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510章 正宗

第510章 正宗

  第510章 正宗


  实际上,后厨对于开席被耽搁的时间问题,其实是有点过虑了。


  不为别的,主要是宁卫民把这个饭庄办得太绝了。


  天坛北路87号,可是和其他的饭庄哪儿哪儿都不一样。


  上到装修设计,中到铺陈摆设,下到茶盏餐具。


  随便一件东西就没有半点凑合的。


  都是制作精美,讲究至极,让人大开眼界。


  还有饭庄所提供的服务,职工的制服,方方面面的任何一处细节,都足以让今天的宾客倍感新鲜和有趣的。


  更毋论席面上早已经摆上了总共二十四道的独有特色的蜜饯、干果、鲜果、饽饽、冷荤、小菜。


  光这些压桌的东西,就足够今天的宾客们好好大快朵颐,品尝一阵的了。


  所以哪怕众多来宾们都已分散至各厅,坐到了席上,十几分钟也没见有人上热菜。


  可大家等的并不心焦,反而各自与相熟的人,或是刚认识的朋友,兴致勃勃的谈论上了他们今天感受到的一切。


  聊得是那么兴奋,那么热情。


  尤其口干舌燥之际,大家一起端起茶盏来口香茶,更越发增加了情趣。


  这真像是大家伙一起穿越回到了过去,在参加某位皇亲贵胄举办的喜庆堂会呢。


  不用说,所有人中最不消停的,肯定是那些媒体记者们。


  你就看吧,哪怕知道该开席了,可这些媒体的席位也就坐了三分之一的人。


  其他的人还都拿着摄影摄像设备,四处乱串游呢。


  他们拍装饰、拍摆设,拍宫灯,拍菜品,拍宾客,拍服务人员……


  光看那敬业架势,似乎这些人要把今天的开业庆典当成头版头条去发了。


  所以服务人员不但没人干涉,反而乐见其成,极力配合。


  要知道,这年头的人想出风头的热切不亚于三十年后的网红,都巴不得自己的照片能登上报纸呢。


  谁要是能在电视上露个脸儿,那算是逮着了,足够他们跟亲戚朋友吹上一年的。


  而且宁卫民对服务人员也早有交代,说这些记者报道咱们开业的新闻越多越好,一定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这可比花钱做广告划算多了。


  总之,这就是实际的情况。


  仿佛宁卫民今天办的不是正式宴请,而是什么茶话会,恳谈会,甚至说是游园会、展览会也无不可。


  反正餐厅的营业范围内,无论是包间之内还是外面的大桌儿,到处是人声鼎沸。


  有人跟逛天桥似的,四处游蹿,也有人四处串席,忙着交际。


  真能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座位上不动窝的,除了岁数偏大的主儿,那就是自持身份的人。


  就比如说今天最尊贵的两席主宾吧。


  区领导、旅游局领导、服务局领导,以及其随行人员,那都是官员干部。


  甚至连天坛园长和书记也算是体制内的人。


  事实上,除了傅杰、嵯峨浩夫妇这对社会闻人之外,也就只有作为主人陪席的宋华桂不在官场了。


  他们这样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做出什么不庄重的举动。


  但就是他们这两桌,坐着也并不枯燥。


  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有一定眼界,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吃过的酒席都不少。


  所以这些客人显然对于美食更有品鉴能力,也更有发言权。


  事实上,这些人客套,闲谈了没一会儿。


  那压桌菜里的茶食、饽饽、干鲜果品和蜜饯,就成了他们互相请让,由衷夸赞的对象。


  大多数人都能吃出来不同于流俗之处。


  “来来,大家都尝尝。这些水果,荔枝、蜜瓜都不错,南方水果京城可是很少见啊。而且居然用冰湃过,清凉得很……”


  “哎哟,这个糕点也好,居然吃着这么清润爽口,这是什么糕点?我好像没吃过……”


  “这些瓜条和葡萄条也不错,这是蜜饯吗?怎么和我印象里的京城果脯不一样啊?没有那么齁,本味纯粹……”


  “这榛子和杏仁也好吃啊,居然是蜂蜜味和奶油味的,也很新奇啊……”


  连区领导也不禁由衷赞赏。


  “光这些东西就很不一般啊,咱们这个饭庄,我认为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得出,确实是下功夫了。”


  但话锋一转,也表现出一点顾虑。


  “不过……有点过于奢侈了些。比如说,这水果都拿冰镇着,这屋里还摆着这些鲜果闻味道,用冰盆取凉意,这样的享受,我可真是想都想不出来啊!今天这样的席,要让老百姓看见,我担心怕是又有人会给报社写信的……”


  天坛园长这时候赶紧作答。


  “领导,您的批评我们接受。只是我们做的本就是宫廷菜嘛,目的就是要做成咱们区里首屈一指能够创汇的高档饭庄。这尽量还原封建帝王的享受,也是情有可缘的吧?若不如此,外国游客怕是会说我们名不符实啊。”


  “其实我们也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效益,同样有便民举措啊。这楼下的小吃,可全是物美价廉的东西,无非都是几毛钱的粥面点心之类。那就是为了照顾附近的居民和游园的普通游客的。”


  “我们甚至还准备了夏日宫廷糕点的套装礼盒。一块五毛钱一盒,内装豌豆黄、芸豆卷、驴打滚、艾窝窝、苏叶饽饽、椴叶饽饽、玫瑰饼、莲子糕八种宫廷糕点。足够一男一女或者一大人一小孩解决午饭的了。既能尝鲜,送人也不寒碜。”


  这番话倒是有效,区领导终于予以了肯定。


  “嗯,你们这些便民的措施倒是很不错啊。尤其是那八种点心的礼盒,很有创意嘛。能主动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这说明你们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


  而宋华桂也不失时机的进言。


  “领导可能有所不知,其实在实际经营中,像这样的奢侈比不奢侈还要划算些呢。就像用冰这件事来说,反倒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勤俭。”


  “哦,真的是这样吗?请详细说说。”


  宋华桂成功引起了区领导好奇心。


  于是现学现卖,她就把宁卫民今天刚告诉他的人造冰和空调的成本讲了出来。


  当然,还有活学活用的地方。


  她自觉的就把这些冰镇水果,与摆出来盛满人造冰的冰盆联系上了。


  她的意思是,反正冰是注定要融化的,既能用来取凉,又能用来镇物,这难道不好吗?


