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终宋 > 第405章 婚礼

第405章 婚礼

腊月二十六日。<br/><br/> 天还是黑的,鸡鸣声未起,县衙里已是一派灯火通明。<br/><br/> “锣鼓到了没有?花轿怎么还未布置”<br/><br/> “那几张桌子摆到房主簿院里去,动作快点”<br/><br/> “阿郎起来了吗?”<br/><br/> “严姑娘已带人去给知县更衣了”<br/><br/> “杨老夫人与通判夫人去请了吗?”<br/><br/> “杨老夫人马上就到,江通判昨夜才到的县里,想必没那么早起”<br/><br/> 听着外面的吵吵嚷嚷,李瑕打了个哈欠,坐在那由着婢子们为他妆扮。<br/><br/> 他心底其实并不太在意习俗,却也不抗拒。只有在严云云拿着脂粉要往他脸上抹的时候他才摆了摆手。<br/><br/> “脸就不用抹了。”<br/><br/> “是。。阿郎头发是不是勒太紧了?”<br/><br/> “有点。”<br/><br/> “我给阿郎松一松”<br/><br/> 李瑕侧头看去,只见主屋那边已挂了红帐子,那是昨夜高家人来布置的,被褥、帐衾俱换过了,高明月的衣物鞋袜锁在柜子里。<br/><br/> 往后便是两人同寝了唯想到这个,他才有些期待。<br/><br/> 也希望这场白日的繁文褥节早些过去,快些到夜里才好。<br/><br/> 严云云才为李瑕扎好头,一转头便见李昭成脚步匆匆跑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大大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喜钱。<br/><br/> “知县记得,起轿前给轿夫先发喜钱,这叫‘起檐子’,到了新娘家有人‘拦门’便发这些、遇到‘障车’发这些,若是过未桥时这一匣钱快用完,务必与我说一声”<br/><br/> 李昭成滔滔不绝说着,严云云见他漂亮,目光不由落在他喉节上,抿着嘴无声地笑了笑。<br/><br/> 李昭成感觉到被人看着,一转头,见了漂亮的彩羽面具与半张脸,他脸微微一红,又道:“严姑姑是吗?韩老到处找你。”<br/><br/> “姑姑?好吧,我这就过去,你给阿郎把大红花戴上,天马上要亮了”<br/><br/> 李昭成又向屋外看了一眼,向李瑕低声道:“恭喜二弟。”<br/><br/> “谢了,有吃的吗?”<br/><br/> “有,肉丝糕、胶枣、粟子,你想吃什么?都是我做的。”<br/><br/> 李瑕愣了愣,瞥了一眼铜镜里的李昭成,见他已从袖子里掏出好几包油布包好的零食。<br/><br/> “肉丝糕吧。”<br/><br/> “你如今喜欢吃糕?”<br/><br/> “不。”李瑕很坚定,道:“只喜欢吃肉。”<br/><br/> “那我下次做些肉干。”李昭成想了想,还是小声道:“一会接亲时, 你拜一拜父亲吧”<br/><br/> 高明月是昨夜里带着一众女伴与下人到李家去的, 为的是让李瑕能够过来接亲, 在县里走上一圈。<br/><br/> 她比李瑕更早开始妆扮,已穿好了一身青质色的嫁衣,头戴花冠, 肩披霞帔,明艳动人。<br/><br/> 手里持着一柄团扇轻轻转着, 她偶尔向眼前的铜镜看上一眼, 不由便感到羞涩。<br/><br/> 韩巧儿支着头坐在一旁, 看着婢女为高明月添妆,不由就看直了眼。<br/><br/> 刘苏苏一进来, 眼睛便亮了亮,含笑道:“新娘子可真漂亮,天仙似的, 李知县有福气。”<br/><br/> 高明月张了张嘴, 最后还是唤了一声“李夫人”, 又轻声道:“能嫁他是我的福气。”<br/><br/> 刘苏苏为她整理了一下花冠上的金饰, 悄悄递了些吃食过去。<br/><br/> “今日还有得忙,你趁着唇上的胭脂还未点, 先垫垫肚子,莫饿着了。”<br/><br/> “多谢李夫人。”<br/><br/> 高明月抬头看着刘苏苏,眼睛亮亮的, 又道:“我一介孤女,幸得李先生与李夫人费心为我筹备婚事, 恩同父母。等会儿接亲,我与与李瑕给你们敬杯可好?”<br/><br/> 刘苏苏看着她的眼, 明白了她的意思,泛起欢喜之色。<br/><br/> “好, 好不过给我家官人敬杯茶就好。”<br/><br/> 刘苏苏虽扮成“李西陵”之正妻,但自知是妾,不敢受李瑕的茶,却为李墉欢喜。<br/><br/> 她抹了抹眼,又看向韩巧儿,道:“巧儿饿不饿?你也快吃些东西。”<br/><br/> “多谢李夫人,你待我们真好。”<br/><br/> 刘苏苏笑了笑, 目光有些意味深长,怜爱地摸了摸韩巧儿的后脑勺,方才赶去忙着各种事情。<br/><br/> 绕过挂满了大红灯笼的回廊,进到大堂上, 只见李墉正坐在那核对着宾客名单。<br/><br/> 刘苏苏上前,低声道:“定帖上写的家世依旧是官人的名讳,可惜不敢公开幸而新娘子识大体,说让二郎给你敬杯茶是以父母之礼。”<br/><br/> 李墉动作停了停,却不抬头,道:“嗯拜堂时也莫安排他们跪拜,鞠躬便好。他如今为人傲气,怕是不喜欢跪礼。”