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 第五百四十章 王师(3)

第五百四十章 王师(3)

数十丈长的怪物,在河对岸昂起头来。<br/><br/> 巨大的狰狞蛇头上,密布着暗红色的鳞片。<br/><br/> 额角的鳞片,拼凑成一个诡谲无比的图案。<br/><br/> 仿佛是有着一个人被五花大绑,绑在祭坛上,烈焰滚着热油,正从其头顶浇下。<br/><br/> 那大如灯笼一样的蛇瞳之中,也隐约有着类似的图案。<br/><br/> 四翼六足的身躯张开,每一条爪子上,似乎都在冒着烈焰。<br/><br/> 所过之处,皆是焦土。<br/><br/> 孟白直视着怪物。<br/><br/> “凶物啊1这位华国总管轻声呢喃着:“上古时代,仓颉造字,‘凶’之一字,乃以人族灾劫而名1<br/><br/> “其形以为人为牲,献于天地1<br/><br/> “恰如此物额间之字1<br/><br/> 他回首对着站在自己身旁的李十三道:“从前,姬周大臣皆以为,每当灾劫来临,当以凡人献祭天地”<br/><br/> “谓之‘抵灾’1<br/><br/> “只要喂饱了‘凶物’,灾劫就会自然退去1<br/><br/> 李十三冷笑了一声,问道:“姬周有成功的例子吗?”<br/><br/> 孟白摇摇头:“不知1<br/><br/> “但姬周道统三十余万年,皆是如此1<br/><br/> “每有灾劫,便遣大军,捕杀凡人,以卫国君、宗庙1<br/><br/> “一万年前,鲁国有大疫,便捕杀了百万凡人,将曲阜以南的三千里之地杀成白地1<br/><br/> “其后,再无瘟疫之事1<br/><br/> “如此来看,或许是成功了吧1<br/><br/> 李十三和周围的人听着,想起了审讯鲁国君臣和莒国君臣时,所公布的种种罪状,其中确实有着类似的事情,个个青筋暴露。<br/><br/> 特别是学生们,都是想起了从前的时代,无论是人族、妖族、水族还是巫族,都要受到仙种神裔压迫、屠杀和剥削。<br/><br/> 如今,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好日子。<br/><br/> 就又要面临这等凶物的威胁!<br/><br/> 真是众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br/><br/> 在孟白身边,仇小忽然抬起头问道:“总管,您曾率人堪阅各国史料,总结教训”<br/><br/> “您可知道,这些怪物的来历?”<br/><br/> 所有人都看向孟白。<br/><br/> 实在是,那些怪物太过难缠!<br/><br/> 华国修士们,已经试过了,哪怕是地仙宝物,砸到那些怪物身上,也只是砸掉几块鳞片而已。<br/><br/> 一切道法神通,对那些怪物而言,似乎都没什么作用。<br/><br/> 比起之前的妖蝗,这些怪物可怕的太多。<br/><br/> 也难对付的太多了。<br/><br/> 错非是它们一直停在河对岸,华国众人,还真想不出对付它们的办法。<br/><br/> 但,每个人都知道,那些怪物过河只是时间问题。<br/><br/> 就如之前的妖蝗一般。<br/><br/> 最初不也是只在河对岸吗?<br/><br/> 但,在过去半个多月,已经有三个妖蝗群,从曹河之中飞了过来。<br/><br/> 华国有百万亩农田被毁,颗粒无收。<br/><br/> 错非是妖禽、蜂妖和吉鸟们,将那些渡河的妖蝗群消灭掉了。<br/><br/> 恐怕,被毁掉的农田,还不止这点。<br/><br/> 若让那些怪物渡河<br/><br/> 只要想想,它们在河对岸的所在所为,每个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冷战。<br/><br/> 它们所过之处,良田变成焦土,沃野成为荒原。<br/><br/> 曾经繁盛的草木之地,寸草不生。<br/><br/> 水井之中,再也见到水。<br/><br/> 河流也开始断流!<br/><br/> 那巍巍曹河,最宽的地方,曾经超过五百丈!<br/><br/> 如今,流量却还不如小溪。<br/><br/> 许多河段,都已经彻底干涸,河床裸露了出来。<br/><br/> 曹国明年甚至未来十几年,恐怕都将成为荒漠!<br/><br/> 若它们到了华国的土地,将华国也变成荒漠<br/><br/> 华国数千万众生,何以为生?<br/><br/> 可是,这种怪物,既然不惧道法神通,也不怕法宝。<br/><br/> 大家有什么办法?<br/><br/> 只能是用血肉来拼了!<br/><br/> 人族、妖族、水族、巫族、阿修罗们,都已经聚集了过来。<br/><br/> 沿着边境,建立无数岗哨和营垒。<br/><br/> 日防夜防,做好了只要那些怪物过河,就和它们在这里拼命的打算。<br/><br/> 不能退!<br/><br/> 也退不了!<br/><br/> 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桑梓!<br/><br/> 身后就是华国众生!<br/><br/> 无数天尊学生,日日夜夜的宣讲着这些内容。