能做到的啊!”


  菲利普-罗雷尔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是标准的实验物理学家,反重力相关的理论研究,则需要湮灭理论的学者,最少也要量子物理的专家。


  他,可做不了。


  ……


  一周后。


  《自然》杂志主刊发布了反重力研究的两则快讯报道。


  第一条消息是,“种花家的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以及高磁物理国家实验室,共同发布了反重力研究的新进展。”


  “在反重力迭加力场的研究中,两个实验团队均发现迭加力场边缘,会让物质产生磁化反应……”


  “对此,王浩教授解析了理论机制,认为迭加力场边缘和强湮灭力相关……”


  第二条消息是,“第一次反重力国际会议在种花家津开市举行,国际十八个反重力研究团队代表参与了会议,并确定携手研究强湮灭力对物质效应……”


  在快讯新闻下方,还有一些针对反重力团队负责人的采访。


  王浩:“强湮灭力代表全新的物理方向。强湮灭力场的研究,会让人类科技取得质的飞跃……”


  林文基:“迭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直接相关。在新的物理领域,我们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会大大加快人类对于新物理的了解。”


  斯波尔登:“强湮灭力代表新的物理方向,我们非常期待……”


  本-扎克:“我从来没想过,反重力技术也能合作研究,但针对全新的物理体系……”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三号教学楼,二层教室。


  帕森斯正在进行湮灭理论公开课,他依旧是原来的特色,基础的讲解完成后,就宣扬起自己的理论,“暗物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


  “暗物质和希格斯场直接相关,我们后续的研究,需要探索希格斯力场和暗物质的关系。”


  “这样就能够把湮灭理论,和量子物理关联在一起,为粒子标准模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讲解的中途,有学生举手提问,“帕森斯教授,你怎么看待王浩的强湮灭力理论?”


  帕森斯立刻摇头,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意义。我承认,王浩的强湮灭力影响粒子性态的理论,确实能补足暗物质在天文物理中的作用,但是,强湮灭力终究只是假设。”


  “我非常确定,强湮灭力根本不存在!”


  他的话音铿锵有力,表现出心底无比强烈的信心,但却发现好多学生议论纷纷,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帕森斯看懂了。


  那种眼神已经不仅仅是质疑,甚至可以说是‘嘲讽’,都有些看笑话的意思。


  帕森斯有些不明所以,直到有个学生给他看了一则报道。


  那是《自然》杂志新一期内容,上面说国际上十八个反重力实验团队,共同参与迭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合作研究。


  重要的是……


  好多的顶级物理学家,站出来肯定迭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存在直接关系。


  强湮灭力不存在?


  国际上好多顶级实验团队,都已经开始通过实验研究强湮灭力了,竟然还说强湮灭力不存在?


  学生们会信谁,根本就不用怀疑。


  帕森斯顿时慌了。


  面对一众嘲讽的眼神,他站在讲台上无所适从,干脆抱着书本直接离开了。


  教室里则留下一片热烘烘的讨论,“他的研究果然是错的!”


  “我一直都相信王浩,不相信他,就他那个水平,还和王浩打擂台?”


  “我早就听说了,之所以好多人支持他,只是因为他是阿迈瑞肯人,并不是说他的研究有多厉害。”


  “上次林文基教授就说了,他就是个骗子,研究都是拼凑出来的。”


  “我估计,不少顶尖学者也看的出来,他们只是不想理会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