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家父汉高祖 > 第589章 大治之世

第589章 大治之世

刘长跪坐在床榻前,手持一卷书籍,兴高采烈的讲述着。
床榻上的人是盖公。
随着年龄的增加,盖公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到了如今,他已经无法说话,无法起身,只是茫然的躺着,看着刘长一言不发,他的神色变得有些呆滞,嘴角不由得流着口水,眼神麻木。
太医们也不知道,盖公还能坚持多久,已经过了九十岁的他,几乎丧失了对外界的感知,也丧失了作为人的能力,他已经认不出任何人,也做不出任何的反应,偶尔发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腔调来,也没有人听得懂他在讲什么。
刘长总是时不时来找老师寒暄。
尽管太医们告诉他,盖公可能听不到您的话,听到了也无法理解,无法明白您的话。
可刘长还是会前来,兴高采烈的跟老师吹牛。
刘长大声诵读着手里那文章的内容,吕禄摇了摇头,转过身去,太子昨天才将这文章献给陛下,今日这文章就成了陛下所书写的…您这速度是真的快啊,亲生儿子的都要抢。
刘长读着这文章,那是越读越自豪,声音也越来越大,盖公只是茫然的看着他,嘴巴微微开合,似乎在说着什么。
刘长自吹自擂了半个多时辰,看到老师闭上眼开始打呼噜了,这才拿着文章起身离开。
吕禄感慨道:
刘长皱了皱眉头,没有搭话。
吕禄大概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急忙转移话题,
刘长冷哼了一声,
刘长有些不悦,
吕禄小心翼翼的说着,张苍的人品虽然有缺陷,但是这种事他肯定不会干,一般都是陛下您才会去做。
两人闲谈着,上了车,返回了皇宫。
回到了厚德殿内,刘长坐在案牍前,开始批阅奏章,没错,刘长每一天都会来批阅奏章,不过,这些奏章是经过特意挑选的,寻常奏章是不会送上来,能被送到这里的,那都是地方表功的奏章。
地方有了什么成就,收成有了多少提高,税提升了多少等等。
刘长就喜欢批阅这一类的奏章,如今的大汉,每一年都在稳定的前进着,无论是耕地面积,粮食产粮,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是在连年的提升,各地的成果更是非凡,这些都是长老爷的成就。
长老爷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一看这些成就,沉迷在大
汉愈发强盛的成就感之中。
刘长吃着茶,美滋滋的看着各地的汇报,看着地方粮食产粮高增,看着某地说今年大丰收,再看庙堂禀告的道路修建完成…如今大汉这一年里的成就,就顶的上过去高皇帝时十来年的成果了。
刘长不由得感慨,果然,论治天下还是得看自己,什么高皇帝,什么酂侯,比起自己可差太多了。
就在刘长批阅奏章的时候,有一人却急匆匆的走进了厚德殿内。
来人正是刘盈,刘盈皱着眉头,火急火燎的走到了刘长的身边,直接坐在了他的面前,
刘长一愣,放下了手里的奏章,
刘盈皱着眉头,忧心忡忡的说道。
刘长瞥了他一眼,
刘盈有些落寞的低着头,
刘盈看起来有些愧疚,他似乎是将刘安这段时日的改变归咎到了自己的身上,认为是他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
刘长收起了面前的奏章,
刘盈有些惊愕,他长叹了一声,摇着头,
刘长的眼里闪过一丝喜悦,没想到啊,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二哥这身体本来就不好,还整日去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弄得自己的状况是越来越差,刘长几次劝说,都没有什么作用。
没想到,刘安那竖子玩了几天,倒是让二哥幡然悔悟。
刘盈一脸惭愧的离开了厚德殿。
刘长则是抚摸着下巴,继续看着面前的奏章,这初次的官员考核是相当的成功,接下来,就是要推广到全国范围了,往后,各地的官员都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录取,能有效的打破权贵的垄断,并且能解决官吏不足的问题。
官员问题目前是不必再担心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日内,大汉都不会出现官员不足的问题,那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放在启蒙之事上。
大汉目前的乡学,县学,国学,太学体系,还是显得有些太粗糙了,刘长想要效仿未来,将小学,中学,大学的体系给做出来。
目前大汉的教育,是不存在上下级区别的,无论是乡学,还是县学,或者国学,其实教的东西都差不多,不同的可能就是教育质量不一样,地位越高的,老师越厉害,目前连教材都做不到完全统一。
刘长觉得,后世那种寻行渐近的教育体系就非常不错,但是吧,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在大汉还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大汉的后
生十五岁就算是成人了,就要参与徭役,成家立业。
让大汉的后生们读书到十八九岁,不太现实,况且,大汉目前的财政状况,能否撑得住这样规模的教育体系,实在是不好说。