<br/><br/> 这使得华国的民兵们士气高涨。<br/><br/> 然而,大家都知道,光凭气血之勇,恐怕无法战胜数十丈之长,浑身鳞甲,而且能口吐烈焰,将所过之地化作焦土的怪物的。<br/><br/> 故而,孟白带着总管府的人的到来,给了大家一线希望。<br/><br/> 一丝战胜河对岸的怪物的希望!<br/><br/> 孟白出生孟孙氏,芈旅来自楚国王孙,赢稻是秦国公孙。<br/><br/> 他们必然知道些大家不知道的东西。<br/><br/> 特别是这种怪物明显就是极为古老的邪物。<br/><br/> 与民间传说的邪祟,非常相似!<br/><br/> 孟白点点头,道:“此种怪物,无比古老,乃是会元灾劫的象征,故而哪怕是鲁国和莒国的宫廷之中,也无有记录1<br/><br/> “幸而,天尊为吾等聘请了一位古老的‘顾问’,唤作‘白泽’”<br/><br/> “白泽先生居于柳城之外的丰泽之中,来前,吾曾去请教先生1<br/><br/> 白泽!?众人纷纷剧震。<br/><br/> 在民间传说,白泽可是能知一切凶邪的祥瑞!<br/><br/> 更是无比古老的人物!<br/><br/> 传说,曾辅佐过人族圣皇!<br/><br/> 如此人物,当可知晓这怪物来历、跟脚!<br/><br/> 人们期待的看向孟白。<br/><br/> 孟白没有停顿,继续说着:“因先生指教,吾才明白了这些怪物的来历1<br/><br/> “上古时,圣皇治世,圣帝定伦1<br/><br/> “起初,人间有华表,矗立天地之间,即使是万里之外一小民,亦可与华表交感,从而与圣皇、圣帝诉说委屈、困顿之事”<br/><br/> “然则,华表亦有寿元,圣皇、圣帝们忧心若华表寿终,人族再也不能凭借华表与人主诉冤1<br/><br/> “于是皆心忧子孙后代,恐有后人受冤不能昭雪1<br/><br/> “于是,三圣皇、五圣帝,皆曾登泰山而与天地定约1<br/><br/> “这一代代圣皇、圣帝与天地定约,最终与天地形成了契约1<br/><br/> “这就是天人感应1<br/><br/> “自此之后,凡人族之主,必受天人感应约束1<br/><br/> “其治民得当,则天降祥瑞,以授种种功德,以兹嘉奖1<br/><br/> “若其治民不当,犯下错缪乃至罪孽,则天降灾祸,以示惩戒1<br/><br/> “如此,旦有人主,敢行悖逆之事,必受天谴1<br/><br/> “然而,诸位圣皇、圣帝把后世子孙想象的太好了1<br/><br/> “五帝之后,夏后氏化家为国,人皇伟力无边,神通盖世,哪里看得到凡人的痛苦和无奈?”<br/><br/> “于是,因果日增,罪孽日积1<br/><br/> “终于是让因果罪孽化为邪祟、凶孽1<br/><br/> “这怪物,四翼六足,双身蛇头,当是妖蝗所化的邪祟:肥遗1<br/><br/> “这邪祟曾在人皇时代和殷商时代多次出现,肆虐人间,荼毒山川1<br/><br/> 听着孟白的叙说,芈旅抬起头,问道:“敢问总管,可有办法,对付此物?”<br/><br/> 孟白点点头:“自然是有的1<br/><br/> “据白泽先生所言,自古以来,若有圣王治世,教化世人,自有王师为圣王之师1<br/><br/> “以镇暴诛邪、破山伐庙、扫除凶孽”<br/><br/> “王师面前,一切邪祟、凶孽,皆是介藓之疾,轻易便可扫灭1<br/><br/> 孟白说着这些的时候。<br/><br/> 白泽的身影,悄然的从这沙水河畔消失。<br/><br/> 他与孟白所说的事情,并非完全的事实!<br/><br/> 甚至是错缪无数的!<br/><br/> 至少,凶孽和邪祟早在神农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br/><br/> 轩辕圣皇之孙蛟,便是第一位堕落为凶孽的人族!<br/><br/> 然而,这些事情实在是不能公之于众的。<br/><br/> 因为一旦这些事情,为人族所皆知,那就会动摇整个火云洞的存在根基。<br/><br/> 至少在现在,人族还离不开火云洞诸圣的荫庇和帮扶。<br/><br/> 所以,从人皇会元开始,岁月史书就已经悄然发动。<br/><br/> 圣皇、圣帝们的时代,只能也必须是光明无暇的。<br/><br/> 一切错误,都必须由子孙后代承担!<br/><br/> 由已经失败的人皇们承担!<br/><br/> 孟白的叙说,让无数人抓住了根本。<br/><br/> 王师!<br/><br/>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这个名词的瞬间,便有所顿悟。<br/><br/> 尤其是那些学生们。<br/><br/> 他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王师如何炼成?<br/><br/> “总管,吾国是否也可以组建王师?”仇小迫不及待的问出了这个问题。<br/><br/> 孟白迟疑了片刻后,答道:“吾请教过白泽先生这个问题”<br/><br/> “然而先生说”<br/><br/> “自古王师,皆为圣王教训而出1<br/><br/> “皆是感圣王之德,而守圣王之教的仁义之士、忠信之人组成1<br/><br/> “吾国如今休说圣王了,连王者也没有”<br/><br/> 众人听着,都是眼神迷离。