  “哦,这样啊,那倒算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儿了。难怪皮尔?卡顿公司的经营蒸蒸日上,你们外企的商业思维确实很了不得啊。这是以小见大啊……”


  区领导听得频频点头,跟着和颜悦色,又去询问旁边的服务员。


  “小同志,你们宋总说的没错吧?你们基层人员真的是这样去充分利用冰块的吗?”


  那服务员是宁卫民专门安排来伺候主要领导的,当然是个颇有机灵劲的姑娘。


  听了这话立刻笑庵如花地回应。


  “是啊,领导。不过我们宋总还忘了说一样呢,我们还能用这种冰盆镇汽水、啤酒和黄酒呢。那可比冰柜里取出来的凉快通透。领导要不要试试我们的冰镇黄酒啊?我们用的是即墨酒厂的精品黄酒,比白酒度数低,不但不伤身,不上头,夏日喝也很清爽……”


  区长登时笑了起来,“呵呵,小同志,你不但会说话,还很懂营销策略啊。那好,我今天就尝尝你们的即墨老酒……”


  有个词儿叫“上行下效”,领导既然要喝黄酒,底下人自然也都要凑趣。


  这样一来,屋里每一桌都开了一瓶,大家纷纷争先品尝。


  随着各自斟满,顿时飘散出一股浓重的黄酒香气。


  光看凭着透过酒盅传递的丝丝凉意,甚至都不用品尝,就能知道喝来肯定舒爽适口。


  这时,天坛公园的书记唯恐傅杰和嵯峨浩干坐,主动问起他们的意见来。


  “傅杰先生,嵯峨浩女士,你们对我们坛宫饭庄的御膳是怎样的评价啊?桌上的这些小菜还过得去吗?是那么回事吗?”


  而傅杰和嵯峨浩毫不犹豫的大加赞许起来,而且主要夸奖的就是玉露霜和葡萄糊条。


  这两口子的介绍比宋华桂听过的版本,无疑又详细了一些。


  像傅杰不但清楚的肯定,这玉露霜是乾隆在松江府周边发现的美食,是由民间传入宫廷的聚珍异馐。


  而且说这种糕点的好处就是吃起来甜而不腻、润喉爽口。


  还有能清暑、止咳、化痰,有“药食同源”的效果。


  只可惜主要材料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很难找到了。


  因此就连他也有数十年没尝到了。


  如今吃在嘴里,居然和小时候的味道几乎无二。


  由此可见,坛宫这家的饭庄,确有精通宫廷饮食的专家。


  嵯峨浩则说,那葡萄糊条也是宫廷的特殊做法。


  因为是用蜂蜜做的,而非京城如今做蜜饯普遍用糖。


  满族人因为来自关外,对蜂蜜独具嗜好是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基本上能用蜜就不用糖。


  从这点来看,“御膳正宗”也当之无愧。


  尤其她还注意到了冷荤里有道“素蛋”。


  其外观虽然与真正的煮鸡蛋切开很像。


  可凭这些小菜的水平,她很有把握的断定,那应该也是宫廷的仿真之术做的“素质荤形”。


  说白了,应该是用淀粉浆子做的蛋白,用萝卜泥和栗子泥做的蛋黄。


  大家不妨一尝,以证真伪。


  这么一说,大家在对玉露霜和葡萄糊条啧啧称叹,附和夸奖之余,也都对素蛋来了兴致。


  区领导率先带头去品尝这道小菜。


  果不其然,夹了一块放在嘴里,还真是别具风味。


  而且正如嵯峨浩说的一样,可不就是假的嘛。


  这让在座的众人无不是大感意外,很是惊奇。


  也恰恰就在这时,“张大勺”做的头两条“酱汁活鱼”,也被送菜的服务员火速从厨房传到二楼,端上了桌。


  不用说,眼瞅着这么精彩的一道鲜活菜摆在眼前。


  那鱼浑身冒着飘香的酱香热气,居然嘴还在张开闭合着。


  所有人都不禁大呼神奇!


  就连傅杰和嵯峨浩也不例外!


  都是兴奋之中又增了兴奋!


  于是区领导不禁当众举起酒杯,来敬宋华桂。


  “诸位,今天我们能品尝到如此珍馐美味的正宗御膳,首先要感谢我们皮尔?卡顿公司的宋女士啊。”


  “多亏了她的慷慨投资,我们区今年才会一下子拥有两家具有外事接待资格的高档餐厅,而且中餐西餐俱全。今天的菜虽然才刚刚开始上桌,可我已经能够肯定,这就是我们御膳文化的骄傲。”


  “所以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提议大家干一杯怎么样?我们都来敬宋女士!”


  “好!敬宋女士!”两桌宾客一起叫起好儿来。


  宋华桂则感到了一种极为风光的满足感。


  站起来大方举杯回应的同时,更是不禁感慨。


  宁卫民这小子,总是能给人惊喜,办事能力实在是没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