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 > 第一百四十章 远谋

第一百四十章 远谋

“那一场劫掠有多厉害,就连回师的耶律德光看见一处处被契丹铁骑摧残为废墟的城邑,也感叹不忍直视。
“这样的惨剧,随时都可能重演。作为中原男儿,自家内部关起门来逞强,算什么英雄好汉?午夜梦回,可曾睡得安心,听没听见汉家妻儿凄厉的哀告?
“有本事就拿起武器来,拒敌于国门之外,纵马北上收复故土,恢复汉唐荣光,还汉家天下一个太平盛世,让我们的妇孺孤老,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日子。
“大宋的勇士们,站起来,振作起来,从此以后,修我戈矛,一致对外,驾长车踏破凶顽,还我河山!”
崇简最后这席话,主要是说给还跪倒在地的一干降兵听。
降兵们听完训示,陆续站了起来,个个眼里有光。
也不知是谁,带头喊了起来。
“殄灭凶虏,还我河山!”
于是所有的人都跟着振臂高呼,呼喊声此起彼伏。
……
宋军攻破太原、覆灭北汉的消息很快就扩散开来传遍辽、宋两国,以及大理、高丽、交趾、占城等等。
赵德芳大喜,与宰辅协商着,一面着手从大宋选调官吏北上,一面遥令崇简就地选拔留用官员。
好在有收复南唐经验,崇简做起来没什么难度。
真正让人头痛的,是北汉接壤辽国,乃是抗敌前线,一旦失守,中原震动。
也就是说,收复北汉,相当于延长了宋辽间的战线,必须要选好守将,才不至于变生仓促。
太原往上,忻州、代州等地,直接面对辽国,再往上,就是辽国西京大同府,岂同儿戏。
崇简一直认为,要把北汉问题与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整体解决辽国问题放在一起,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当然,既然有机会兵不血刃拿下太原,也不必拒绝,这就是崇简兼程北上的原因。
可惜大军调配不易,不然真可以继续挥师北上,拿下燕云十六州,直接让辽国五京少了二京。
当然,要说准备,大宋这边准备不周,那辽国应付起来肯定也是事起仓促,手忙脚乱。
没准趁乱北伐,真可以出其不意,建不世之功。
或许等一切准备妥当,辽国也防备森严,反而不易奏功。
在原本的历史中,赵小三继位后,攻灭北汉,就想一鼓作气拿下燕云十六州,可惜在燕京城外被迎头痛击,遭遇高梁河之败。
赵小三打的主意,肯定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乱收复燕云故地。
可惜功亏一篑。
究其根本,在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的马上皇帝,没有柴荣、赵匡胤的雄才大略。
偏偏又急功近利,自以为是。
在与辽国对峙中,他的对手是身体病弱但却英明睿智的辽景宗耶律贤,这位辽帝还有一个彪悍的贤内助萧绰,后来的承天萧太后。
耶律贤去世后,在她的统领下,辽国国势日盛,一时间文武兼备,还涌现出了耶律休哥这样的一代名将。
可以说,赵小三和他的儿子,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在与之抗衡中,都处于下风。
更搞笑的是,赵小三和后世那个微操大师一样,别出心裁画了很多战阵图,要前线将领依法御敌。
这就很扯淡了。
后来李继隆之所以能取得对辽战争的胜利,甚至击败耶律休哥,就是敢于摆脱赵小三的遥控,因地、因敌制宜调整御敌策略。
在这个历史空间里,赵小三可能一辈子无法体现其制作阵图的天赋,但若有机会,崇简还是想见识一番,真正体会下这玩意有何作用,为何会让赵小三着迷。
但眼下,崇简却不打算兵行险着,趁乱图侥幸。
关键的原因,是他不怕辽国那什么承天太后,更不怕辽国的国势日盛。
他坚信,大宋,在他的治国理念逐步落实后,会远远甩开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什么大辽,大食,都难以望其项背。
到时候,就是碾压的态势,所以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有利。
当务之急,就是物色一个优秀的边防将领,对此,他也胸有成算。
正当打算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奏疏上达朝中,就接到征调他回京的诏书。
一同回京的还有党进等。
党进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暂时离开了抗辽前线。
潘美被留了下来,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兼三交都部署,负责河东方向北边的防务。
这和崇简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就记忆所及,这样的任命比原本的历史轨迹早了些时日。
也难怪,由于他的乱入,北汉也提前寿终正寝了。
除了刘继业等归降君臣,崇简决定带着杨业一起返回。
动身那一天,杨业身边跟着一个少年郎,一看就是德芳的同龄人,十七、八岁的样子,生得虎背熊腰,天生一员虎将。
“这是犬子杨延朗,快来拜见钦差大人。”
这些时日以来,崇简对杨业多所照拂,连党进、潘美等人都深觉诧异,这也使得杨无敌不再把自己当做降将,而自认做崇简的心腹。
“杨延朗?”崇简一时反应不过来,等了一阵才恍然大悟。
“啊~杨延昭,杨六郎!久仰久仰!”
这一番话倒把杨家父子搞得莫名其妙。
不过,也许正是肇因于此,后来杨延朗改名叫杨延昭,在镇守边关的过程中,威名赫赫,被称为杨六郎。
……
北汉覆灭的消息传到辽国,耶律贤和萧绰紧急召集身边重臣商讨对策。
在帝、后身边,除了如耶律贤适、韩匡嗣、室昉等一些年高德劭的元老重臣外,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新一代能臣也获得一席之地,开始崭露头角。
凛冬时节,病弱的耶律贤身体很不适应,加之骤闻剧变吃了一惊,一下卧床不起。
此时在寝殿中召见群臣,也无力起身,见人到了,只是举手示意,让皇后萧绰发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