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上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上

“小哥有什么打算?”石守信发问了。
他渐渐听出了崇简的意思,觉得有趣。
曹彬号称儒将,凡事求稳,其实这并不符合勇猛精进的名将气质。
石守信这一批跟随柴荣、赵二打天下的武将,身经百战,更善于在乱局中取胜,所以对曹彬的建议,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只可惜远离军队,也没了决策权,此时站出来,差不多也就聊胜于无吧。
不过只要崇简说得合理,他是打算支持一把的,管不管用倒在其次。
“还请石老将军原谅,兵者诡道也,可否容小子暂时卖个关子?”
崇简的回答出乎意料,居然不打算在朝堂上申辩了。
此刻,先帝去世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北汉、契丹获此消息后,大概也会下意识认为大宋会尽快退兵。
这就有了操作空间。
石守信和高怀德同时想到了这一点,不由相视点点头。
“既如此,还请陛下结束登基礼仪后,单独召见相关臣僚,在小范围内讨论此事,再下决断。”
高怀德也适时站出来支持崇简。
此刻旧主新丧,石、高这样的老资格宿将,在乳臭未干的德芳面前,说话分量无形间增加了许多。
于是朝堂上就北伐之事的讨论草草结束,并未当堂定论。
……
就在东京汴梁城朝野上下都忙于国丧期间,一队人马开向城外。
早有传言,这是主管北伐粮草辎重调运的队伍上前线,带队的是三司副使赵崇简。
随行有几辆大车,但显然用来装运粮草是不够的。
跟着就有进一步的传言,说崇简再次做了钦差,代表新君北上慰问北伐部队。
车上拉的也不是什么粮草,而是慰问物资,都是贵重东西,所以几辆大车运载就足够了。
印证这个传言的,是随行的一千禁军精锐骑兵,由勇猛善战的铁骑军指挥使呼延赞统领,震慑了沿途想对车仗打主意的各方势力。
呼延赞在新君继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限于资历,不可能立即接手侍卫马步军司,而是从副指挥使升任正指挥使,正式成为一军之主。
有了新君的青睐,还有崇简的加持,未来发展自然可期。
一路上,虽说没有享受到如刘宝一般的曲意奉承,但身边有个历史留名的猛将,崇简觉得既有面子,又有安全感。
一句话,面子里子都有了。
车队一路向前,到了北汉境内,一行人都打起了精神。
暗门又开始发挥作用,不断把各种消息传递到崇简身边林福的手中,然后由其汇总分析,向北上队伍提供行程咨询建议。
因此北上队伍能够及时获取行程范围内的相关消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大宋这次本就志在必得,调动了五路大军从各个方向向太原推进,一路清扫过去,真正能构成威胁的袭击,其实已经不太可能组织得起来了。
真出现了意外,呼延赞的一千精骑也不是吃素的。
基于此,崇简这一路北行,没有多少担心,甚至都没有偃旗息鼓的打算。
大宋天威,就是要在这片没有驯服的土地上张扬。
与此同时,围攻太原城的宋军,也得到了钦差北上的消息,甚至太原城内的北汉君臣,也通过秘密渠道及时掌握了这个动态。
两边的反应很有意思。
在宋军的帅帐中,党进与潘美正在议及此时。
帐中还聚集了北伐五路军的主将。
他们分别是西南路的郝崇信、王政忠,南路的闫彦进、齐超,东南路的孙晏宣、安守忠,西路的齐延琛、穆彦璋,还有担任主攻的北路郭进、侯美。
最先逼近太原城的就是北路军,到十月上旬,各路军纷纷抵达太原,摆出列寨攻城的架势。
提调五路大军的统帅部随同北路军行动,党进、潘美作为主帅和都监,比其他四路军到得更早。
“仲询,先皇驾崩,天下震动,新君派这样一个年轻后生到前线来,打的什么主意啊?”
党进问潘美,语气随意,甚至含有一丝轻蔑。
五路军主将闻言,纷纷点头,觉得主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也难怪,作为战功累累的宿将,又正得重用,自然很难把崇简这样毫无资历背景的降臣当回事。
言语间以新君称呼德芳,说明在感情上,他还没有真正认可这个皇帝。
陛下,官家,才是大宋年间提到皇帝的正常称呼。
武将往往就是这么直接,对自己的情感也不善于隐藏。
这党进年龄与潘美相仿,但比潘美更加龙精虎猛,是一个标准的赳赳武夫。
他不仅是此次北征主帅,还在禁军中任要职,兼着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讨伐北汉他也不是第一次参加,上次跟随赵二亲征,打退了北汉名将刘继业(杨业),这一次也是摧城拔寨,一路突进。
只是太原城坚,一时难以得手。
“这个,天威难测,不好去妄加猜测。至于钦差嘛,那倒真是个年少有为的俊彦。”
潘美早与崇简打过交道,更通过潘惟吉加深了沟通,最近汴梁还传来消息,说花蕊夫人有意撮合崇简与潘家联姻。
这一步要是落实,差不多就把赵、潘两家连在了一起。
谁都知道崇简的立场,这大概是先皇为新君登基未雨绸缪吧,潘美暗自推断。
当然,这些,他都无法对党进名言。
“哦,仲询了解这个后生?”
党进察觉潘美口气有异,不同于平常,敏感地追问。
“不敢说了解,但略有所闻。此子年纪虽轻,但敢于任事,杀伐果断,平西蜀、下江南,多亏了他一力承担,据说沈义伦、曹彬两位大人都非常看好他。先帝在日,每每单独召对,与他密议军国大事,即便朝堂上,每有谏言,也多采纳。”
党进是比较纯粹的武将,平时甚少关心与己无关的朝政,加之重文抑武抬头,渐渐让这些宿将边缘化,耳目也越来越闭塞。
对于崇简在朝政上崭露头角,尤其在新朝堂上的分量,党进竟缺乏基本认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