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476章 寻宝之旅

第476章 寻宝之旅

  第476章 寻宝之旅


  尽管宁卫民免不了在心里嘀咕乔万林的不是。


  可没过几天,他就把这件事彻底扔在脑后边了。


  不为别的,既是因为时间进入6月,有今年新下来的水蔓瓜,很及时的给这小子败了火。


  (注:水蔓瓜,北京最早顶节上市的西瓜都是水浇地所出之瓜,称为“水蔓瓜”。虽然早熟,但甜头不足。)


  也是因为在儿童节过后,天坛北门87号像北神厨一样,同样开始破土动工了。


  眼瞅着开工头几天,乔万林天天泡在工地上协调人手,汗流浃背地规范地下室的位置和范围,着实辛苦。


  宁卫民多少产生了点惺惺相惜的感动。


  就冲这个,他也觉得乔万林差不多能功过相抵了。


  而且随后差不多整整一个月,乔万林又带着他几乎跑遍了区里的工艺品厂。


  亲自为他介绍关系,去跟各工厂的负责人协商制作合资饭庄的各种适用之物。


  为此,他就越发承情,觉得乔万林够意思,是个难得的好帮手。


  更何况在这个过程里,不但让人大开眼界,涨了见识。


  宁卫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些工艺美术品的美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精湛技艺。


  同时他还大大的出乎意料,又发现了一片几乎就没人意识到的庞大宝库。


  要知道,在那些工艺品厂的库存以及积压商品里,藏着的好东西简直太多了。


  可以说都是宁卫民平生见都没见过的奇妙之物。


  乔万林等于是带着他进行了一场寻宝之旅啊!


  那他还凭什么去跟人家计较啊?


  难道人家把泼天的富贵送到他的手边,还不够抵消他那点名誉损失吗?


  所以宁卫民哪儿还在乎蓝教授怎么看他啊!


  哪怕就是蓝岚来了,他的估计也只会盯着那些诱人宝贝看不够,根本就挪不开眼呀。


  他要是能忍住不从嘴角往下流哈喇子,那就算不错了!


  哎哎,这话可绝对没有什么夸张的成分啊。


  在这儿得说明白了,宁卫民贪归贪,可绝不是个没见识的人。


  就凭他一个信息时代穿越过来的人,还是个以邮币卡为主,靠各种收藏品吃饭的人。


  平生见过的好东西怎么可能少的了啊?


  可去了这些厂子,他还真就是看花了眼啦。


  那想想看吧,这些东西能是普通的玩意吗?


  别的不说,就先说说京城证章厂吧,这是乔万林带着宁卫民去的头一家。


  所谓证章,就是指佩带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或纪念性等的一种标志。


  一般也称做徽章。


  那么可想而知,京城证章厂的主要产品,大概就是工艺标牌、机器铭牌、仪表仪盘、各种商标牌。


  奖章证章、铜铝奖章、铜铝证章、各类纪念章。


  铝制工艺品、钥匙坠、寒暑表、纪念币。


  铝合金组合产品、镜框、茶几、电视架、屏风、衣架等。


  至于说宁卫民他们找证章厂办的业务,其实并不怎么复杂。


  不过是要订做两百个员工佩戴的名牌。


  还有几千个以饭庄商标为造型,可以充当做赠品的钥匙坠,或者小徽章罢了。


  唯一的特殊要求,是他们想跟厂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铜做出几十个带有饭庄字号和中式花纹的铭牌。


  以便镶嵌在锦匣厂所提供的黄锦缎质地的菜单封面上,进一步凸显尊贵气派。


  大概其的预算,是准备花个五千元吧。


  按理说,这笔钱对于一个百十号人的厂子,可不算多。


  可奇怪就奇怪在,厂方态度相当热情。


  厂长听了他们的特殊需求,也丝毫不怕麻烦,满应满许。


  甚至马上就让人叫来技术科的骨干和车间正在干活的一位老师傅,与宁卫民他们探讨起制作细节来了。


  为什么这么积极啊?


