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不高兴的九爷(第三更求月票)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不高兴的九爷(第三更求月票)

  “要是九哥管河工就好了,肯定不让他们占便宜!”


  十三阿哥道。


  四阿哥听了,想起九阿哥的做派。


  皇子府内上差的人都不齐全,就是怕人多了,每个人干活少了。


  出宫之前,在阿哥所就弄出来“多劳多得”的赏赐来,而不是像其他阿哥所那样直接给赏。


  还有内务府那里,之前不乏有内务府子弟挂职吃空饷的。


  九阿哥过去后,全都叫人查出来了。


  他也没有一刀切,而是吩咐下去,要各司院记录考勤。


  无故旷工三日,则直接扣当月钱粮。


  扣满三月,革。


  至于虚假考勤,凡举报者,举报实了的,直接领被举报人半年钱粮,还给予保密。


  反正就是都要点卯。


  九阿哥自己被弹劾了两回懒惰,可是内务府的风气,却是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四阿哥晓得九阿哥折腾出这个,不是要整顿内务府,或者是想要大刀阔斧改革什么的,纯粹是他自己干活,见不得旁人闲着。


  就是小孩子的计较。


  十三阿哥说完,自己就否了,道:“河道衙门得去河道,太辛苦了,九哥受不住。”


  四阿哥想起九阿哥的身体,确实不合适派外差,风吹雨打;也不合适放在河道衙门这种老打官司,跟人互相攻讦的衙门,到时候谁对谁错不说,只生气九阿哥就受不住。


  九阿哥是能干,可是也要爱惜着用,以后要去的衙门也需挑拣着来。


  他看着十三阿哥道:“若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去河道衙门派人卡着银钱,意义不大。”


  十三阿哥道:“那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朝廷官员,汉缺是考出来的,旗缺是按照身份补上,前者看的是学问,后者看的是出身与祖上功勋,至于本人人品,就不好说了。”


  人前指定都装好人似的,可是私下里行事,谁也保不准。


  这贪墨银子,就是阴私之事,没有人敢明着动手。


  四阿哥并不是刻板性子,也晓得如今官场陋习难养清官。


  他沉吟道:“最好的法子是开源,给予正俸外的银钱补贴,使得官员生计无忧,才能更好的当差,如此再有贪墨者,就当严惩,而不是像现下一样宽和,贪官罢职受惩处准赎……”


  如此,就使得贪官失了敬畏。


  十三阿哥眼睛一亮,道:“开源,这不又是九哥的长处么?他靠着内务府,小打小闹的,都能折腾出上百万两银子的收益来,那要是去了户部,本钱大了呢?”


  四阿哥听了,心下一动。


  确实如此。


  九阿哥拿一百多万两银子的本钱,可以获利翻倍,那几百万两银子的本钱呢?


  只是现下的九阿哥不行。


  太年轻,经验也不足。


  等到五年、八年,从内务府历练出来,倒是正好在户部……


  *


  内务府衙门,九阿哥接二连三,打了好几个喷嚏。


  他用帕子擦了眼睛。


  眼泪都打出来了。


  他看着角落里的十二阿哥,带了狐疑,道:“你是不是心里在滴咕爷呢?”


  十二阿哥抬头,露出几分懵懂。


  九阿哥吸了吸鼻子,晓得自己猜错了。


  他不免担心起来。


  难道是着凉了?


  他忙吩咐何玉柱泡了姜枣茶,双手捧着,喝了一杯热茶,才觉得鼻子舒坦些。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他也好,舒舒也好,都比较小心,生怕感冒了,传给孩子们。


  不过想着今天开始进九,这早上呵气成霜,确实冷了。


  他就跟十二阿哥交代道:“天冷难受,明儿开始,爷上午不来了,未初过来,要是有什么紧急差事,你直接打发人去皇子府。”


  等到汗阿玛回来,他就要递折子了,眼下倒不必很勤快。


  十二阿哥道:“那……下晌九哥什么时候走?”


  先头的时候差不多是己初之前到,申初就走。


  以后改了未初到,还是申初就走,那岂不是就在衙门待一个时辰?


  九阿哥听了,寻思了一下,道:“现下申正二刻就天黑了,爷也不能摸黑回家,你九嫂该担心了,那就申正走吧!”


  十二阿哥很想要提醒他一句,那样的话,前后在衙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半时辰。


  他吭哧了一下,道:“九哥,要是御史再弹劾呢?”


  请罪折子才上去没几天。


  九阿哥听了,记在心上,道:“放心,爷有法子。”


  九阿哥的法子很简单,就是让姜太医请了脉,脉桉上记了一笔,偶感风寒,还给开了方子。


  这一入九,外头天气骤降,屋子里的地龙也烧得更热了。


  要是不烧热,室内就温乎着,显得没有那么暖和。


  这冷热交替的,大家多少都有些小毛病,鼻子不通气啊,咳嗽了什么的。


  九阿哥这样的脉桉也寻常,谁都晓得他身体弱。


  要是一年到头,不病个一两回,那才是稀罕。


  等到御史发现九阿哥开始不去内务府衙门的时候,也在纠结。


  十月里才弹劾了一回,还要再来一回,用这么密集么?


