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重生:话说1984 > 第275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第275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赵善海虽然不明白邢宝华的用意,但还是派人去了。
他现在当个厂长可比以前省心多了。
不用为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发愁,更不用为了资金头疼,管理着小两百人。
工资发放的还很及时,完全没有自己当厂长全权负责那么狼狈?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时也没想明白。
邢宝华在市酒店,宴请花旗来的评估人员。
都是hk那边过来的,先吃饭再谈事情。
午饭过后,在邢宝华的会客厅,饮茶。
评估团队的经理拿着一本数据面色有点尴尬地对邢宝华委婉说道:“邢先生,大米电子厂贷款五亿美刀,很难做到?”
“你的意思,大米不值这个钱?”邢宝华冷哼一声说道。
“不是,大米品牌还是值钱的,但实际上固定资产达不到。大米只有工厂。除了固产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关键的核心价值被您给摘出来了。”经理苦笑着说道。
在他们评估之前,还以为大米是整体评估,带着众多专利那种。
谁知,大米核心技术和其他能赚钱的业务也被邢宝华给分拆了。
实验室已经成为hk控股,加上最近小波妹一直在做分拆账目,这些评估人员看到的是明账。
全是不值钱的玩意,说白了就是地皮、厂房和生产线,这些东西总产值就算达到五亿美刀,也会折半计算。
大米这个品牌看是影响力,现在稍微有点名气而已。
最终花旗给了两亿美刀的评估,要达到5亿,还需要邢宝华拿出更多的东西来。
核心技术是不能抵押的,别以为银行的这些家伙们都是好人。
他们在评估价值的时候,会审核你的技术。
玩意通过他们的审核把技术泄露出去,损失是巨大的。
就算签了保密协议都白搭。
随后,邢宝华亲自给花旗银行打电话,说不给他放五亿的贷款,他找渣打或者其他外资银行。
花旗那边也不想失去这么有潜力的客户,跟邢宝华协商,找个企业或者他某项技术抵押。
五亿不是小数目,hk没那个权利放款,只能总部批。稍微意思一下,这边肯定会帮邢宝华把款弄下来。
最后,邢宝华用百分之十的海纳控股抵押,才勉强达到五亿美刀贷款。
五年期,每年大米要还一亿美刀本金加利息。
放款后,会知道打入邢宝华外汇账户上,由金融局兑换成本国货币,直接到公司账户上。
金融局那边不管你是贷款来的还是赚来的,只要是外汇进来,他们都高高兴兴接待。
而且兑换的比例还稍微高点。
这笔五亿美刀的贷款,扣除手续费邢宝华最少拿到28亿国币。
看得四大行眼馋得不行不行的。
就算后悔也没那个胆,都是打工的,没必要为了前途去冒险。
市府办听说邢宝华贷款操作成功,打电话过来关心一下。
问电子厂是否遇到困难。
邢宝华顿时感觉有种猫哭耗子,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感觉。
早干嘛去了?
就算有困难,邢宝华也不想说。
当下还是客气地说没有,他们能自己解决?
挂了电话,邢宝华想到,不能再扩大规模了,先稳住阵脚。
总不能为了市场需求而疯狂扩大规模。
以史为鉴啊!鲁东当年有三家着名的酒企业,一曰:孔府家、宴二曰:秦池。
这三家在九三开始称霸央妈标王,到九五秦池砸下三个多亿。
都火了,不火不行啊!真金白银砸钱了。
生产不过来,又那么火,提货商带着现金排队都拿不到货。
只能弄虚作假!从外地弄来酒精勾兑。当年三千元一吨的川酒,灌瓶装就卖三万一吨。
有会品酒的,喝着不是原来那个味?告诉媒体这酒不行,酒精勾兑。
曝光后,口碑完了。甭说市场,没人人喊打就算不错。
鲁酒的品牌都是在当地周边着名,拿到国内排名啥的,不够看的。
鲁酒历史悠久,为何不出名?也不是,老窖口还是有的,而且山清水秀,泉水甘甜。这些条件都不缺,为何就在十大名酒之外?
