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科幻小说 > 开挂的学霸 > 第299章 信息瞬时传输,基础

正文 第299章 信息瞬时传输,基础

  范晓明微笑着说:“等脑机结合技术研制完成,造出了脑机后,再加上有了新的人形仿生机器人,我就可以躺家里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干活了。”颠</span>


  他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等这些都有了,他就可以直接躺家里了。


  完全可以躺在家里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来干活了。


  以后他生活的空间可以是虚拟宇宙、现实宇宙、虚拟和现实重合的宇宙。


  不久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生活在自己想要待的地方。


  至于工作,那范围就大了。


  包奇正想了想说:“对于机器人个管理是有条例的,当然了,这些都是人制定的,我们是可以修改的。”颠</span>


  现在对机器人的管理条例已经有了,且非常的严格。


  对于地球以外的空间相对开放一些,对于地球内,那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办法。


  范晓明点点头,认真的说:“没事!机器人不进生活区就好了,再说了,能在地球上的机器人,其强度和人体差不多,也就不能直接构成威胁,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对于机器人,管理严格是应该的。


  其实,他们防的不是机器人本身,而是背后的智能,准确的说是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的防范,要从最底层,从一开始就防范,这样才能遏制人工智能对人的伤害。


  “规定制度也是随着时间和实际情况不断改变的。”左大军微笑的说,“我觉得,以后我也不用来学校了,直接躺家里就能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干活了,我觉得这样挺好。”颠</span>


  徐正平想了想说:“我估计这样的日子不远了,到时候大家都待在家里就行了,学习工作都能远程进行。”


  人脑直接联网后,虚拟和显示就能结合起来了。


  可以预见的是,人们都可以待在自己想待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苏哲笑了笑点头,说道:“我家房子都重新装修了,以后没有必要就待在家里了,其实这种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的方式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的将相关专家聚集到一起搞研究。”


  有了脑机结合技术,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就厉害了。


  最为关键的是,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能够做人绝大多数能够做的事。


  想想看,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中,可以依次参与可控范围内的所有实验。颠</span>


  比如说,一个人刚刚参与完在地球上的实验,下一刻就能参与在月球的实验。


  这之间的装换最多也就几秒钟的时间。


  再比如一名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刚刚完成一场手术,下一瞬间就能出现在其他的手术中。


  几人笑着点头。


  包奇正微笑的看着苏哲,有些期待的问:“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有没有眉目,要是实现了信息瞬时传输技术,那我们登陆火星都不用去了,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就能完成了,我们留在地球就能实现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的探索和开发。”


  脑机结合技术研制成功后,就能实现人脑和网络的连接。


  人们就能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颠</span>


  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信息传输的延迟。


  短距离的还好些。


  就现在的,延迟只要不超过十米,那都是能够接受的,可一旦超过了,那体验将会差的很多。


  现在信息的传输速度是光的速度。


  在短距离的情况下还行,一但距离过远,那就没法使用了。


  就比如月球和火星。


  月球距离地球近。颠</span>


  就现在,有几千万人在地球上控制着月球上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参与月球的开发。


  等脑机结合技术研制成功后,那怕一个真人都不去月球,就靠着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就能够开发月球。


  至于火星,距离太远,留在地球远程控制火星上的人形仿生机器人是不现实的。


  左大军笑笑,看着苏哲说:“我也想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那样我们就能探索和开发整个宇宙了,我们就能往太阳系的所有方向发射探测器、机器人啥的,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能开发比邻星了。”


  开玩笑,要是有了信息瞬时传输技术,那就无敌了。


  脑机结合技术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一结合,人类就能够碳素整个宇宙了。


  想想看,脑机结合技术将人脑和网络连接到了一起,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能够实现人类远程控制宇宙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形仿生机器人。颠</span>


  不用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就会控制整个宇宙。


  范晓明看了看左大军和包奇正这两位,笑着问:“你们以为是种大白菜啊,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你们不是不知道,再说了,现在连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相关理论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眉目,说的不好听的话,也许就不可能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毕竟按照现在的理论,是没有东西是可以超过光速的,所以说,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还是未知了,你们不要有着过多的期待。”


  对于信息瞬时传输技术。


  说实话,他不看好。


  这技术现在完全没有基础理论去支持。


  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是超越现在所有物理学理论的存在。按照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是不可能研制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


  “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要是真的实现了就好了。”徐正平感叹说,“真要实现了,我们这次也不用去火星了,直接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就能完成的,以后开发太阳系,开发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我们都能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来完成了,可惜的是现在没有基础理论来支持这样技术的研制,也许宇宙中就没有支持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理论存在。”颠</span>


  他也知道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厉害。


  可现实摆在面前,这样的技术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持。


  按照现有的物理基础理论,宇宙中就没有东西能够超过光速,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不说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了,要是能够发现超过光速的存在,那就是颠覆了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


  当然了,他也不是认为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是不可被颠覆的。


  事物随着时间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现如今,还有太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基础理论还做不到自圆其说。颠</span>