  再弹劾就要结仇了,好像他们说九阿哥“知错不改”似的。


  随后看到九阿哥下午冒头,就有些人看不懂。


  不过内务府本堂衙门当差的人多,除了郎中、主事跟委署主事之外,还有六十四个笔帖式。


  大家看的真真切切的,九阿哥太阳穴上贴着膏药,拖着带病之躯,每天都要来内务府衙门处理政务。


  要是再有人说九爷倦怠公务,他们要唾人。


  内务府御史衙门几个御史都松了一口气。


  不用纠结了。


  再一再二,他们不敢再三。


  九阿哥没发火,可还有十爷跟五爷两个兄弟护着呢。


  旁人还罢,五阿哥少不得又来衙门一回,这是担心九阿哥真不舒坦,不好好养病,将小病症拖得严重了。


  这是专门过来,催九阿哥好好休息几日的。


  九阿哥恨不得诅咒发誓,才让五阿哥相信自己没什么毛病。


  然后,五阿哥顺了一盒膏药离开。


  原来九阿哥太阳穴上贴着的这膏药,叫“追风贴”。


  没有用特别复杂的药材,主要是薄荷跟冰片,就是提神醒脑用的。


  五阿哥觉得听上去不错,就要了一盒走。


  没两日,十四阿哥也讨了一盒。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对于学生来说,冬天也难熬,没精神。


  结果这“追风贴”效果还很明显,屋子里越热,药效发挥越好,脑子都清醒了。


  皇孙们跟平郡王见状,也蠢蠢欲动。


  十四阿哥哪里好让他们贴这个,都是小毛孩子。


  他就只说是自己因风寒的缘故头疾发作,才用这个,湖弄了过去。


  一来二去的,宫里宫外就晓得九阿哥带病去衙门,十四阿哥也勤勉好学,兄弟两个的名声竟然好了不少。


  毓庆宫里,太子听了外头的流言,却是眉头皱着。


  十四阿哥半大孩子,不用放在心上。


  九阿哥这里,怎么上进了?


  是御史弹劾的缘故,还是其他缘故?


  这是因多了一个新的内务府总管,开始抓权了?


  金依仁升内务府总管,太子比较高兴,以后使唤人,也可以避开九阿哥。


  至于九阿哥眼下的勤勉劲儿,太子一时还真猜不到九阿哥的想法,只觉得这个弟弟不服顺,任性无礼……


  九阿哥素来爱听好话,听何玉柱提及自己的口碑逆转,带了好奇,去了黄带子,换了寻常衣裳,找了两个茶馆坐了坐。


  美滋滋。


  因他的“带病去衙门”,有人就开始夸他了。


  毕竟有关系、有特权的人还是少数,内务府四千多个职官,大多是还是寻常包衣里熬上来。


  之前市面上说九阿哥不好,贪财、小气、睚眦必报,大家也就顺嘴念叨两句。


  可是随着妃属人家一家一家倒台,敢扇风点火念叨九阿哥不好的主力都散了。


  剩下寻常包衣,心里也有计较。


  九阿哥来内务府,卡住戚属子弟上进之路,给了更多人公平、公正的补缺环境。


  开始有人念着九阿哥的好了。


  积累之下,一下子都出来。


  九阿哥的口碑就逆转。


  九阿哥听多了,却没有得意,回到家里还跟舒舒絮叨道:“爷终于明白什么叫众口铄金了!”


  舒舒却是想的多,道:“有人在背后扇风点火么?是捧杀么?”


  九阿哥摇头道:“不是,说的都是实话,也没有夸大。”


  从他到内务府当差,就卡住了戚属子弟的特权,使得更多的包衣受益。


  可是就因为那些戚属人家诋毁他,受了他好处的人也没有说一句公道话。


  到了现下,那些戚属人家倒台了,才有正面的评价出来。


  九阿哥道:“还真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不怕得罪爷,倒怕得罪那些纨绔。”


  舒舒道:“小人难缠,爷的身份,也不会真的躬身与那些人计较。”


  九阿哥若有所思,道:“八旗上下爱八卦,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要是有人使坏,一使一个准,就跟前年那个莫名其妙的顺天府乡试舞弊桉似的……”


  舒舒没有随意说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对于舆情,只能引导,不能压制,否则适得其反。


  正义之音还罢,要是有小人靠着诋毁谋私利,攻讦对手,那确实可怕。


  言辞如刀,能伤人,也能害己……


  *


  第三更求月票,第四更大家明早看,^_^。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