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血之孙吴 > 第230章 谋士之威(下)

第230章 谋士之威(下)

“主公,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也!这个徐庶谋略之高,当真大敌也!”鲁肃说道。
“不错!我准备暗中除掉此人,否则的话,刘裕不好对付。子敬,还有这瞒天过海之计,咱们该如何破解?”我向鲁肃请教道。
“若非被主公的探子得知了这一情报,恐怕我军危矣!如今敌军的情报已经泄漏,我军便可以将计就计,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鲁肃说道。
“哈哈哈,不愧是子敬,果然是妙计!明日一早,我就升帐聚将,然后调兵遣将,北上新市,大破敌军!”我笑着说道。
………
第二天一早,江东军团一众将校,都被聚集在大帐之中。
江东军团所属,前军韩当、陈武、朱桓,左军太史慈、陈庆、吴才、沈攸,右军孙河、潘璋、沈庆,后军程普、徐盛、陆逊,以及为我统帅本部的贾华都在。
一众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都猜到要打仗了,不禁摩拳擦掌,但却不知道我到底要打哪里。
等到我和鲁肃一同入帐,众人这才停止了议论。
“主公,是否要用兵了?”太史慈第一个问道。
太史慈的左军之前全军覆没,活着回来的不过百余人,经过整整一个夏天的操练,好不容易重新组建了左军,还拥有白袍军,乃是如今整个江东军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所以得知要用兵之后,太史慈就第一个按耐不住了。
“不错,的确该用兵了!咱们可不能眼睁睁看着荆州军团横扫荆南,而咱们却在这里按兵不动啊!”
一番话引得众人尽皆大喜。
“主公,您就说打哪里吧?是不是南郡,又或者南阳?不管打哪里,末将愿为先锋!”韩当站起身来,威风凛凛。
望着韩当热切的目光,我也不好拒绝。
于是说道:“咱们与曹操约定了三年互不侵犯,所以咱们可不能主动出击!”
“既然这样,难道咱们打南郡?大都督正率兵去攻打荆南,咱们去打荆北,岂不美哉?”韩当说道。
“是啊是啊!”韩当的话不禁引来了众人的附和。
我不禁摇头失笑,然后说道:“我只是说了咱们不去打曹操,可没说曹军不会来打咱们啊!”
“啊?”韩当不禁目瞪口呆。
倒是小将陆逊想了想,然后说道:“四个月前,主公曾派遣二位蒯参军前往宛城,莫非是因为主公斩了曹仁爱将——牛金,引得曹仁、羊侃来攻?”
听了陆逊的话,众人这才想到,四个月前我确实派了蒯家兄弟,带着牛金、王威的首级北上见曹仁。众人得了陆逊的提醒,这才反应过来。
“主公,曹军有三万,倘若南下,倒是不足为惧,只怕刘裕的荆州军也会跟着一起行动!”程普提醒道。
“程将军!荆州军已经没了舰船,若想联合曹军一同来犯,怕是只能搭建浮桥,从樊城周转再南下。倘若再被我军用水师截断归路,岂不得葬送在江夏?刘裕恐怕没这么傻吧?”陆逊不禁反驳道。
程普闻言,倒也不生气,反倒用手抚着长须,略微沉吟,然后对陆逊的话表示赞同。
而陆逊的话也让太史慈表示赞同。
见大家讨论着敌军有可能的动向,我不禁感到欣慰。
经过两次大战的洗礼,大家的用兵能力都显著提高了。尤其是除了几位主将之外,陆逊的表现格外抢眼。
但想到太史慈之前的遭遇,我还是按耐住了冲动,准备把荆州军的动向暂时不告知大家。
“曹仁大军即将南下,目标便是新市城。那里有霍仲邈的五千大军,所以不可不救!”我总结道。
说完,我扫视着众人。
大家明白,接下来要调兵遣将了。
“咳咳,由于舰船不足,此次北上,咱们主力从陆路进发!由我亲率主力,前军、右军、后军、白袍军跟随。”我望着战意高昂的众将,然后说道。
前军、右军、后军、白袍军,包含在内的一众将领不禁兴奋不已,唯独太史慈和沈攸有点闷闷不乐。
沈攸因为初来乍到,倒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唯独太史慈有点不高兴了。
“主公,就连白袍军都跟着主公一起去了,为何唯独慈没有安排?”太史慈说道。
“尔等都去准备吧!子义、仲达(沈攸表字)、子敬,你们三位留一下!”我吩咐道。
等到其他人散去,我这才将目的,以及荆州军接下来的动向告知了太史慈。
太史慈听后不禁愕然,同时也感到羞愧不已。
“慈办事不力,差点连累全军,还请主公责罚!”太史慈连忙单膝跪地,向我请罪。
我连忙将其扶起,鲁肃则连忙将计划告知了太史慈。
……
两个时辰后,大军准备就绪。
五万六千大军,通过西陵城,从陆路向江夏北部进发。
而太史慈、沈攸所部一万将士,则登上百艘武装舰船,携带着粮草物资,向章陵进发。
这便是鲁肃的计划!
派遣太史慈、沈攸前往章陵,构建囤粮之地,然后留下沈攸所部驻守城池,太史慈带着舰队假装离开,从而引诱荆州军来攻。
倘若一万大军驻守章陵,又有一百艘武装舰船在侧,荆州军怕是轻易不会上当!
而我之所以将囤粮之所设在章陵,而非安陆,则是因为章陵那边的水道,乃是从汉水通往夏湖,再进入长江的必经之路!
章陵距离新市,比之安陆也远不了多少。将囤粮之处设在那里,不仅合乎常理,而且便于伏击!倘若设在安陆,夏湖又那么大,到时候敌军发现情况不对,跑了怎么办?荆州境内水域纵横,敌军往什么水域一钻,上哪找去?
于是,鲁肃作为军师,便设下了圈套,并让太史慈来执行这一任务。太史慈为了一雪前耻,必能增加此行计划的成功性!
注:沈攸之,字仲达,吴郡武康县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名将,沈庆之从子。
少年丧父,随堂叔沈庆之征战,随军讨伐刘劭,助宋孝武帝登基,讨伐刘诞叛乱。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协助诛杀沈庆之等王公大臣。(人品不行)
前废帝死后,投靠宋明帝,讨伐刘子勋叛乱,抵抗北魏于彭城。
后废帝即位,拜散骑常侍、荆州刺史,发兵助讨刘休范和刘景素叛乱。
升明元年(477年),萧道成弑杀后废帝,拥立宋顺帝。沈攸之忠于宋室,起兵于荆州,反抗萧道成,失利于郢城。
升明二年(478年),败还江陵,自缢而死,传首京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