  嗨,其实说破了,真的怪可怜啊。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挣点钱,好给工人发点奖金啊。


  敢情京城证章厂最辉煌的时候,其实是政治挂帅的年代。


  如今早已今非昔比,日落西山了。


  五十年代的时候,证章厂做中苏友好纪念章、十大元帅勋章,各大厂的厂徽等。


  六十年代起,证章厂又开始做各种单位委托制作的“像章”,活动纪念章。


  过去这个厂里一共好几百人哪,活儿多得简直都干不完。


  还净是关系户托人,想尽办法插队加塞安排业务的。


  可到了七十年代,说不行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为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制止像章无度泛滥。


  从六九年起,中央就下令叫停了所有“像章”制造。


  好些下了订单的单位都因为怕担“限制令”的责任。


  根本不敢接收他们制作完成的产品,索性直接不认账了。


  另一方面是各种徽章也不流行了。


  许多大厂都停止了厂徽的制作,各个机关单位,也不做纪念徽章了。


  就连大街上愿意佩戴“像章”的人也越来越少。


  所以这就造成了证章厂的业务一下子迅速缩减啊。


  就连他们已经做出来的各种成品,也因为流行退潮卖不出去,大批量的积压在库里了。


  那想想看吧,这对厂里的运转会造成多大影响?


  得亏计划经济体制,赔了赚了都是国家的事儿啊。


  否则就冲行情突然遭遇政策风险,这么些单位都“不讲武德”,证章厂就够破产的过儿了。


  至于积压品,当初轻工局原本说是想找个兄弟单位,按原材料买走处理掉的。


  可后来那个兄弟单位又反悔了,说是顾忌政治影响,这样特殊的东西不好随意处置。


  结果最后越拖越完,到现在,连物资公司都不再对像章感兴趣了。


  人家同样有特殊性的顾虑啊。


  而且还嫌弃各种像章材质不一,处理起来麻烦呢。


  所以如今,证章厂也就指着各个中学的校徽业务充当主要营收来源了。


  虽然近年来,还增添了为旅游景点做点机制的景泰蓝纪念章的业务。


  可惜这个新业务的产品太糙,不比手工精美,卖的不好。


  像宁卫民他们送来的这笔业务,现今就算难得的大活儿了。


  好不容易遇见了,证章厂还不积极吗?


  说白了,证章厂是完全把宁卫民和乔万林当成了他们穷途末路时的“扶贫款”,自然感激满满啊。


  要不说上赶着不是买卖呢?


  证章厂的人从上到下都没什么心眼,看见有活儿就高兴。


  连厂长在内,有一个算一个,是问什么说什么。


  不问他们的,自己还往外掏呢。


  可问题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宁卫民是什么人?


  这家伙脑子里永远打着算盘,还长了个能闻见好处的鼻子。


  一知道证章厂积压了大批“像章”就动了心思。


  他哪儿能错过这样的好事儿?


  活儿谈得差不多了,他也不说签合同,非要吊人家胃口一下。


  提出去先去库房里看看那些积压的像章,结果这一看还真被惊着了。


  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库房,差不多是满的,从地上到房顶摞得全是一个个的麻袋啊,至少二百个。


  而且好多都被耗子给啃破了,漏出了不少徽章来。


  得亏那些玩意都是硬材料的,压根不怕这么毁。否则那还真成了破烂啊。


  但话说回来了,也正因为这样,能直观看到这些纪念章和像章的成色。


  宁卫民才更加心怀激荡,差点没叫出声来。


  为什么?就因为靠近门的位置有一个麻袋,露出来的全是侧脸的玉石像章啊。


  尽管宁卫民对“像章”收藏不是很熟悉,但来源于前世从事投机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和见识,也大致知道几个基本规律。


  一是以1976年为界限,在此前生产的“像章”才具有收藏价值。


  二是物以稀为贵,由于“像章”曾是特殊时期人人必备之物,普通的铝制大路货不怎么值钱。


  只有像金银、玉石、紫砂,这些珍贵材料制作的像章,由于材料本身的稀缺性,且没有大面积制作和使用,才值钱。


  三是由于这些东西在“运动”结束后曾经大量回收和废弃,正因为经过了一段淡化期,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像章”的收藏价值才开始凸显。


  到1993年左右,再掀起一波“像章”收藏热后。


  作为徽章收藏的龙头板块,“像章”的收藏地位逐渐被认可。


  这也就是说,他是在“像章”被视为毫无价值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这里的东西。


  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


  那真是“砰砰”直跳啊!


