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武侠小说 > 诸界第一因 > 第705章 旧秩序的崩塌

第705章 旧秩序的崩塌

,诸界第一因
上乘武功与神功的界限,即是武圣意志。
任何一门神功,都蕴含着创功者的意志,后世学艺者,若能胜及其人意志,就可将之修持至大成。
天罡拳,位列古今四大神拳之列,与西府赵王的霸拳,大离永恒月轮寺的梵拳,唐末高甲的神拳齐名。
更有人将之称为,古今拳道立意第一高!
大明太祖张元烛,倚此拳横推天下,称雄一世,以布衣领天下,豪迈天下第一等。
同样的天罡拳,在张玄一手中,已算有几分气象,当时杨狱也有惊异,可直至此时,他才真个感受到了这门拳法的真谛!
这是天子之拳,这是帝王之拳,更是,气吞天下的雄主之拳!
嗡!
如日巡天,其势浩荡,煌煌至极。
如果说,张玄霸的霸拳,是天下万物皆不可忤逆之霜道,那么,这天罡拳,则是万类尽入吾手的王道之拳
不似武功,更似神通,恍惚问,似有普天星象、星海诸神汇聚,共举共推。
轰隆!
荒林之间,又是一声轰鸣,地动山摇也似。
杨狱身躯剧烈一震,身下大地龟裂扩散出十余丈,烟尘腾起如云
“杨大哥“
秦姒惊呼一声,完全不知发生了何事。
“这人种袋里的烙印,的确是张元烛所留,这位大明太祖的拳意着实了得,吃了些亏……”
擦去眼角渗出的血迹,杨狱轻揉太阳穴,这一道天罡拳意着实强横,哪怕他早有准备,也还是受了些伤。
“要压过他的意志,不是易事……”
“真是张元烛……“
催使神通,将烟尘驱散,秦姒上前几步感受着那若隐若无的拳意波动,心中不由凝重。
古往今来,无论留名于史,还是留名江湖武道,都非易事,时过境迁,再大的人物,也是难以被后人怀念铭记的。
张元烛,却是两者兼顾
于史书上,他的地位绝高,终大明四百年,都是人称千古一帝的杰出帝王,
而在江湖中,他也是呼声最高,在张玄霸之前,许多人认为,足可与陆沉、达摩邋通道人比肩的无上大宗师。
“必须要压过他的意志,才能祭炼这人种袋吗“
秦如想了想:
“杨大哥,若是你能将之引出来,或许,我可以试试将其驱离,或许,可以尝试化害为益……”
“驱离吗“
杨狱微微思忖,还是拒绝了;
“神通也非无所不能,你这门神通还未晋升二重,想要驱离武圣意志,只怕会被反噬……”
神通也是有着极限,神通一重,依着他的估计,应当等同于上乘武功的九品大成,或许神异更过,但大差不差。
但无论如何,一重的神通,想要驱离张元烛的天罡拳意志,是几无可能的。
而且….…
“此去黑山路途不近,正好可以消磨时间,我此时武功进境已达瓶颈,或许可借由张元烛这一道拳道意志,来梳理自身武道体系……“
杨狱舒缓精神,眸光明亮。
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修行自然是十分勤勉,可始终压在他身上的危机,让他很难有静下心来梳理武道的时间。
当然,那时候他也还远未到这个程度,效法前人,是最优的道路。
而此刻,他已然站在武圣之前的最巅峰,自然又有不同。
“杨大哥,你是要创功吗“
秦姒心中极为复杂。
这些天,她修行可也十分勤勉,进步也很快,已然凝练了真罡,自付再有些年或许就可熔铸气血熔炉了。
然而……
“创功谈不上,梳理自身为主。”
收起人种袋,杨狱气息有些滑落,精神却是出奇的好。
诚如红日法王所说,生于此世的武者,比之古往今来任何时代,都要幸运良多,
陆沉、达摩、邋通道人,张元烛、张玄霸……乃至于无数史上留名或无名的人杰先贤,早已将武道之路拓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三千年前的秦末,武道萌芽,绝大多数的武者,都在跌跌撞撞中摸素,便是有所成就,也多有些巧合在内,有样学样,多数时候都是不成,
那时节,修持至如今来说武圣高度的,似也只有陆沉、霸尊等寥寥几人,绝大多数的武者,未必能修持至此时的宗师境界
故而,那些武者,在宗师之前就要创功。
两千年前达摩梳理武道,开辟禅宗武道,那时节,宗师之前,几乎已是坦途,不需要茫然摸索,也不必太早去创功。
至千多年前,道遢道人提出武圣四步后,似连武圣也有迹可循,天下问的武功,已然多到学不尽,创功者,自然寥寥。
不是后人不如前人,而是有的学,又何必去迷雾中摸索
感受到杨狱的意志,苍鹰振翅而落,
