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终宋 > 第1155章 象舆

第1155章 象舆

终宋正文卷第1155章象舆四更时分,天还未亮,高挂着月亮与满天繁星杨奔、陆小酉等将领趁着士卒们还在起火造饭,赶到营盘山的战台上向李瑕汇报了这两日的战况。
等杨奔说完,李瑕问道:
「末将麾下兵疲马倦,北面很难创造出大胜的机会。
李瑕遂看向陆小酉,问道:
陆小酉道:三人讨论了一会战场的形势,李瑕有了初步的估计。
「击退元军没有太大意义,在川蜀时就是那样,今年击退他们了,明年还会再来。要创造出战果,还得分兵占各个要道。再加上正面兵马,需要再增兵五万人。
考虑到这里,李瑕点了点头,自语道:
他点了点地图。
「末将明白。我们后面来的都是步卒,要在元军发现增援的第一时间就拖住他们。「
说过了这些,杨奔、陆小酉又匆匆离开,骑马向各自营地赶去。
这个清晨十分的匆忙,没过多久,天光大亮,远远就有战鼓声传来,那是元军开始进攻了。
杨奔很快就察觉到了今日与之前的不同。
首先是鼓声和战歌更为嘹亮,元军士气明显高涨了许多。杨奔皱了皱眉,察觉到了不妥,翻身下马,大步赶上一辆望车。
抬起望筒一看,见到的是那杆高大的九族白纛正在缓缓向前移动。
杨奔喃喃了一句,压力渐大。
凌晨时才做过简短的军议,谈的还是如何制胜的问题,认为战场的关键在三关口,只要李曾伯能守到增援的兵力抵达就能大胜。
就好像这个谈话被忽必烈听到了一样,于是故意施威。
元军的战歌越来越近,之后忽然爆出了一阵欢呼。
蒙语夹杂着汉语,声音并不整齐,但嘈杂而响亮,仿佛那漫天尘烟都是被这声浪所搅起的。
望筒的视线中,渐渐有什么东西出现在尘烟里、九斿白纛之下,由万军簇拥着,正在缓缓前进。杨奔身子往前倾着,努力想要看清,最后愣了愣,喃喃道:
~~
营盘山战台上,李瑕也想要努力辨别那道身影隔着四五里,还能够用望筒看到,那显然是个庞然巨物。
终于,它停了下来,就停在了三万元军方阵之后。
尘烟稍稍消了一点,李瑕隐隐能辨认出那是什么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难相信忽必烈会弄出这么一个东西。
那该是由四头大象共同背负的一座战台。
这四头大象前方还有两只大象,是用来开道的,不时抬起长长的象鼻。
虽隔得远,但让人觉得它们会将眼前看到的敌人全都踩在脚底。
气势雄浑,有并吞天下之气魄。
好一会,李瑕终于放下望筒,转
头看向兀鲁忽乃。
兀鲁忽乃看呆了,没有回答李瑕,又过了一会才揉了揉眼,道:
「杨奔会龟缩防守,让你的士卒在后方以箭矢支援。
兀鲁忽乃匆匆而去。
李瑕又向霍小莲道:
霍小莲先是领了旨,又问道:
他向北面望了一眼,心中估算了一会,道:
李瑕摇了摇头。
话到这里,李瑕忽然转头向东面看去,心中一阵后怕。
如果昨天忽必烈就乘象舆督战,洪俊奇趁机偷袭自己的辎重,情况显然会比今日糟得多。
说来这也是运气好,忽必烈终究还是轻视他了
李瑕又说了一句。
霍小莲稍稍错愕,这才行礼离开。
李瑕观察了战场一会,再走到地图前思考着,深吸了两口气,摇了摇头。
他压抑住心中因霍小莲的建议而再次兴起的冒险的心思。
这次的对手是忽必烈,不是忙哥刺。忽必烈的指挥高明、稳妥,根本没有留下让他能杀进杀出的机会。
忙哥刺的弱点在于其本身年轻、能力还不足,故而要击败忙哥剌,需要败其主干;忽必烈本身才是那个强大的存在,要击败他,需要剪其枝叶。
李瑕低声自语道,~~
元军阵中的欢呼声一直没有停过。
那气势雄伟的象舆让他们赞叹,赞叹推高了气氛,使得人精神兴奋,从而产生了莫大的激励。而且他们也真心认为,能乘着如此座驾的大汗或皇帝,一定就是上天降下的真命之主。
之声不绝于耳。
忽必烈以君临天下的姿态坐在象舆上,用望筒观察了战阵很久,最后道:
陪在忽必烈身边的是忙哥剌,他对此也感到十分诧异,他自己就是因李瑕集兵攻他中军才败的。
忽必烈道:
忙剌哥道:
忽必烈转过头,淡淡看了忙刺哥一眼。
忙剌哥道:「黄金家族到了现在,已经有太多酒囊饭袋。相比起来,反而是汉军更为可靠。
忽必烈转过头,向象舆下的传令官吩咐了一句。很快便听到了大象的叫声,在象舆前方的另外两头大象开始往前走去。
它们的脚步沉重,看着笨拙缓慢,其实走得并不慢。
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许久,它们终于穿过了由三万元军组成的阵列,到了前方。
元军士卒纷纷架起盾牌保护着它们。
只见它们用鼻子卷起了木头,向唐军阵中抛去。这还是养象人的第一次尝试,并没能造成唐军的伤亡,但阵仗却很吓人。
许多唐军士卒也是初次见这样的庞然大物,吃惊不小,吓得慌了神。
元军士气更振,再次冲锋。
见此情形,杨奔再次下令龟缩阵形,放弃了外围的防线,退后一里防守。
元军的战鼓声越发响亮。
高高在上的忽必烈这才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象舆还在继续往前进。
如果是平时塔察儿单独指挥,也许此时元军还
和与唐军互相放箭。而忽必烈已经连破了两道防线。他还不满足。
他要在今日就完全摧毁掉杨奔的北面防线,将唐军逼进定远大营。如此,使唐军失去了活动范围,战略上就会彻底处于被动。
之后,他要在五日之内攻破唐军的营地。~~
这是在三关口驿道上的死人山,李曾伯才刚刚扎营,就得到探马回报,说是西北方向有大股元军骑兵赶来。
李曾伯也是后怕不已,心想若是自己再晚上半日,只怕就要让史天泽、张弘范先取了三关口。当然,元军毕竟是绕了一段路,距离更远些。总之是虚惊一场,李曾伯拿着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在山石上坐下来,缓了一会儿,才开口安排起军务来。
于此同时,已有元军探马开始绕着这片营地试探,唐军以箭矢回击。
傍晚时分,廉希宪派来的信使终于到了。
「了解。廉公命我将这封信交给李老元帅·....."李曾伯接过一看,首先还是一张地图,内容简明扼要。
战局已经很清晰了,他们迫切地需要后续的兵马抵达,助廉希宪击败杨文安,助李曾伯击败史天泽、张弘范,之后大军北上,反攻忽必烈。
而这后续的兵马确实早早就调动了,李瑕给长安的命令就是以举国之兵来战。
「李老元帅请看,这是调令,陕西、四川的诸路
兵马早已在赶来的路上,如许魁将军、搂虎将军、高年丰将军·····.」
李曾伯愣了一下,又问道:「那他们人在何处?「暂时还未有消息,廉公已派快马去督促。
李曾伯望向山下的尘烟,自语道:
比起这个答案,他宁愿听到约定的日期还有几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