应该怪楚宣王那句:鲁酒薄。
市场需求过大时,不能盲目地扩展。酒能找酒精勾兑而投放市场。
可是电子产品,想要扩大也容易,多授权几家电子单位就成,还能把其他厂子带动起来。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检,成品率控制不住,那些质量问题的电子产品一旦在市场上销售。
这是砸口碑,邢宝华是想做个长久的品牌大厂,而不是一竿子买卖。
稳两年在扩展,同时在管理层阶梯下培养人才。
管理体系?
顿时邢宝华想到世界上两大着名的管理体系。
一个是摩托,一个是ibm。
这两家都有自己企业管理体系解决方案。也是世界上收费比最贵的。
前世光听说过这些高端玩意,实际上真没接触过。
先给hk的做服务器的ibm高管们打个电话问问。
一问才知道ibm目前只有eam资产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维护管理、资产管理、库存采购管理,决策分析等。
主旨就是以资产模型为基础的强化成本核算管理为目的。
邢宝华一边听着电话,一边在小本本上记录着。
大致了解清楚后,又给在大美子国的摩托经理人尼姆打个电话问问。
六西格玛!
此时邢宝华才想起,摩托的管理系统名称。
只是尼姆问向邢宝华:我们刚刚为完善六西格玛流程,你是怎么知道的?
邢宝华只用一句听说的来搪塞。
电话那边的尼姆就差翻白眼来句,老子信你个鬼。
这算摩托核心的秘密,回头还要调查一下怎么泄密出去。总不能和筛子似的,这边放出个决策,太平洋那边就听到风声。
随后尼姆也听明白意思,邢宝华想用摩托的管理体系。
随后尼姆就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体系,他们完善了流程,就是改善企业质量管理的技术。
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邢宝华记录下来后,稍后一想?还零缺陷,摩托最辉煌的时候也没做到。
更别说,目前摩托才刚刚用他们创造的管理体系。
说起来很好,但做起来太难了。
于是邢宝华请尼姆派管理体系团队过来给他的企业制定质量解决方案。
随后又请ibm的解决方案团队给他诊断、解决eam资产管理系统。
都没有完美的企业解决方案,那就两家一起上,反正不冲突。
不就花点钱吗?
随后通知hk的于胜海,派人过来参与学习。
技术学院成立一个管理系,让多名在职的大学生组团跟进学习深入了解。
要准备花大价钱了,得让自己人研究透彻。
这比那些乱交学费要爽快得多,交学费的事儿,只能在心里窝囊得慌。
到时候所有管理层人员都要跟着学习。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结合自己的本土的风情,最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来。
不过这条路也非常的远和艰难。
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厂,就算艰难也要坚持地走下去。
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
这天大秘过来给邢宝华汇报一声,说央妈那边广告部打电话来,说春晚导演想要再次邀请邹文娟上个节目。
那边节目组甚至还想请华仔,他们打听了一下邹文娟和华仔关系比较好,帮忙一起邀请一下。
邢宝华稍微一皱眉头,难度节目组没给华星下邀约?
随后邢宝华拿来日历看看日期。87年的春晚在1月28号,如果没记错超级碗的时间,应该是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这一天也叫超级碗星期天。
时间上有点紧。
不过还算赶得及。就是这个年过得有点奔波劳累。
邢宝华让大秘给节目组说一声,加一位张哥哥。
也算弥补张哥哥此生没在春晚登过台,献过艺。
只是不知央妈会不会答应,人家脾气那么大,不鸟你也没辙。
再给王维豹打个电话,让他回来跑跑这事儿,该打点的打点。
每年上亿的广告费,这点面子应该给吧!
不给面子撤广告费?