“回黑山吗“
秦姒问,心里突然有些忐忑。
“回,不过,临回之前,还有些事情要做……”
足下发力,携秦姒登上唐背,杨狱大袖一扬,苍唐随之振翅而去。
“这方向,是云州”
“云州失守,有徐老大人,王先生在,自然用不着咱们插手。咱们,顺路走一遭青岩府---”
杨狱俯瞰云海,眸光幽沉;
“去见见那位,武圣之耻……
....…
乱世,用重典。
回到龙渊城的第一时间王牧之就感受到了龙渊城的风声鹤唳,大街之上,人人闭户,一眼望去,最为繁华的酒楼都十分之冷清。
只有一队队的兵卒在巡守。
有着龙渊王妃的鼎力支持,徐老回城之后已然开始肃清朝堂,包括李衍在内的诸多大臣,都被下了大狱……”
丘斩鱼在城门口等了许久,见到王牧之回返,心中方才松了口气,向他叙说这几日城中的剧烈变化。
乾亭帝被捕走,这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群臣几乎吵成了一团。
当神都中太子继位,藤地龙被封为国师的消息传来,更是引得一片哗然。
包括李衍在内的所有大臣,都要求立刻收拢神策军,御林军回返神都,
“徐老力排众议,说服了神策军统领“启生言’,大军明日开拨云州,抵御天狼……“
丘斩鱼叹了口气:
“陛下被掳的一夜间,风起云涌,朝廷几有风雨飘摇之感……”
“与他无甚关系……局势的变化,是赵王爷身陨。“
王牧之十分平静
“如今,人人都知道天变将至,却不知,天变早已来了四百年,旧有的秩序,已然无法适用此世……”
“啊“
丘斩鱼微微一怔。
“明前的两千六百年里,即便是遗遢道人所在的武道盛世,其实,同存一世的武圣,也不过两三人而已。
可如今,天下间的武圣,何止十人只怕二十人,都要有了……”
王牧之缓行踱步:
“不是只有湖汐起,神通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才是天变。旧有的秩序崩塌,也是天变!“
天变,早已到来了!
王牧之心中明镜也似。
他通读道藏、佛经,也曾数次进入仙魔幻境,对于远古之前也有着不浅的了解。
远古之时,也是有王朝的,可王朝主宰俗世的记载,却是只有史书上的三千年!
过去的两千多年里,王朝主幸天下,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朝廷掌握着世间最强的暴力机关。
宗师者,一骑当千,大宗师,一人可成军,一人足可攻伐一城、一州,可终归无法匹敌一朝,一国之力。
然而武圣,不一样!
咫尺之间,武圣可敌一国!
“张元烛,的确是不世出的奇才,四百年前的他,已然察觉到了这一点,故而,他留下诸多法器镇国,留下了道兵寒山,留下了锦衣卫、六扇门,分出九大支脉,传承自身神功绝学……“
说话间,王牧之脚步微微一顿,看向巷口:
“过去四百年,之所以旧有的秩序还在维持,一来,是人心使然,三千年帝制深入人心。
二来,也是因为这位太祖爷留下的底蕴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三日之前的大明,仍可勉力维持……”
巷口处,徐文纪拄着竹杖,默然而立。
“……可如今,大不同了。”
王牧之微微一顿,见自家老师没有开口反驳,才继续说:
“不说林道人,也不算弟子与杨狱,也不算薛地龙、许经、启道光、宋天刀、铁横流,迷天教关七这些只差一线,随时可以跨过门槛的大宗师,也不算大街山中的那位,
甚至,连民问那些不如武道大宗师扎眼,却已然走过道果三步,即将位列十都的神通主们也不算……
可那锦绣榜上,可就有一十八人之多!“
“时至如今,弟子也不知那位赵王爷是如何能够威慑如此之多的武圣十都主的…
话至此处,王牧之不得不佩服,却也一叹了
“但当世,再无第二個张玄霸了……”
“你说的不错。“
徐文纪默然点头,叹了口气;
“如你所言,又该如何“
这下,是王牧之沉默了。
“老夫问你,远古之前,以龙渊道为中心,方圆十八万里,被称之为什么“
王牧之心头一震。
“老夫来回答伱吧……“
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徐文纪竹杖重重一顿:
“牧场,阴司牧场!”
“你告诉老夫,什么是牧场,他们圈养的,又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