  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是不够完善的。


  范晓明笑了笑说:“按照现在的物理学基础理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确是不存在的,可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还是不完善的,说不定以后就能发现支持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出现……怎么说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现在还有很多现象是解释不清的。


  就比如量子尺度物质的各种现象,夸克往下的粒子等等。


  微观层面还有很多没有搞清楚的。


  宏观的同样如此。


  就现在,连万有引力的本质都还没有搞明白。颠</span>


  再就是那些暗物质、暗能量的。


  说实话,宇宙中还有很多的存在是我们人类没有发现的。


  很多东西是人类不存知道的。


  就好比暗物质、暗能量,把一些搞不清楚的东西啥的,搞到一起就叫暗物质暗能量啥的。


  这其中很多的东西是现在的人类没有发现,还不知道的存在。


  包奇正点点头说:“我觉得有可能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未来有着太多的位置,说不定那天就能发现新的物理学理论,从而研制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对于这些,我很乐观的。”


  他觉得范晓明说的非常有道理。颠</span>


  现在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根本就不够完善,现在说不能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太早了一些。


  在他看来,现在加入科研的人越来越多。


  再加上科研经费充足,又有着很多大科学装置,科学技术肯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会不会搞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还真不好说。


  左大军有些激动的补充说:“宇宙如此之大,一个恒星的距离都是几光年,我还就不信宇宙中没有超过光速的存在,现在我们之所以没有信息瞬时传输技术,那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我始终相信,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坚持研究下去,实现是迟早的事。”


  他的想法很简单。


  在他看来,宇宙中肯定有着超越光束的存在。颠</span>


  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是有缺陷的,或者是只是适用特定的情况下。


  人类没有发现的宇宙基础理论还有很多很多。


  “你们……好吧!我承认现在的物理学基础理论不完善,但我们也要明白,想要搞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很难很难,也许千年万年,甚至是等太阳炸了都有可能还没有搞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徐正平认真的说。


  对于几人的想法,他是清楚的。


  同时他也知道,连支持的基础理论都没有,想要搞出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千难万难。


  这时候,几人都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苏哲。


  他们想要知道苏哲怎么说。颠</span>


  要知道,苏哲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比他们几人加起来的都要多,所以说,他们更愿意听到苏哲是怎么说的。


  苏哲看着几人一脸期待的看着他,他笑了笑说:“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要一蹴而就的搞出来,我觉得很不现实,要说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没有可能,这也不好说……其实吧!我们按部就班的搞科研就能知道,毕竟我们一直在研究宇宙的形成,要是我们把宇宙的起源研究明白了,能不能实现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自然也就知道了。”


  对于信息瞬时传输技术,他想的很清楚。


  要想研究,必须从物理学基础理论开始研究。


  也可以说是要完善现有的物理学基础理论,或者说开拓新的物理学理论。


  就比如现如今的量子理论,有许多理论很是牵强。


  看几人还是看着他,他接着解释道:“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能不能实现现在很不好说,我们不要急着去肯定或者否定,不管能不能实现,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如果最终实现的那更好,要是没能实现,那一定有着很多其他的收获。”颠</span>


  “对!对!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徐正平满脸笑容的说着,“随着搞科研的人越来越多,科学技术会有着爆发式的发展,其基础科学同样如此,说不定就有相关的基础理论突破。”


  按照规划,国内将会有九亿人参与到科研中来,其中有七亿搞基础科学的研究。


  如此多人搞基础科学的研究,基础科学爆发式发展是肯定的。


  范晓明点点头说:“我们只要坚持研究就可以了,如果可行,迟早会被研制出来的。”


  包奇正和左大军两人认真的点头。


  徐正平微笑着说:“我们还是不要聊信息瞬时传输技术了,说实话,这技术离我们还有这很大的距离,我们现在要考虑的还是脑机结合技术,在脑机结合技术研究成功后,我们如何更好的应用这项技术,相关的配套,相关的安排,等等这些我们都要考虑到。”


  脑机结合技术的出现,将会改变很多事物。颠</span>


  远的像社会形态,工作、生活方式这些都会改变,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


  近的如游戏舱、人形仿生机器人、工程机甲、装甲型太空服,还有地球同步轨道相关设施的改造、月球的全面开发、登陆火星的准备等等。


  这些都要进行调整。


  真要说起来,这都是发展的太快所造成的。


  就比如游戏舱和人形仿生机器人。


  在脑机结合技术研制成功后,现有的游戏舱一下子全都没啥用了,特别是搭载着脑机结合技术的“脑机”出现。


  像现有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全部都要进行改造,从而适用脑机结合技术下的场景应用。颠</span>


  其实上,这一年来发生多次这样的是。


  就比如芯片。


  在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后,国内大量的建造一纳米制程的芯片。


  那短时间,一纳米制程芯片制造工厂大规模建造。


  可这些工厂建造完成,投产没几天,光电芯片出来了。


  在光电芯片大规模投产后,光子芯片又来了。


  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产品有时候还没有大规模投产,技术已经迭代了。颠</span>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