脑子烧了才撤资,全国每个角落能收到央妈台就两个频道,1套和2套,地方台暂时不算。
收视率多高。邢宝华是只清楚,谁上央妈广告谁红。
没事儿别招惹这种牛单位,惹不起。
还得供着,平时没事儿还得把广告部那些祖宗拉出来吃喝玩。
不然大米广告早被人顶下来了。
邢宝华下一步还指望央妈多放点保健品广告赚点外快。
缺钱,现在负债累累,总欠银行都十几个亿美刀了。
想要轻松地还债,央妈还得供养着。
暂时处理完这些破事儿,不会还得会实验室继续搞他的几项产品升级。
为明年的新品上市做准备。
这些都是在计划内的东西,已经想成纸面上的东西,有团队跟进,邢宝华只是在周边纠正一些小错误之类的。
一周后,摩托和ibm的管理团队好像是约好似的,一起到来。
李厂长喊上厂里的翻译,带着随同人员去机车迎接。
同时老厂长也知道了邢宝华请这些人来的目的。
诊断电子厂,发现哪儿有毛病,救治哪里。
在一个还要跟着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体系。
ibm报价3800万每年,摩托还便宜点1500万美刀。
为何摩托的便宜,这是拿大米电子厂做实验了,他们也在摸索这套质量管理系统,玩得还不熟,不好意思多收费。
五千多万美刀的学费,还是每年都交。
消息传出去,舆论界又热闹了。
到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学习先进的管理体系,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别让外人个忽悠了。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咱们吃的亏还少吗?哪儿年,哪个项目不是教学费。
有些人甚至喊邢宝华不如把学费拿出来支援建设。用在农业,用在扶贫都行,总比让洋鬼子们骗去好。
甚至还有些想占邢宝华的光的,尤其一些大学。那些什么工商管理学,还有什么管理科学与工程,甚至学社会学的都申请过来学习。
邢宝华大笔一挥,同意。
但有条件,可以不收学费,但伙食住宿要自费。可以吃食堂住员工集体宿舍。
就这样,光申请就两千多分。
好在邢宝华之前弄技术学院的时候,扩大规模。装得下,来吧。
这些人才学会了,想办法能留下几个算几个。
有些甚至可以提前签订就业合同,让人才在学习的时候,就拿工钱。
看看食堂环境,看看未来住宿。
甚至工厂的小妹妹小帅哥们?
好吧,现在小妹妹小哥哥少点,大部分拧螺丝的都是中老娘们和老爷们。
邢宝华甚至可以给他们画大饼。
反正他画的大饼也都逐步的实现。
对于外界的声音,邢宝华不管,安心搞他的研发。
市里也很着急,没想到邢宝华还有个大招,想让他企业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而且电子厂经过外来和尚念经,知名度有拔高了。最关键是不差钱。
刘运良这段时间一直在憋坏。拿到wz部拉练的申请,带着同意的申请书,再转达到相关部门报备。
手续算是合理地完成。
弄一帮小泼皮,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但没得办法,谁让人家也有点后台?
在电厂工地附近一块空地上,作为拉练主阵地。
拉线画区域,甚至在周边张贴告示。
暗地里,组织人员坐在拉土渣的车里。
只要有人敢拦截,抓了再说。
罪名就是偷看某拉练行动。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完美绕开管辖的相关部门。
其实费这么大劲,就是不想让某些人插手捞人。
把抓的人转交j备部,地方上那些关系户们就算再牛,也插不上手。
计谋是用上了,唯一遗憾是抓泼皮的地方距离划线的规定区稍微远点。
不过没事儿,能够着定性了。
三哥和十几个泼皮又是一窝端。
当天就把人送到省里,顺便把驻厂j备班的人提交的材料一同递交。
实验楼一直有j科院的人在做项目,加上光刻厂也是重大点保护单位,为保障光刻厂能及时用上电。
所以电厂也被规划进去。
虽然勉强的理由,但看谁说啊!j科院愿意说句话,这事儿就定性了。
加上电厂是省里电局承建的,三哥和他背后的人算是踢到大钢板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