<br/><br/> 王者?<br/><br/> 华国从诞生的哪一天开始,就已经决心抛弃过去的君王,砸烂曾经的枷锁了!<br/><br/> 哪怕是那些从各地来到华国的散修们,在适应了华国的环境后,也决计不肯再让一个什么人骑到头上耀武扬威,发号施令!<br/><br/> 就更不要说,已经被公布于众的仙种神裔们的种种罪行吓得都要ptsd的华国众生们了!<br/><br/> 水族,死也不会让自己再有任何面临被人抓起来切片生吃、清蒸的下常<br/><br/> 妖族也不会再容许自己回到过去那种被人族修士,随意屠杀,挖丹取宝的生活。<br/><br/> 人族更加不愿意自己回到过去,连走路都需要小心,若一个不慎逾越了界限就要被杀全家的恐怖时代!<br/><br/> 天尊教诲,更是让整个华国的中坚力量——学生们坚决反对并警惕任何可能的复辟!<br/><br/> 这片土地上的数千万众生,早已经一致决定:我们不要君王,也不需要高高在上的仙神来对我们指指点点!<br/><br/> 我们的命运,我们自己掌握!<br/><br/> 可是,现在,这个事情成了难题。<br/><br/> 只有圣王才能练出王师。<br/><br/> 但华国绝不会接受任何‘君王’、‘王公’、‘贵族’或者自称高人一等的家伙。<br/><br/> 众生平等,不别仙凡!<br/><br/> 这是早就被灌输到华国每一个阶级和群体之中的钢印!<br/><br/> “没有那所谓的‘圣王’就练不出‘王师’?”在片刻沉默后,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br/><br/> 是仇小!<br/><br/> 曾经的蛟龙孤儿,如今的华国委员,自称是‘天尊最喜欢的学生’的仇小!<br/><br/> “没有张屠夫,就吃不了带毛猪?”<br/><br/> “再说了”<br/><br/> “吾等是谁教导出来的?”<br/><br/> “天尊啊1<br/><br/> “难不成,天尊还不如所谓的‘圣王’?”<br/><br/> “论道德,论神通,论教化”仇小看着孟白:“总管,你来说说看,那些所谓的圣王,哪一个比得上天尊?”<br/><br/> “况且1仇小和灵犀童子关系最亲近,也是最常充当灵犀童子和学生们桥梁的人,不知道多少天尊教诲,是通过他的嘴巴,传播到了其他人耳中,进而让华国上下都接受的。<br/><br/> 此刻仇小挺起胸膛来,看向每一个人:“天尊早就说过了”<br/><br/>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要去相信帝王将相1<br/><br/> 碧游宫,上清宝库。<br/><br/> 通天教主召来截教碑。<br/><br/> 神碑之上,无数名讳,烨烨生辉。<br/><br/> 皆是截教弟子之名。<br/><br/> 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身在何地,困于何等境地。<br/><br/> 只要真名在此神碑上,那么,圣人都可以通过此碑,随时知晓他们的处境,甚至可以通过截教碑,将其接引到碧游宫中。<br/><br/> 轻轻伸手,渔鼓便在手中显形。<br/><br/> 此宝乃是和截教碑一同炼制的宝物。<br/><br/> 渔鼓一响,截教弟子,便都可以知晓圣人法旨。<br/><br/> 如今,这两件灵宝,却又多了些神通。<br/><br/> 一个个数字,就像是从灵宝内生而出的祥光一样,不停浮现。<br/><br/> 而此时此刻,这些数字正在慢慢变亮。<br/><br/> 就像徐吉那一方天地的城市,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逐渐点亮城市。<br/><br/> 通天教主轻轻触碰着从渔鼓之中浮现的数字。<br/><br/> 他知道,华国、柳树和学生们的交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br/><br/> 就像矿石在坩炉中已经被烧得通红,将要液化。<br/><br/> 也如同悬崖上的雏鸟,踉踉跄跄的走到了悬崖边,将要展翅高飞。<br/><br/> 跨过这个点,从此一切都将不再相同。<br/><br/> 越过这个点,未来天高海阔。<br/><br/> 然而<br/><br/> “还差一点1<br/><br/> 圣人说着,感受着从渔鼓和截教碑中交感的气机。<br/><br/> 是的,还差一点。<br/><br/> 矿石只是被烧红,温度还没有达到融化所需的高度,谁也不知道,继续加热下去,到底是矿石被融化成液体,还是坩炉撑不住,在高温中四分五裂。<br/><br/> 雏鸟也只是走到悬崖边,是否可以翱翔天空,谁也不知道。<br/><br/> 也许,可能会从悬崖坠落,粉身碎骨。<br/><br/> 然而,这就是人道啊!<br/><br/> 通天教主忍不住想起了在徐吉那方天地的哔哩吧啦的某个视频的留言区所看过的一个评论:“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