  强忍着狂喜,宁卫民走过去抓了两把,抽样检查了一下,大致有了谱儿。


  这些于是像章全是纯手工制作的,虽然做不到完全统一,可个个看着舒服,玉石品质也不错。


  放二十年后,每个卖出万八千的没问题。


  关键是这玩意属于收藏品类里的后起之秀,再往后的升值潜力有多大,那谁也说不准啊。


  能肯定的是,只会愈来愈高。


  “厂长啊,这样的像章我还是第一次见呢,是你们厂生产的吗?”宁卫民旁敲侧击套话。


  那厂长还真吃这套,果然上当。


  “嗨,做这批像章时候,我还没来厂里呢。不过我听原先的书记好像提过,说是和玉器厂合作过一些活计,这大概就是吧。我来看看,对,应该是玉石的,听说独山玉的料。我们原本还要加上金属边框的。可惜当时颁布了禁令,就停工了。这不,大概一千多个,两麻袋吧,全砸我们手里了。好在是我们和玉器厂分摊的亏空……”


  “那厂长,这些玉石像章你们处理吗?我拿走几个玩玩?”宁卫民继续下饵钓鱼。


  “哎哟,瞧你说的,这些东西现在一文不值啊,放手里还招惹是非。你要喜欢随便拿好了……”


  什么叫穷大方啊?


  厂长这就是。


  “别别,可不能这么办?毕竟咱们厂里的东西,我白拿,工人会骂娘的。这样吧,咱们今天认识也是缘分。干脆您说个价儿得了,我想拿到我们斋宫试试,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卖给游客……”宁卫民假充好人,实则开牙了。


  而厂长属于自己把脖子递过去的。


  “嗨,你要啊?那可太好了,这玩意卖不出去还占库位。你买走是帮我们的忙,我还开什么价啊?多少都不嫌少。你就说了算吧……”


  “那……要不就一千?”


  “哎哟!我都不知道该咱们感谢了!太好了!你……你可真是大好人呀!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


  好嘛,宁卫民这么厚的脸皮,愣是被夸了个大红脸。


  但这还不算完呢,宁卫民往库里走了走,又发现了一麻袋的金属纪念盘。


  他从麻袋里掏出了一个盘子,看着直径都有二十厘米,既厚实又有分量。


  盘子的上面不但有凸起的人像,还有文字。


  文字内容除了预祝健康长寿的字样,还有小字注明了是某某单位恭贺国庆之礼,时间标注是1976年。


  很显然,这必定是因为特殊历史事件,又没能派上用场的一批东西。


  而这次根本就没容宁卫民说话,厂长就感慨上了。


  “哎呀,多可惜啊,锡镀银的,全白做了。其实就光这材料工本,也值得好几块呢。真糟践东西啊,特殊时代的特殊性,是不是?”


  宁卫民简直傻了,先愣怔了一下,又看了看手里那盘子,才带着心虚的颤音问。


  “这……锡镀银的?那……这些盘子有多少啊?”


  “啊?多少啊?我看看啊……这个还真不多,大概二百多个吧。不是,这些盘子,你不会也想要吧?哎哟,你要有法子处理,那可太好了,还一块钱一个好不好?要不五毛一个也行,谁让这些字样惹麻烦呢……”


  好不好?


  宁卫民差点没抱着厂长亲一口。


  心说这位可真是二五眼啊,眼镜算是白戴了。


  他凭手里感觉的这份量就能断定,这些盘子绝对不是什么锡镀银。


  就这样,当天从库房一出来。


  宁卫民不但再无耽搁,火速把合同签了,把钱付了。


  而且他还不让别人动手,只让乔万林帮忙,拉了这几麻袋他买下的东西走。


  等到回到办公室呢,他不声不响送走了乔万林,关好了门。


  却连那玉石件儿碰也没碰,反而急不可耐拿出了一个盘子。


  跟着用两手抓住盘子两端,稍稍用力。


  果不其然,完全如他所料,那盘子像一张饼似的弯曲了。


  娘的!什么锡镀银啊!分明就是纯银外表上镀了一层的锡!


  至于为什么这银盘子会是用这样低劣的方式伪装,都拉低了美感。


  其中原因他可不敢深思。


  反正这么多年了,也没人过问。


  那他捞着了才是真的。


  就这些盘子,至少用了一百多公斤的纯银啊!


  再想想临走时候,那厂长感恩戴德的送着他,再三表示,说如果像章他能卖掉,最好能把他们厂所有库存都包下来。


  历年留下的总共十来万个纪念章,只要能给三万,就全卖给他!


  那厂长还说保证他不亏,因为库里面那些像章,肯定有一些是银的,或许还有一些镀金的呢。


  宁卫民登时就印堂发亮,眼睛冒出了贼油油的向往之光!


  像这样的外财,他能往外推吗?


  当然不能!


  天若与之,若不取之,是会遭报应滴!


  唯一可虑的问题,就是买回来存哪儿呢?


  糕点厂的防空洞有地儿是有地儿,可每开一次门,实在是太麻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