<br/><br/> “那是否潦草了?”<br/><br/> 李墉难得笑了笑,道:“他们这小两口啊,怕是只想早些结束了婚宴,好独处。又岂会嫌潦草?”<br/><br/> 两人还在低声说着话,已有下人快步从前院跑进来。<br/><br/> “出门了出门了!新郎官出门了”<br/><br/> 吹吹打打,锣鼓始终不停。<br/><br/> 高明月梳妆完毕,听着外面的动静越来越大,很快又听到李瑕的声音,似在与人念催妆诗。<br/><br/> 等了好一会,终于见到李瑕一身红衣、俊朗如玉,正被人群簇拥着向这边院子走来。她忙用手里的团扇遮住脸。<br/><br/> 稍稍侧过头,透过团扇看去,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李瑕的身影。<br/><br/> 这一眼,竟是与平时全然不同,她心头想到他往后便是自己的夫婿,一时如被蜇了一下,有些痴了。<br/><br/> “请新娘子拉着彩布。”喜婆提醒道。<br/><br/> 高明月一手持扇,另一只手缓缓伸去,握住那缕彩带。<br/><br/> 欢呼声起,贺词纷至而来。<br/><br/>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br/><br/> “仙娥不负前来约,下赴人间伴玉郎”<br/><br/> 高明月被婢子们扶着,随李瑕往前堂拜别。她接着团扇挡着,再次侧眼看向李瑕,发现他正在看她,脸红了一下。<br/><br/> 李瑕却是向她示意了个眼神,像是再说“我们先应对应对他们,晚些再说话。”<br/><br/> 两人于是会心一笑<br/><br/> 到了堂上,这一对新人向李墉、刘苏苏敬了杯茶,感谢这些日子他们对高明月的恩情。<br/><br/> 李墉是何感想不提李瑕对婚俗兴趣缺缺,满眼只觉高明月今日好漂亮。<br/><br/> 一杯茶敬了之后,在“送亲”的高喊声中,他们终于向县衙而去<br/><br/> “李知县好福气!”<br/><br/> 到处都是人们欢快地喊着,胥吏们个个穿着便衣,腰间扎着红带子,在路上散发着喜糖。<br/><br/> 彩布被收起,高明月由李瑕亲手扶着,缓缓抬起脚上了花轿,回头看去,只见李瑕放下轿帘的动作很慢,能让她多看他一眼,于是莫名安心。<br/><br/> 她坐在轿中,听着满城百姓的祝贺,心中愈发欢喜亦愈发紧张,手里的团扇也忘了放下。<br/><br/> 一路兜兜转转到了县衙,依旧是李瑕先下马亲自来接了高明月。这大概是他坚持的,知道这位新娘子比较羞涩。<br/><br/> 撒了谷豆,高明月抬脚跨过,抬眼一看,见李瑕眼中是带着少有的欢喜。<br/><br/> 他这人素来是平平淡淡的眼神,今日显然是不同的。<br/><br/> 之后的习俗许多,但高明月心底却已只剩李瑕这样的眼神。<br/><br/> 周围的欢声笑语和喊声都似隔得远了。<br/><br/> “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br/><br/> “郎才女淑皆前定,利市缴门红”<br/><br/> “富贵荣华禄万钟,新娘坐富贵,娘家人喝酒走送”<br/><br/> “新郎高坐”<br/><br/> 刘金锁站在宾客中转头又向外看了一眼,喃喃道:“聂哥哥与林子怎还不来呢?”<br/><br/> 韩祈安轻轻捅了捅他,小声道:“你放心吧,未出什么事,但遂宁军被调到川北增援了,来不了。”<br/><br/> “哦,没事就好。”刘金锁放下心来,干脆不再等聂仲由,连忙欢呼起来。<br/><br/> “知县好福气!哈哈”<br/><br/> 高明月已被先请入房中坐富贵,而李瑕则被请到大堂上高坐。<br/><br/> 所谓高坐就是在大堂上摆了一张床榻,上面再放一把椅子。李瑕坐下之后,喜婆先敬了他一杯酒,杨果的夫人作为最年老的妇人又敬了他一杯酒。<br/><br/> 几杯酒后,李瑕方才被请下来,去接高明月拜堂。<br/><br/> “喜鹊成桥,以度人间玉女;鸾凤引驾,忽来天上神仙。炉香初焚,圣驾齐临。谨告皇天后土,日月星光,满空真宰,新人致忱,虔躬下拜”<br/><br/> 终于,一对新人牵着彩缎拜了天地。<br/><br/> 李瑕长舒一口气,看向高明月的目光不由深沉了几分。<br/><br/> 他前世从未想过要要成家,然而今生与眼前这女子缘定三生,竟是如此的自然而然。<br/><br/> 透过团扇,他能看到高明月偷偷露出来的那双眼,满带深情。<br/><br/> 此后,便是夫妻了<br/><br/> “喜成!红叶传书,锦屏射雀,终成秦晋之好于斯日;白头偕老,鸿案相庄,愿结琴瑟之欢于永年。”<br/><br/> 至此,新郎新娘送入洞房。<br/><br/> 宾客们纷纷入席,等李瑕再出来提酒答谢。<br/><br/> 而那一声声贺词良久未落。<br/><br/> “佳偶天成,白头偕老”<br/><br/> “百年好合,多子多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