刘长的脑海里有很多非常神奇的操作,可是想要在这个时代里去实现,似乎都有些难度,官吏选拔算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不需要庙堂去承担什么。
可是成熟的教育体系,庙堂要承担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光是老师的资源,大汉能不能搞定就是个大问题。
另外,大汉的孩子们在过了八九岁后就会自动成为家庭劳动力的一员,那些当父母的,愿不愿意舍弃劳动力去让他们读书也是个大问题。
刘长曾让安编写过县学的教材,可那些东西吧,对比后世还是差了很多。
目前的大汉,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点,粮食的产粮是高皇帝时的二十多倍,刘长觉得,除非自己能造出拖拉机或者搞杂交什么的,否则这粮食产粮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次大规模提升了。
这已经是农业时代的顶峰了。
想要让大汉再进一步,目前只剩下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尚方,得让尚方研究出更多的好东西来,别的不说,只要蒸汽机做出来了,大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可惜,那陈陶实在是不像话,这么长的时日里,居然连个蒸汽机都造不出来。
另外一个办法嘛,就是利用自己曾经看到的那些政策,来改变大汉的体制,让大汉迎来发展,就比如那教育体系,医疗体系等等。
这个办法看起来比坐等尚方出研究要好很多,可问题是,这东西很费钱,官吏体系倒是好说,但是搞教育,搞医疗,哪个不需要庙堂承担昂贵的费用呢?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身毒。
身毒的朝贡,以及与身毒的通商,将会给大汉的国库带来极为丰厚的收入,等到国库富裕起来后,庙堂就可以想办法来建立教育体系,源源不断的用外王之钱财来发展本土…
这就是为什么刘长会亲自去迎接百乘王的原因了。
......
刘安在这段时日里过的是相当惬意的,他一改往日的作风,听从张苍的教诲,领着舍人和门客们就去做自己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事情去了。
当他放下那些心结,开始去尝试着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他的能力顿时就凸显了出来,他在乐府,一天之内作诗十余首,甚至还跟乐府令畅谈了如今诗歌文赋之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
他在太学跟诸多博士辩论,说的几位大家哑口无言,口不能答,掩面而去。
他还领着自己的门客们书写了一篇文章,一篇他一直都很想写,早已构思好了大半,却总是没有时间来写的文章。
这一天,他则是来到了贾谊的府邸上。
贾谊眯起了双眼,不动声色的回答道:
刘安笑了起来,
贾谊一愣,却又摇着头轻笑了起来。
贾谊因为迎娶了张嫣,因此跟刘安成了同辈,贾谊则是有些惊讶,
刘安不太在意的说道:
贾谊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刘安,在这一刻,贾谊方才在他身上看出了点他阿父的身影,他赞许的点着头,
刘安拜谢,这才问起了几个关于儒家的学术难题。
贾谊作为张苍治学第二杰出的弟子,学问仅次与同门师兄,无论是诗赋文章,还是治国理念,他都是走出了一条全新道路的,刘安所询问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太难,只是几个不同派系的儒家对经典诠释上的区别分歧而已。
虽然不难,可是想要回答出来,也不是寻常人所能做到的,因为只有精通儒家所有派系的,知道他们诠释内容的人,才能回答出来,这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刘安对儒家的了解虽然也很多,可明显还达不到这个地步。
贾谊则是十分认真的回答,贾谊并不仇视其他学派,他很热衷于去了解其他学派,包括儒家的其他派系,也包括了黄老,法家。
两人聊的火热,最初是刘安询问,贾谊回答,到了后来,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开始互相交流学术经验了。
在贾谊将刘安送出门的时候,张嫣也前来送别,看着太子的身影逐渐消失,贾谊却还是站在门外,感慨道:
张嫣有些没听清。
贾谊却笑着说道:
张嫣还是有些听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崇拜的看着自家良人。
刘安坐着马车,不慌不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刚刚回到自家府邸,就有舍人来告知,刚刚公子赐前来找他。
贾谊这刚刚送走了刘安,就迎来了刘赐,看着浑身肮脏,沾满了泥垢,脸都被涂黑了的刘赐,贾谊也是盯了许久才认出他来。
刘赐一愣,随即叫道:
贾谊黑着脸,一旁的张嫣却忍不住笑了起来,急忙让人准备水,给这小东西收拾干净,张嫣擦拭着刘赐的脸,刘赐却还在喋喋不休的说道:
wap.
/89//.html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